文 曉 張
廣東地處南海之濱,自古以來臨海而立、因海而興,擁有漁業發展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為海洋經濟大省,廣東漁業經濟總產值、水產品總產量等漁業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廣東水產品總產量達866.40萬噸,超過山東居全國第一。與此同時,廣東也是我國氣象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各類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不利的氣象條件不但影響水產養殖的豐歉,還給水產養殖造成極大損失。作為農業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養殖保險是分散轉移水產養殖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
去年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李曉河等代表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水產養殖保險工作的建議” ,被列為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的代表建議項目。
李曉河代表是潮州市農業科技發展中心園藝研究所所長,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在農業一線服務“三農”,見證了廣東漁業由粗放型向規?;?、規范化發展的歷程。他表示,水產養殖業不僅是我省沿海地區更是粵東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重要產業,他所在的潮州市正是如此。在潮州市饒平縣 ,漁業產值在大農業產值中占較大比重,但每年臺風暴雨、洪水、高溫、低溫、赤潮、病害等都會給這些地方的水產養殖行業造成較大損失。他列舉了一組數字:饒平縣2017年臺風、洪澇 、病害等災害造成水產品損失8 157萬元 ;損毀漁業設施7 219萬元。由于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較多,我省沿海地區水產養殖常遭危害,重創當地漁業經濟?!安簧偈転膽粢坏┦転模厝粨p失慘重,自我恢復生產周期會很長。”李曉河呼吁:政策性水產保險可以為養殖戶提供部分保障,縮短災后再生產周期,水產養殖業急需保險保障!同時,他也指出, 由于水產養殖保險風險巨大,保險費率高,一直以來我省保險機構只有摸索試點,尚未能大規模開展。
經過充分調研、認真梳理,李曉河代表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領銜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水產養殖保險工作的建議”,并被列為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的代表建議項目。
對于如何推進我省水產養殖保險工作,李曉河代表提出了幾項建議。一是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研究出臺優惠政策對承保機構予以扶持,同時適度增加財政補貼資金,提高財政補貼比例。除了提高省級財政補貼比例,還有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區)出臺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比例,減輕水產養殖戶負擔。二是積極探索省內互助保險機制。我省各地地質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不盡相同,在全省范圍內不同地區同一年份發生同一災害的概率不高,探索省內互助保險機制,可以調劑未發生災害地區的結余,彌補發生災害地區的損失,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有保障的災害賠償。三是加強水產養殖災情預警、防災減災技術研究及災情科學評估技術研究,為水產養殖和養殖保險提供技術支持。四是在開展傳統型保險產品的基礎上,逐步探索開展天氣指數型保險等新型產品。五擴大水產養殖保險覆蓋面,把潮州市列為水產養殖保險試點市。
李曉河代表的建議被列為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重點督辦的代表建議項目后,黃業斌副主任親自審定重點建議督辦工作計劃,提出具體的督辦意見,指導做好督辦工作。省人大農村農業委根據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做好省人大代表重點建議督辦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了督辦工作方案,明確督辦內容、方式和時間安排,落實督辦工作責任人,在年度工作中統籌安排認真實施,確保督辦工作依法有序開展,取得實效。
為了切實推進解決代表提出的問題,省人大農村農業委一方面加強與李曉河等代表的溝通聯系,一方面加強與建議辦理部門聯系,就建議辦理交換意見,推動建議辦理工作。去年8月5日,黃業斌副主任帶隊檢查督辦省農業農村廳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座談會上,李曉河代表對建議辦理成效表示滿意,并就如何擴大水產養殖保險的品種和試點范圍提出思路和建議。10月,農村農業委組織調研組赴湛江、清遠、揭陽等市對水產養殖保險推進工作開展調研,與當地水產養殖企業、養殖戶交流溝通,深入了解各地水產養殖保險施行情況和水產養殖參保需求,進一步掌握水產養殖保險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有針對性地對重點督辦建議的辦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2020年8月5日, 黃業斌副主任帶領檢查組到省農業農村廳督辦代表建議辦理工作
農村農業委在督辦過程中發現,我省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仍處于試點推廣階段,水產養殖保險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現有試點地區、保險險種數量少,覆蓋范圍小,難以適應我省的水產養殖發展需要。二是承保協保體系有待建立完善,目前主要由廣東省漁業互保協會承保相關業務,大型財產保險公司參與較少,多數地區未設有承保協保機構不便于推進水產養殖保險工作。三是政策宣傳不到位,保險條款和費率要求有待完善明確,不利于調動養殖戶參保積極性。四是我省水產養殖行業普遍存在未辦理養殖證或養殖證已過期的現象,多數養殖戶不符合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的參保要求。
對于存在的這些問題,督辦建議提出,水產養殖保險是農業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散轉移水產養殖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 ,應加大力度推動水產養殖保險高質量發展,包括加快落實《關于大力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強基層承保協保體系建設,加大省級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推進養殖發證辦理工作。
省政府高度重視建議辦理工作,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省有關單位和潮州市人民政府負責辦理,明確要求通過辦理建議,出臺扶持政策,推動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為了辦理好建議,省農業農村廳不斷加強與人大代表、督辦單位和協辦單位的溝通,找準建議辦理方向。去年9月,相關辦理部門負責同志組隊前往浙江、安徽開展調研,了解兩省在農業保險和水產養殖保險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和成效。省內調研也相繼開展,前往惠州等市,深入到田間塘頭、海上網箱養殖平臺,與當地相關人員座談交流,找出瓶頸和短板,對各市水產養殖保險基本情況進行摸底。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一理念被貫穿到建議辦理的全過程。辦理單位在匯報建議辦理情況時表示,要通過人大代表建議的辦理,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不斷完善和改進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實施方案,用實際行動回應水產養殖戶的期盼。
據悉,2019年1月,水產養殖保險首次納入我省政策性保險范圍,8月試點工作在湛江和茂名正式展開。試點期間,符合條件的水產養殖戶參保,可享受省級財政和市、縣級財政保費補貼。其中省級財政補貼比例50%,每年安排補貼資金200萬元。
2020年6月8日,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廣東銀保監局和省林業局聯合印發《關于大力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水產養殖保險試點推廣到全省實施。推動提高規?;a養殖產品等重要農產品保險覆蓋面,將淡水養殖水產品、海水網箱養殖水產品納入省級財政補貼型養殖險。實施意見鼓勵在水產養殖等高風險領域和農民合作社組織開展相互制保險試點,穩步推進氣象指數保險,探索在水產養殖等優勢農產品領域建立農業保險防災減損效果評價機制。
對于督辦單位提出的養殖登記證問題,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一系列文件,持續督促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核發養殖證,推進發證登記工作。在推動農業保險信息化方面,去年6月啟動了廣東農業保險信息化試點,成立了省農業農村廳金融支農智庫,探索農業保險管理的新路子、新模式。
代表建議的辦理沒有終點,代表對辦理評價“滿意”背后更多的是對工作的更高要求和期盼。省農業農村廳表示,將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和改進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實施方案,減輕養殖戶經濟負擔,提高其參保積極性,推動水產養殖保險高質量發展,增強我省水產養殖業抗災復產的能力。接下來將逐步擴大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覆蓋面;將農業(水產養殖)保險財政補貼資金列入各級政府年度預算,發揮財政補貼資金的導向作用;積極探索省內互助保險機制,優先讓漁業互保協會繼續參與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在技術支持和科技運用方面,將發揮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病害防治部門和氣象部門的專業優勢,為參保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理賠定損依據。同時,在探索新型保險產品、健全基層協保體系、推進水域灘涂養殖證登記發放方面都將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