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躍
我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共有10章95條,第一章規定了侵權責任的一般性規則;第二章規定損害賠償的具體內容;第三章是關于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第四章到第十章分別對產品、機動車交通事故、醫療損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高度危險、飼養動物損害、建筑物和物件損害等領域的侵權責任規則作出了具體規定。
整合現行侵權責任關系相關法律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編纂的主要方法,侵權責任法為侵權制度確立了比較完善的基本法律制度。另外侵權責任編與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及其相關司法解釋之間也存在緊密的歷史互動和體系聯系,其中侵權責任法及其司法解釋是侵權責任編最重要的整合對象。
民法典在將原侵權責任法編纂為侵權責任編的過程中,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增加了不少新規則。下面就按照一般性規則、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和各種典型領域侵權責任來分析侵權責任編主要的創新。
一般規定方面,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強調了造成損害的原則;對被侵權人過錯擴大責任作出新規定;確立了受害人自愿參加文體活動的自甘風險原則;賦予了受害人受侵害時緊急自助行為的新規定。
損害賠償方面,明確了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列入人身損害賠償范圍;規定了故意或重大過失侵害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的精神損害賠償;對侵害他人財產損失的,強調其合理性計價原則;增加了知識產權侵權中的懲罰性賠償原則。
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方面,明確了委托監護下侵權責任的承擔規則;規定了用人單位對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的追償權;增加了提供勞務下的致害責任與受害責任的賠償規則;明確了網絡侵權責任的免責適用原則及通知規則;規定了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侵權責任的主體及追償權;增加了教育機構承擔補充責任后有權追償的規則。
各種典型領域侵權責任主要包括:產品責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醫療損害責任、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責任、高度危險責任、飼養動物損害責任、建筑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產品責任方面,對產品責任可以適用停止侵害等禁令;增加了投入流通后的產品存在缺陷可采取停止銷售措施的規定;明確了生產者、銷售者未采取有效補救措施需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方面,責任主體增加了機動車管理人;明確了盜搶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發生交通事故時連帶擔責的原則;增加了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的情形;對無償搭乘人因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賠償作出了新規定。
醫療損害責任方面,醫務人員履行告知義務須取得患者或其近親屬的明確同意;新增了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技術過失的推定事由;將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增加至賠償責任人范圍;明確了泄露患者個人信息應承擔侵權責任。
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責任方面,將環境污染責任改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擴大了條文的調整對象;明確了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后果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新增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內容。
高度危險責任方面,增加了民用核設施的免責情形;明確了高度危險活動經營者減責僅限于被侵權人有重大過失;強調了行為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不適用高度危險責任的限額賠償。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方面,強調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減責,其他內容延續侵權責任法的規定。
建筑物和物件損害責任方面,對不動產倒塌、塌陷損害責任作出了新的規定;完善了高空拋物的相關規則;明確了公共道路管理人應承擔妨礙通行的責任;林木損害責任增加了傾倒和果實墜落的致害行為。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與我們的工作生活緊密相關,下面具體探究侵權責任編一些新增和修改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確立自甘風險規則
自甘風險是指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
如張三和李四均是騎馬愛好者,經常一起參加野外的騎乘活動。一次張三將自己的馬匹借于李四騎行,李四在騎乘過程中,馬匹突然失控沖向坡道,導致李四摔傷。李四能否要求張三賠償?答案是否定的。根據自甘風險原則,野外騎馬運動存在著固有的高度風險,不可控制、無法消除,李四對騎馬運動的固有風險充分知曉,且自愿地參加了野外騎馬運動,其明知騎馬運動的固有風險而自愿參加并因固有風險受傷,故李四的自冒風險行為造成的自身損害,應由其自行承擔。
規定“自助行為”制度
自助行為指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采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
如張三經營餐館,李四在張三經營的餐館就餐,餐費約300元左右。張三因發現李四未結賬即離開,于是沿路追趕。張三看見李四后,呼喊買單再走,李四不停反而趁機逃跑,張三便緊跟著李四,并撥打110報警。隨后,李四在逃跑過程中摔傷,造成輕傷二級,李四能否讓張三承擔侵權責任?答案是否定的。張三的行為屬于自助行為,并無不當,不構成侵權行為。至于李四逃跑中摔傷完全是其自身行為所致,應自擔損害。
被故意侵害知識產權可要求懲罰性賠償
如張三未經著作權人李四同意,將李四的不同作品進行剪輯編排,整理出一篇新的文章,在報刊以著作權人李四的名義發表。李四向法院起訴張三,認為張三的行為侵害了其保持作品的完整性,請求懲罰性賠償,法院予以支持。
用人單位可向故意侵權員工索賠
如張三是某單位司機,某天喝酒后開車,在運輸貨物的途中因操作不當發生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張三在此次事故中負全責,單位因此賠償了幾十萬元。那么因員工過錯致使用人單位利益受損,用人單位可否向有過錯的員工追索賠償損失?根據侵權責任編,單位可向有過錯員工追償,因此,用人單位可在賠償完后向張三追償。
完善網絡侵權責任制度
為了更好地保護權利人的利益,平衡好網絡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利益,侵權責任編細化了網絡侵權責任的具體規定,完善了權利人通知規則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轉通知規則。侵權責任編引進了紅旗原則和避風港原則完善網絡侵權責任制度。
紅旗原則是指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所控制的網絡平臺上存在“紅旗飄飄”的侵權行為,卻視而不見,不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其行為相當于用其所提供的網絡服務為侵權行為提供幫助,構成共同侵權行為中的幫助行為,應與網絡用戶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避風港原則是指在發生網絡侵權事件時,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權利人的合法通知后,及時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的,將無需承擔侵權責任,就像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了一個免受侵權責任風暴的“避風港”。
機動車管理人也要承擔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編首次引進了管理人概念。隨著社會發展,網約車成為社會交通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有些網約車單位與網約車司機形成了管理人與被管理的關系。如張三是網約車A單位的合作司機,A單位違規要求張三每天要開車工作14個小時以上,張三由于疲勞駕駛,在行駛過程中造成了乘客李四意外受傷。李四可以要求車輛使用人張三承擔侵權責任,同時由于A單位管理上有過錯,其也可以要求管理人A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環境污染公益訴訟制度
如A公司經理張三將公司生產的硫酸鈉廢液交由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李四處理,李四將廢水傾倒在B村的山上,造成B村周邊約10畝范圍內的土壤和地表水受到污染,妨礙了當地500余戶村民飲水、用水,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
B村所在區檢察院可對涉案A公司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同時結合本案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后果、被告主觀悔過狀態以及前期承擔損害賠償和修復責任的表現等,請求法院依法判令A公司承擔環境損害賠償相關費用。侵權責任編為環境污染公益訴訟制度提供了指引。
完善高空拋物墜物治理規則
為保障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侵權責任編對高空拋物墜物治理規則作了進一步的完善,規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同時針對此類事件處理的主要困難是行為人難以確定的問題,強調公安等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并規定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行為的發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