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 安徽 合肥 230031)
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的全面發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在3大球中,排球是我國首個獲得世界冠軍的項目,但近年來我國競技排球在國際比賽中卻成績不佳,其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步伐。在競技排球比賽中,發球技戰術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發球是比賽的開始,也是進攻的開始,在排球比賽中,由于準確而高質量的發球可直接得分或破壞對方的戰術組成,減輕本方的防守壓力,為反擊創造有利條件。攻擊性強的發球可以先發制人,能夠給對方強大的心理壓力,使對手在壓力下導致技術發揮失常,造成其一傳受到影響,進而起到限制對方一攻,為本方防反得分創造有利條件。發球的攻擊性主要體現在發球的速度(節奏)、性能(飄晃或旋轉)、落點(找區找人)及變化上。在跳發球被男排廣泛應用(90%以上)的今天,跳發的速度(節奏)已成為影響發球效果的第一因素,在比賽中,力量大、速度快、飛行時間短的跳發球效果最好。在此基礎上,再配合發球落點、性能的變化效果會更佳。
現代競技排球比賽中攻強于守的態勢尤其明顯,雙方在發球與接發球對抗中的優劣勢,往往直接或間接影響比賽結果。正確認識發球技戰術運用規律對提高發球效果,掌握比賽主動權,獲得比賽勝利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2017-2018年中國男子排球聯賽各隊發球技戰術的運用、發球區域的選擇、發球落點、發球線路等方面進行了錄像統計和定量比較分析,以揭示出發球技戰術運用的基本規律,以期為我國競技排球的教學和訓練提供一定借鑒和幫助。
以參加2017-2018年中國男子排球聯賽上海、福建、遼寧、天津、八一、山東、湖北、河北、浙江等男子排球隊相互間20多場比賽的發球情況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電腦檢索等手段,廣泛查閱有關發球方面文獻資料,并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掌握國內外在本領域的研究現狀,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錄像觀察法:通過觀看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及賽后錄像,對所要統計的發球觀測指標進行了統計與整理;
(3)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所得指標數據進行了定量處理與分析;
(4)邏輯分析法:根據事實材料按照邏輯規則進行判斷、推理。
競技排球發球按照發出球的性能,可分為發飄球和發旋轉球。發飄球主要有正面上手發飄球、勾手發飄球和跳發飄球,發旋轉球主要有正面上手發球、勾手大力發球、跳發球、正面下手發球、側面下手發球、側旋球和高吊球。在本研究的統計過程中,由于正面下手發球、側面下手發球、側旋球和高吊球在比賽中出現幾率很低,為了便于統計分析,本研究將排球罰球類型分為4種,即大力跳發球、跳發飄球、上手發飄球和上手發旋轉球(上手發球),在比賽中的每個發球都可以歸為這4種類型的一種。通過對男排20多場比賽的觀察和統計,從這不同方式發球所產生的技術效果表現來看,大力跳發球的得分與破攻的數量占大力跳發球總數的38.2%,跳發飄球占跳發飄球總數的21.9%,上手發飄球占上手發飄球總數的29.8%。上手發球占上手發球總數的16.3%(見表1),由此可見,跳發球運用效果較好,攻擊性強。但大力跳發球失誤率也是很高的,達到27%。由表2可知,大力跳發球與其他方式發球在發球得分率上并不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但大力跳發球在破攻率上(見表3)與跳飄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與上手發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從表5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大力跳發球與其他方式發球的失誤率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上述分析表明,男排比賽中大力跳發球直接得分與破攻以及幫助本隊間接得分上所產生的技術性效果要強于跳發飄球、上手飄球和上手發球,但是大力跳發球的失誤率也要遠遠高于其他發球方式。正面上手發飄球破攻率要好于跳發飄球,但并未出現顯著性差異(P<0.05)。飄球盡管源于上個世紀60年代,但是技術成熟,破攻率較高,發球失誤率明顯低于大力跳發球,所以飄球在比賽中取得了較好了的效果。在男排比賽中上手發球出現次數少,發球效果較大力跳發球與飄球差。
表1 不同類型發球技術的發球效果比較統計
表2 不同類型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發球得分)
表3 不同類型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發球破攻)
表4 不同類型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發球一般)
表5 不同類型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發球失誤)
發球落點作為戰術運用的一個主要方面,在比賽中能根據主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運用得當,恰到好處,這對取得優異成績是具有重要意義。
從圖1和表6可以看出發球落點在中區的占有效得分的51.6%,發球落點在后區的占45.0%,發球落點在前區的僅占3.4%。從具體區域來看,發球落點在3區和6區次數最多,發球效果一般,落在3區的發球效果一般次數占總一般發球的23.7%,落在6區的發球效果占總一般發球的21.8%,3區和6區位于排球場的中央,將球發向3區和6區,可降低發球的失誤,但也降低了對方防守隊員的防守難度,便于組織起有效的進攻。發球落在5區的直接得分占總得分的33.3%,直接得分的次數與百分率均為第一,5區位于場地的邊角區,落點位于一邊角區的發球會使對方防守隊員產生“界內或界外”的猶豫心理或“可能是界外球”僥幸心理。但是同樣是位于邊角區與5區對稱的1區,直接得分占總發球得分的13.9%,破攻占總發球破攻的9.2%,均明顯低于5區,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討。落點在2區和4區的次數較少,占總發球得分的11.1%破攻占總破攻的13.1%;直接得分4區占總發球得分的8.3%,破攻占總破攻的16.2%。落點位于2區、4區的發球多為線路較短的上手飄球,速度一般,對對方防守隊員的防守技術要求不高,使對方較易組織起有效進攻。7區是所有區域發球落點次數最少的區域,發球直接得分均為擦網球,有一定的運氣成分,發往此區的球多為“過網急墜”型的飄球。
圖1 競技排球場地區域劃分示意圖
表6 不同發球落點的發球效果統計
國際排聯1994年4月通過了對部分排球規則的修改,其中,“發球區擴大為端后9m寬的區域”,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發球攻擊性,試圖打破現存的發、墊平衡。發球區擴大后,球區從寬度上、長度上大大提高,運動員可以有充分的場區進行跳發球,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球特點,選擇較佳位置發出不同位置的球,使球的位置更加多變。
從本次男排聯賽發球區域的統計來看,選擇6m區內的發球次數最多,占總發球次數的42.4%,其次是3m區沒發球占30.2%,9米區發球次數最少,占27.4%。根據表7對不同區域發球效果統計看,在6m區和9m區內的發球效果要好于在3m區的發球效果。發球得分在6m區內次數最多,占發球總得分47.2%,9m區內發球占33.3%,3m區內發球最少,占19.4%。發球破攻9m區次數最多占總發球破攻數的41.9%,6m區占37.1%,3m區占21.0%;但發球失誤失分,9m區次數最多,占總發球失誤的43.7%,6m區發球占33.3%,3m區失誤占23.0%。由表7中所示,在不同區域的發球得分率并無顯著性差異,但在9m區發球的破攻率與在3m區、6m區發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8);表9中所示在9m區發球的發球一般率與在3m區、6m區發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表10所示在9m區發球失誤率與在3m區、6m區發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由于6m區處于發球區域的中部,便于找點、找人、找區發球;9m區發球,多采取助跑的方式發球,發球線路較長,另外在9m區發球離對方防守隊員較遠,易造成對方判斷失誤,破攻率高,但9m區發球對發球技術要求高,失誤率也較高。在6m區和9m區的發球效果較好,發球失誤也較3m區多,今后在訓練和比賽中要注意提高在6m區、9m區發球的穩定性。
表7 不同區域的發球效果統計
表8 不同區域的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得分)
表9 不同區域的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破攻)
表10 不同區域的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一般)
表11 不同區域的發球效果百分率卡方檢驗(失誤)
如圖1所示以3m為一個區,將發球區分為1區到3區,將接發球的落點區域劃分為 3個大區,即前區(7區)、中區(2、3、4區)、后區(1、5、6區)。以位置1發球為例,發到4區的球稱為中區直線球,發到5區的球稱為后區直線球,將發球區1區發到對方2、3區的球統稱為中區斜線球,發往1、6區的球統稱為后區斜線球,其他從位置2、位置3發出的球以此類推。
從比賽中發球的統計表中可以看出發球線路為中區斜線球次數占發球路線為中區的發球總數的63.0%,得分與破攻占中區斜線球總次數的22.7%;相對于中區斜線,中區直線球占發球路線為中區發的球總數的37.0%,得分與破攻次數占中區直線球總次數的76.4%、后區斜線球的發球次數占后區的發球總數的38.8%,得分與破攻占后區斜線球總次數的57.0%;后區直線球占發球路線為后區發的球總數的61.2%,得分與破攻次數占中區直線球總次數的20.2%。表12中所示,中區斜線球得分與破攻率與后區斜線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中區直線球得分與破攻率與后區直線球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中區直線球與后區斜線球的發球球果較好,從比賽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中區直線球可以更好地發揮大力跳發球的力量與速度,但落點不夠刁鉆,而且容易失誤,后區斜線球線路較長,速度、力量較差,但落點區域開闊,隊員大力跳發球是把握較高,不容易失誤,可以發出落點刁鉆的發球。其他線路發球由于采取的發球方式為跳發飄球或上手發球,效果一般。中區直線發球與后區斜線發球各有長處,結合大力跳發球的發球方式,就是力量、速度、弧度、落點俱佳的發球,讓對手難以接球。
表12 不同發球路線的發球效果統計
(1)大力跳發球是男排聯賽中使用最多的主要發球技術,他對破壞對方的一攻起到了明顯的扼制作用,并能直接得分,但跳發球失誤率也比較高;飄球的運用效果位居第二。其特點為技術成熟,破攻率較高,發球失誤率較大力跳發球低,在男排聯賽中運用較廣泛;上手發球的效果較大力跳發球的發飄球差些,在男排比賽中運用較少;
(2)發球落點多集中于3區和6區,分別位于中區和后區的中間位置,得分率均較低;落點位于3區破攻率較高;落點位于5區得分最多,得分率最高;
(3)發球區域為6m區和9m區的罰球效果較好,但失誤率也相對較高。3m區發球穩定性較好,失誤少,但發球效果一般;
(4)發球線路為中區直線球和后區斜線球的發球效果較好,中區斜線球和后區直線球的發球效果較差;
(5)在男排比賽中,好的發球主要體現在其力量,速度、線路、落點變化上,合理利用發球的性能、落點、線路是增強發球攻擊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