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 桂林 541004)
國內高校作為重要的人才輸出基地和現代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與奧運會等國際高水準競賽聯系十分緊密,高校是體育人才培養基地,也是新興體育運動誕生和培養的重要場合。但是目前國內教育的發展,并不能像歐美、日本等國家的高校直接向職業體育輸送高水準的競賽人才,所以在當前高校的發展中更應該將提升學生學科素質、健康水平等作為發展的重要方向。排舞作為高校體育推廣的重要項目,探討其排舞運動在高校的興起與展望對于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排舞運動糅合了多種元素,是國際舞蹈元素的多元化糅合發展形成的體育運動,排舞運動的發展,本身就具備獨特的魅力。排舞運動中,存在牛仔風格、還有倫巴、桑巴、恰恰、搖滾等等多種因素,這些風格糅雜在一起形成排舞,進入現代之后排舞的發展與現代理念相一致,不缺時尚元素,迎合年輕人的喜好。但是排舞最早起源于美國鄉村,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流行于美國西部的鄉村舞曲,在21世紀傳入亞洲,在亞洲港澳臺地區得到很好的發展。在2002年排舞進入中國大陸,初次嶄露頭角。在2004年正式成為我國體育運動項目,2006年背景體操協會首次展示該項目,2008年奧運會首次亮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舞臺,在萬眾矚目之下排舞被推上了熒幕。2009年,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排舞,同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大眾健身項目,其中就有排舞。實際上排舞在國內的發展起步很晚,排舞舞曲作品不到5%。盡管排舞運動不在我國三大賽事之內,但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排舞運動的將會并列與重大賽事的行列,成為其中一員。
排舞進入高校的時間是在奧運會之后,在2008年廣東上海等多地開始在高校內部開設排舞體育課程,首先從大一和大二開始,試行一段時間之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一定的受眾之后開始推廣。排舞運動的課程難度不大,教學中難易可相互融合、旋律活潑、舞步動作多樣,適合高校青年人的運動發展形式。排舞運動健身鍛煉身心的理念一覽無余。
高校推廣排舞運動發展的前提,就需要深刻認識到排舞運動的價值。排舞運動與別的運動項目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排舞在國際舞臺上,是按照國際統一舞曲,其音樂風格旋律是一致的,相反在排舞動作編排上相對寬松,沒有嚴格規定,這種形式既在旋律和音樂風格上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特色,在動作編排上卻可以結合本國文化特色、舞蹈表現形式編排動作和舞蹈。所以即使排舞在國內的發展比較晚,缺乏歷史積淀和資源,與健美操、舞蹈等沒有底蘊作為鋪墊。但是排舞運動作為具有極大活力的體育運行項目,在體操類和舞蹈類極為相似風格下發展出來的新型運動項目,多元文化特色、極強的包容性,讓其可以在中國體育舞臺內快速成長發展起來。排舞運動本身具備的獨特元素和表現形式、教學方式,讓其在高校校園內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迅速在校園內部得到推廣。排舞運動的發展,對于高校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塑造神行、發展興趣愛好等等都有非常正面的促進作用。
排舞運動形式靈活,對場地沒有限制,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社交需求、解壓需求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高校的發展中,排舞本身屬于體育運動項目之后,在高校內部的發展并不理想,如大學生對排舞運動的參與程度不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學生對體育課普遍缺乏興趣。其次是由于高校在進行排舞課程教學時候,排舞是作為選修課進行教學,學習排舞課的學生有限,學生的教師并不是專業的排舞專業訓練人員,選修課的定位本身就阻礙了學生學習排舞的熱情;再加上排舞教師本身的教學經驗受到限制,專業理論水平發展也存在問題,對排舞的發展受到限制。在目前高校排舞課程教學中,采取的管理方式是以自身管理為主,高校基本上都是自己依靠自身的力量舉辦排舞隊伍,隊伍人員有限使用資金有限,專業水平、人員數量等都受到限制,而在高校排舞運動發展的過程中,排舞運動發展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活動開展穩定但是影響力有限,造成這一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排舞在高校的發展沒有形成體系,因此缺乏資金、專業人才等。
(1)學校領導需要重視排舞運動在高校發展,采取合理的措施,在排舞訓練中,做好隊伍文化建設,對排舞隊伍內教師建設、學生素質建設都需要做好合理安排;(2)合理安排高校體育課程,增設社團,增加學校排舞運動的課時,制定出排舞教學的計劃,以年度、季度作為周期嚴格制定;(3)增加訓練經費的投入,學校領導還可以擴展經費來源渠道;(4)協調好學習時間與訓練時間,保證學習時間充分的情況喜愛充分運用課余時間,如對于學校內學習排舞的個人,成績優秀表現優異可以以經費獎勵的形式,以鼓勵、發放獎金等形式,激勵學生參與到學校組織的排舞訓練中去,運用這種方式還可以在學校內部形成的排舞宣傳的方式;(5)重視學校的社團活動的開展,重視相關的交流活動,舉辦學校排舞競賽和表演推廣排舞運動在高校的發展。
校園文化中加入排舞運動這一項之后,校園文化得到擴展和推廣,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良性發展。對于高校的發展來說需要集體性突出文化項目作為代表,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與合作精神。排舞運動本身蘊含的獨特文化屬性和表現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排舞運動的編排,形式多樣,創新可能性大,囊括范圍大,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發展,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新提供了動力。進入新時期之后,高校辦校理念也有所改變,大學校園發展創新思維,也是大學文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排舞運動在全國范圍內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群眾基礎還在不斷擴大。尤其是在新時期之后,針對排舞運動的教練、裁判隊伍不斷出現,各種專項培訓課程不斷推出。在國家政策上,還在不斷推出各種扶持政策。但是在排舞的學習上,還需要不斷宣傳。排舞運動的旋律節奏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但是對參與人員、肢體動作、舞蹈動作等都沒有特定的要求,所以學習人員可以根據自己愛好自主編創適合自己的動作。所以對于一部分青年有很大的影響力。目前在高校,排舞運動以一般都是公共體育課,參與人數在政策的宣傳和指導下不斷上升。
自從排舞在上個世紀流傳到中國之后,傳播快速,從上個世紀的傳播來看,首先在港澳臺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然后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方開辦了多場賽事,同時還舉行了多場健身排舞培訓班,隨后排舞運動快速在學校、公園、廣場、健身場所等的推廣開來。隨后排舞運動進入高校,在高校舉辦的課程之后取得顯著的成就,獲得成功之后,在高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舉辦的國內重要的體育賽事,成都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等等,這些高校青年都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這也為高校推廣排舞運動取得了很好效果。在2019年,中國已經舉辦了很多場排舞比賽,如“全健排舞大賽”“舞動中國-排舞聯賽”等,以北京站“舞動中國-排舞聯賽”為例,這是國內第五屆排舞比賽,參與單位有國家體育總局、全國排舞廣場舞推廣中心、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從目前的發展形式來看,在未來幾十年里,排舞運動在高校發展將占據重要的份額,并且成為新的發展歷程在國內取得突破性的飛躍。高校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場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排舞運動在大眾中間已經有了基礎,在未來的發展中,可以嘗試將排舞運動生活化,建立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我國在上個世紀末就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全民健身計劃的提出,對群眾基礎性建設活動的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也為健身活動在群眾當中的推廣奠定了社會基礎。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貫徹全民健身計劃中的所有內容,需要科學合理的健身方式,良好的建設方法,已經是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健身理念。排舞運動已經被更多的人接受,同時又能夠豐富高校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大眾奠定體育活動基礎。排舞運動已經成為健身項目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推廣排舞健身運動,融合終身體育的思想,從當下出發推廣到社會上去,能夠和國家貫徹的全民健身服務理念融合,從而促進排舞運動的順利發展。
新時期人們對高校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舞運動是一項可以改變人的運動項目,改變人的生理狀況,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強化身體的各項技能,人的身體也快速進入活動狀態,從而貫徹全民健身理念。進行排舞運動的過程當中,可以將全身關閉的毛細血管打開,激活身體的每個細胞,讓身體細胞在運動的過程當中,釋放出自己的機能。器官能夠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改善機體的狀態,強化機體對外界的抵抗力。排舞運動的進行,可以滿足運動人員個人的表現欲望,滿足舞蹈人員的喜好,還能夠編排出合理的作品,滿足大學生的創意。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享受大學生活,不斷創造、創新出新的項目,滿足校園文化建設的需求。學生還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吸引更多的人員參與,從而釋放出排舞運動的魅力。
排舞運動具有時代特征,能夠不斷進行創新,而且排舞運動能夠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運動方面的需求,這也是排污運動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特性,讓排舞運動能夠一直吸引著不同年齡段人的眼球。排舞運動的理念是健康,是快樂,是貫徹終身體育理念。大學生進行排舞運動的過程當中,能夠補充校園體育文化的缺陷,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學校設立排舞運動的宗旨,應該是讓學生更新現有的體育觀念,樹立體育鍛煉的終身化、健康化、快樂化理念。排舞運動的高雅性、優美性展示了人對美的享受,滿足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排舞運動在高校的發展,能夠給人帶來快樂,豐富校園文化,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排舞運動的真正價值,同時在高校中積極推廣該項運動,在高校內部進行積極的宣傳,滿足大學生健身活動的需要。
在2009年,排舞運動被選為世界上最具有健身價值的體育項目。排舞運動在中國當前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缺陷,針對這些情況,探析其發展的前景,立足實際與可行性,促進排舞運動在高校的發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