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2016年12月7日,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高校要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重視以文化人和實踐育人,注重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的作用。高校體育社團作為踐行“第二課堂”的重要一環,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終身體育的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高校體育社團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下顯得略欠火候,如何有效發揮高校體育社團的自身效能即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本文以“第二課堂”與高校中的體育社團的關系為出發點,通過探討“第二課堂”與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現狀,引出對高校體育社團創新發展機制的探索。
“第二課堂”制度以高校本科生自主發展計劃為基礎,對學生參與的課外活動進行學分學時認定,并依托專門的網絡管理平臺進行客觀記錄和評價。
2018年7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至此,各大高校紛紛開始建設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第二課堂”方案。
例如,湖北民族大學校長辦公室在2019年10月9日發布了《湖北民族大學大學生“第二課堂”管理辦法(試行)》,其內容分為思想成長、社會實踐與志愿公益、工作履歷、技能特長、文體活動五個大類,學生參與活動獲取學分,且將修滿24個學分作為畢業的前置要求。此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作用,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各類活動不再被視為“不務正業”,反而被制度化地引導和鼓勵,并且學生能夠因此獲得學分、得到肯定。
文體活動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體育社團又是校園文體活動的主要建設者。“第二課堂”的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高校社團自身的發展又能為“第二課堂”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所以“第二課堂”與高校體育社團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通過對湖北省5所高校(漢口學院、湖北工業大學、湖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校)135名體育社團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得出表1數據:94%左右的同學認為“第二課堂”能夠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且持支持態度,6%左右的同學認為“第二課堂”弊大于利,且持反對態度。基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推斷:“第二課堂”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具有很龐大的群眾基礎,且“第二課堂”的發展形勢會一片大好,“第二課堂”與高校體育社團的融合發展必定成為大勢所趨。
表1 對“第二課堂”所持有的態度
體育社團在絕大多數的高校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整體質量都不高;以湖北民族大學為例,該校體育社團占了全校學校社團總數的五分之一,但在2019年量化考核排名中,成績在全校前50%的僅有2個,不合格的有7個,甚至有4個體育社團分別位居全校倒數第一、倒數第二、倒數第三、倒數第四。
表2 湖北民族大學體育社團2019年量化考核情況
通過對湖北省五所高校的18名體育社團社長進行訪談,得出以下結論:高校體育社團普遍存在經費不足、缺乏指導者、會員流失嚴重、管理者組織能力與經驗欠缺、活動內容單一、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
“第二課堂”制度要求高校依托專門的網絡管理平臺,對學生參與的文體活動進行學分學時認定和客觀記錄與評價。利用專門的APP對社團活動進行審批、宣傳和管理,此舉不僅能夠擴寬社團的宣傳渠道,而且更加有利于社團品牌建設。
通過對表3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大部分同學參與活動的主導因素是獲取學分,這便達到了“用制度化去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效果;如此看來,第二課堂也就理當成為了社團的“引流”工具,如果通過“第二課堂”相關APP完成一次出色的活動執行,一定能夠為該社團積累很多潛在的“粉絲”,從而促進體育社團的可持續發展。
表3 第二課堂與活動的關系
從社團內部的角度來說,“第二課堂”可能會為社團單次活動帶來大量的活動參與者,可觀的報名人數勢必會引起社團管理層的重視,而這種自上而下的重視又有利于全面激活社團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斗志,從而增強內部凝聚力,經過多次活動循環后,最終會化被動為主動,使社團內部進行變革與發展,諸如:內部管理體制的強化、管理者組織能力與經驗的增強、指導老師的主動關心、自主謀求社團經費、試圖豐富活動內容、規避會員流失等。
學生對時尚的、流行的、前衛的項目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因此,高校體育社團應緊追時代前沿,無論活動舉辦方式還是活動內容都不能與時代脫節。第一,高校體育社團應當抓住“第二課堂”帶來的機遇,主動思變,調整社團發展戰略,適應“參加活動=獲得學分”這一大趨勢,摒棄形式單調、思維老套的活動;第二,通過問卷調查對當代大學生做需求分析,創新出一系列為當代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用“第二課堂”為社團引流,以社團自身魅力吸引“回頭客”。第三,保持敏銳的察覺能力,在互聯網搜羅較為優質的活動進行承辦,為社團塑造一種“走在前沿”的形象,將社團文化更廣、更深地傳播到學生群體中去,以此更好地打造社團品牌,最終促進社團的長足發展。
自由的彼岸就是規制,沒有規制的自由將導致自由的淪陷,管理體系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著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第二課堂”背景下,社團內部的管理體系也必須彰顯著創新性和可變性,高校體育社團有必要定期完善管理體系,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例如,適時對社團職能部門的職責和構成進行調整,另外,社團也需要制定適合本社團實際情況的考核機制,明確考核內容與目標,定期進行評估,獎懲分明;實施退出與引進機制,保證社團成員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流動,使社團隨時充滿活力;學期末評估、總結社團活動的成果與問題,并形成文字材料供后繼者參考。
為優質的活動設置參與門檻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利用“憑轉發活動介紹截圖前往社團辦公室領取入場券”,第一,可以增強活動參與者的對此次活動的重視,避免無誠意參與者隨意報名;第二,入場券的發放能夠給活動參與者一種很正式的感覺,社團自身也能精準掌握報名數據,為活動的開展提供先決指導;第三,能借活動參與者之手對此次活動進行病毒式擴散,達到讓更多人知道和參與此次活動的目的;第四,能夠以此為契機,推廣社團的官方社交賬號,積累粉絲,為后續的活動宣傳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五,要求活動參與者前往辦公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普及社團文化。
表4 湖北民族大學奔跑青年協會
第一,謀求與校團委、保衛處、學工處等部門的合作,以提高社團的影響力;第二,謀求與掛靠學院工會、黨委的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為教師群體籌辦大型群體活動,以獲得學院老師的重視;第三,在謀求組織間合作時,應放眼于全校各大組織、外校相近組織的合作,不局限于本校體育社團間的合作;第四,謀求社團與優質商家的長期合作,以獲得可觀的物質支持,不局限于現金贊助,也可儲備物資、大額優惠券等作為活動的調配。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社團應當利用新思維,適應時代需求,調整發展戰略,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用發散思維設置活動細則,尋求多元合作,發揮“第二課堂”對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推動作用,正確認識“第二課堂”的本質及特點,合理利用“第二課堂”的引流作用,讓高校體育社團文化充分發揮建設校園文化的作用。借助“第二課堂”打造特色、樹立品牌,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共建時代校園文化;以優秀的社團文化影響人,帶動當代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并幫助其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