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清 周辰夕 董曉彤 胡布恩 張文豪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不同國家間進行了多樣化的經貿往來,促進了彼此經濟及貿易的充分發展,該狀況已經成為未來世界的一大發展趨勢。我國也是支持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的國家之一,在長期的實踐落實后,雖然國內的經濟貿易狀況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對經濟發展重視過度,忽視環境影響的問題,導致各地、各行業在經貿得到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程度不一的環保問題。文章首先分析國際經濟與貿易為我國環境帶來的幾點影響,再探究解決影響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環境;國際經濟與貿易;對策
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短缺,且人口眾多的國家。要發展國內經濟,便需正視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兩者間的矛盾。近年來國內對環保事業的重視程度愈發增長,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是國內在進行經濟發展時所倡導的新型發展理念。在該理念被逐步加深的狀況下,更多人了解到了環保和經濟發展兩者間的特殊關系。在我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持續發展的環境下,通過對其帶來的環境影響分析,讓更多人認識到環保工作重要性以及新型發展理念的重要意義,便能促進國內下一步環境保護事業的落實,讓國際經濟與貿易呈現健康發展、綠色發展的新面貌。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為我國環境帶來的影響
(一)投資產業污染狀況
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相對較好,因此更多國家及地區,提前認識到了經濟發展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家內部的環保意識已經得到了充分培養。在此環境下,對污染排放嚴重、資源消耗較多的有關產業限制較大,使其在本國生存較為困難,進而其中部分產業便以投資形式轉移進了我國。我國作為一個正在進行經濟發展的國家,支持國際經貿的首要原因在于,它能帶動國內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推進我國的對外經貿,保障國內綜合實力的增長。但因國內的經濟相對而言較為落后,因此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中,國內僅能吸引到部分技術含量有限,且存在一定污染的產業。加之當時國內環保水平有限,有關政策的寬松問題影響,該類產業雖能為國內帶來經濟收益,但逐步發展下來,為國內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有目共睹。
(二)環境隱患狀況
為實現國內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對國際資本進行了積極引進。在此背景下,國內雖吸引了更多外資進行投資,讓國民經濟呈現了大幅度增長的狀況。但因在外資吸引中,存在著過分重視數量而輕視產業質量的問題,導致國內逐步覺醒環保意識時,部分能耗高且污染相對較重的產業早就在國內有了一定的投產歷史。就現階段來講,國內的環保技術能力、技術落實都相對有限,上述狀況為國內的環保事業帶來了更大壓力和負擔。而對發達國家來講,將該類產業往其他國家進行轉移,在得到更高經濟收益的同時,也維持了國家內部的生態平衡。但對發展中國家來講,在收獲一定經濟收益的同時,也收獲了一定環境隱患,在污染產業中得到的國內收益,不一定能抵銷國內進行環境治理的費用支出。
(三)資源安全壓力狀況
在國民經濟發展環境下,國內更多人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總體呈現提升狀況,同時資源消耗量也逐步增長。對經濟發達的國家及地區來講,可通過對科技力量的利用,實現對國民經濟的平穩推進,但結合國內整體的經濟狀況、科技實力來講,要在全國范圍內促進經濟實力的更快發展,必然會帶來更多對自然資源的犧牲和利用,導致生態環境平衡面臨較大壓力。此外,近年來國內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度雖有提升,但相對而言,要做好環境保護,讓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能源消耗被降低,國內的有關技術、資金有限,無法滿足環保的多樣需求,導致國際經貿往來造成的國內環境壓力無法及時有效緩解。
(四)污染產業轉移狀況
結合我國的發展現狀來看,雖在人均資源上表現不佳,但整體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較大。對發達國家來講,環保壓力相對較重,且勞動力成本顯然更高,因而便利用投資方式將部分存在污染的產業向其他國家轉移,在利用我國的生產成本優勢的同時,也能避開本國內有關的環境保護法條。而國內部分地區亦利用招商引資等形式,建立了更多的高排放、高能耗的有關企業,或存在著為發展經濟,而不關注環境保護的狀況,利用高污染產業的引入,來換取地域經濟的繁榮,種種狀況都導致現下的環保形勢更為嚴峻。
二、解決國際經濟與貿易為我國環境帶來影響的對策
(一)以教育宣傳培養整體環保意識
國內環境問題解決需要整體國民的支持和行動。因此我國要能讓更多人民、企業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環保的重要意義,鼓勵各企業在生產經營時,積極引進環保綠色的設備、技術,提升該類技術設備在整體技術設備內的占比,利用高標準、嚴管理來對生產污染和排放進行控制,以此做好環境保護,降低經濟發展為當下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此外,針對部分老舊設備、技術無法滿足綠色生產需求,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的狀況,企業要能及時視內部狀況對該類設備及技術進行更換和升級,在保障生產產品質量的同時,提升生產環節、產品的綠色性能,以此強化環境保護,弱化生產導致的環境污染。在企業環保意識增強的同時,對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提升也需重視。利用線上、線下方式強化當下的環保宣傳,使得消費者能進一步認識當下的環境保護形勢,提升重視,在生活中自覺節約更多資源,不做不利于環境保護的事情。
(二)以政策制定兼顧長期短期發展
環保事業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改進的事業,為避免國際經貿往來為我們帶來更大的環境影響,國內在重視短期環保工作的同時,也要從根源出發,利用政策制定,兼顧國內經濟、環境保護的長期發展。首先在招商引資當中,從經濟理念的轉變做起,堅持綠色發展,對國外排放較低、能耗較低且技術水平整體較為先進、產出較高的有關產業進行引進,盡量避免引進國內限制項目,以此降低環保事業的現有壓力。此外,要將區域導向工作加強,嚴格管理及監督引進企業,保障能及時發覺、解決其在生產途中造成的污染問題,以此達成環保及經濟發展兩者間的平衡,實現長短期的兼顧發展。
(三)以環保制度改革優化環保事業
結合當下的環保制度來看,對其改革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環保決策、經濟發展時首先分析成本效益,以此盡量達成小投資、大收益的理想狀態。要平衡環保和經濟發展,我們既不能因對環保的過度強調導致經濟落后,也不能因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導致國內的環保事業受到忽視。第二,積極引進及研發有關的新型技術,對落后產能進行及時淘汰,將資源利用的有效性進一步提升,在保護現有生態環境的同時,做好對資源消耗的控制。第三,環保事業的進行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撐,進而增加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因此可制定一定的對外經貿企業政策優惠,從政策內容出發給予企業環保工作一定的支持和獎勵,以此逐步強化各企業的環保意識,降低各企業開展綠色生產時的各類阻礙。第四,加強對于環保檢測事業的投資,使其擁有進行進出口產品有效環保檢測的能力,促使各環保政策能夠更快落實,將國際經貿往來對現有環境帶來的影響逐步降低。第五,對于部分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當地政府應正確發揮其監管和引導作用,組織和鼓勵該類企業積極進行環保系統的完善,視生產需要做好對有關治理設備的引入,強化企業的環保能力,降低企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影響。第六,環保法律的完善是保障各企業落實綠色生產的保障,應將污染排放的有關標準進行詳細規定,結合獎懲措施、嚴格監管來規范各企業生產。當部分企業違規違法排放時,要對其進行依法處罰,并督促其及時進行整改,檢驗其整改效果,實現對企業的生產行為約束。
(四)堅持當下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結合國內的環保形勢來看,在經濟發展中仍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決落實可持續發展觀。經濟發展要能充分適應該階段內的社會需求,亦不能為未來遺留更多的污染治理問題。因此在國際經貿往來上,利用長遠眼光來看待問題。例如外資招商時要能考量有關項目的環境影響,拒絕一定的高污染產業進入國內發展。為滿足當下的環保事業需求,我們可積極向發達國家進行經驗學習,并結合國情進行環保技術的優化。利用引入產業的管控,國內綠色生產技術的逐步升級,落實當下的可持續發展,避免因外來產業為國內帶來更多的環境污染。
三、結語
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是積極的,但不可避免的會為國內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影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從綠色理念出發,分析及處理在國際經貿往來時會存在的環境問題,結合現有狀況進行解決對策的制定和落實。通過環保宣傳、環保制度的改革等途徑降低產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影響,讓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間能實現發展平衡。
參考文獻:
[1]陳嬌.淺析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 (07):183-183.
[2]龍麟,張夢雪.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商情,2018 (19):63.
[3]蘇樂,梁曉林,高明春,等.試論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商訊.公司金融,2017 (21):P.22-22.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