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要:根據現行國際標準,第十四師昆玉市尚未步入老齡化社會,且養老服務機構近些年不斷增加,但也存在養老服務業發展緩慢、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匱乏、養老資源閑置浪費嚴重等不足和問題,主要是受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建議通過完善養老基礎設施、引進專業人才、加強兵地聯合發展等方式,推動師市養老服務業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昆玉市;養老服務業;對策建議
一、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社會老齡化水平
按照現行國際標準,一個國家(地區)60周歲(含)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0%或者65周歲(含)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則說明這個國家(地區)已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截至2019年年末,第十四師昆玉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4488人,占師市總人口(以師市總人口73024人計算)的6.15%,65周歲以上老年人3042人,占師市總人口的4.17%,80周歲以上老年人375人,占師市總人口的0.51%。說明第十四師昆玉市尚未步入老齡化社會。
(二)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現狀
截至2019年年末,師市擁有5家養老服務機構(已投入使用2家,其中3家正在進行配套裝修):1家社會綜合福利院、1家團場敬老院、3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師市擁有養老床位總數達到349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77.8張,是2019年全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以30張計算)的2.59倍。
二、養老服務業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服務體系不健全
根據《“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要求,搭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社會化的體系是目前養老服務建設的新特點、新思路和新方向。目前,師市還是以傳統的家庭養老為基礎,服務機構養老為補充,在新型居家養老和醫養結合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空白,同時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推進較慢。
(二)養老服務機構使用率低
目前,團場的養老院正常運營,床位的日常使用率達不到20%,主要居住的老年人為集中特困供養老年人,所有的運營費用由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已建成多年,但平日來看書、鍛煉、休息的老年人數量很少,導致養老資源閑置浪費嚴重。
(三)政府財政投入不足
目前,師市團場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基本上來源于中央預算內投資和福利彩票公益金,部分運營經費由兵團下撥的社會福利經費中列支。由于中央資金投入較少,兵團、師市兩級財政均未列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導致養老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和運營困難。
(四)專業人才十分匱乏
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具有社會地位低、人員流動性高,薪酬待遇低、勞動強度大,文化水平低、平均年齡高等特征,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不相適應。且師市具有相應資格的醫護人員十分匱乏,無力在養老服務機構內設立醫療機構。
(五)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不規范
部分養老服務機構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建設不夠規范、服務不夠全面、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如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建設和服務標準、缺少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日常運營時業務流程不熟悉等問題。
(六)兵地養老資源聯動性不足
受地理條塊分割體質的制約,兵團和地方(指自治區)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服務與管理方面難以形成聯動和協同作用,養老服務的資源不足與資源浪費的現象并存,資源的整合利用率不高,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不相適應。
三、問題產生的原因剖析
(一)受地理位置制約的影響
即使有老年人想要到養老服務機構生活或者休閑娛樂,但是大部分養老服務機構位于團場場部,各個團場和部分連隊較為分散,距離相對較遠,且道路和交通運輸不發達,限制了老年人的出行。
(二)受人口和文化的影響
師市的人口總量較少,且少數民族群眾占大多數。加之少數民族群眾沒有在養老服務機構養老的觀念,以傳統的居家養老的方式為主,導致師市大量的養老資源閑置浪費。
(三)受經濟發展的影響
師市經濟體量較小,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主要是以第一、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占比較小且發展緩慢。人才引進政策效果不明顯,留才方面后勁不足,導致本土人才流失嚴重,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和醫護人員嚴重不足。
(四)受政策支持的影響
目前,師市的工作中心是經濟發展和維護穩定,制定的政策優先支持國家性戰略和兵團向前發展的需要,在社會民生領域尤其是養老服務方面關注的程度不夠。作為新建城市,需要建設的大型項目較多,且政府財政收入較少,無法顧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四、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重視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一方面,政府要增強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提高對養老服務業的重視程度,把發展養老服務業納入到師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通盤考慮。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和引導的力度,使現代老年人改變傳統的養老觀念,不斷推動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完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爭取上級和師市本級資金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要求配套建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基礎養老服務設施。同時對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中發現的未能及時整改的重大隱患問題,制定專項整改方案,按時進行整改,嚴格按照國家養老院服務質量標準運營。對配套設施缺乏而未運營的養老服務機構,積極爭取上級和師市資金支持,盡快采購并安裝相關適老化設備,為團場連隊(社區)老年人提供完善全面的休閑娛樂服務。
(三)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
逐步建立起以社會為基礎、社區為紐帶、家庭為主體,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的養老服務新格局。在積極向上級和本級爭取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組織能力強、動員能力強的優勢,多方籌措,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不斷強化社區養老的功能。積極組織社區義工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關愛、日常幫扶等全方位多領域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四)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
一方面,增加養老服務人員專業化培訓。聘請專家現場教學或者提供外出學習等方式多維度、多渠道加強對養老護理員、失智老人照護員在日間照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心理咨詢的培訓,提升服務人員職業技能和照護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北京援疆、北疆師市支援南疆師市建設等機會,積極爭取為養老服務人員和專業醫護人員,在養老服務機構內設置專門的醫療機構。
(五)加強特困供養老年人服務
一方面,積極為養老服務機構內生活的特困供養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務,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公建公營”敬老院的功能,逐步向社會開放,以充分利用養老資源。另一方面,發揮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作用。積極與師市衛生健康部門對接,為分散供養老年人建立旬上門免費診療制度,及時為特困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
(六)加強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
一方面,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發展。積極幫助這類社會組織注冊登記,提供必要的活動支持,推動師市為老服務類社會組織快速壯大、健康發展。同時,充分調動各類行業協會的積極性,發揮不同行業協會的優勢,提供特色的養老服務。另一方面,積極動員、組織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民、在校學生和廣大職工群眾加入到社區志愿服務隊伍中,不定期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
(七)加大養老服務產業的幫扶力度
制定養老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通過“公建民營”、培育服務機構、招募企事業單位等形式,引導各類民間機構進入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實現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與企業、社會組織服務信息對接,促進養老產業多層次、多元化、多樣化發展。
(八)加大區域內兵地養老資源整合利用
積極引導地方社會力量參與兵團轄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同時向地方開放師市養老資源,促進公共資源區域內的充分流動,養老自愿的充分利用,構建和完善“三位一體、醫養康養結合”的具有新疆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龔燕丹.社區居家養老問題研究——以杭州市臨浦鎮為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8.
[2]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A].陜西老年學通訊(2014年第4期 總第99期)[C].陜西省老年學學會,2014:3.
[3]王洋.武漢市“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9.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