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榮 王寧 李若郡
摘要:科技進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消費方式上,信用卡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商業銀行等機構開展信用卡業務的同時,信用卡風險帶來的損失不得不加以考慮。各機構應對信用卡風險引起足夠重視。文章提出信用卡風險管理方面的建議,更便于商業銀行識別并評估信用卡風險。
關鍵詞:信用卡風險;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信用卡于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隨時間的推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被人們慢慢接受,一點點融入日常。信用卡的使用,可以解決人們出門攜帶現金的煩惱,方便出行消費。對銀行而言,信用卡業務產生高盈利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它涉及銀行、特約商戶、持卡人三方面,流程復雜。信用卡風險是不可消除的,在合理識別和評估信用卡風險基礎上開展相關業務,才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一、關于信用卡
信用卡業務涉及面廣,某些金融機構可能以此類業務為主營業務。事先做好風險預防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而風險預防也就是要做好風險管理,在此基礎上,再去開展信用卡業務。
信用卡又稱貸記卡,實質上就是持卡人良好信用的書面證明。持有信用卡的消費者利用信用卡進行非現金消費,再由銀行進行金額結算,持卡人可透支的額度不得超過自身規定額度。
信用卡分為貸記卡和準貸記卡。貸記卡允許持卡人在卡內事前無存款的前提下,先消費后還款,但不能突破額度;準貸記卡不能在卡內無存款下消費,但允許卡內金額不足支付時透支一定額度。人們通常使用的為貸記卡。儲蓄卡沒有透支功能。
信用卡的功能之一,循環授信。借款人根據信用等級擁有相應透支額度,只要保證在規定時間償還完透支額,則信用等級不下降,該信用額度可以恢復使用。功能之二,透支消費。這是信用卡被大多數人使用的最根本原因。這個功能允許持卡人善意透支,但持卡人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還款。功能之三,存取現金。這是信用卡最基本的功能。除了以上三點,信用卡還有其他功能,比如轉賬結算,使持卡人不用隨身攜帶現金。
二、信用卡風險管理
(一)信用卡風險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信用卡也不例外。廣義上來說,信用卡風險不僅指商業銀行等發卡機構,因各種原因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還包括信用卡所涉及到的各方造成損失的概率。信用卡風險從狹義上來說,僅指信用卡發卡機構虧損的幾率。識別信用卡風險來源,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來源于持卡人的風險。包括持卡人惡意透支,持卡人利用信用卡透支額度,在信用額度內發放高利貸,取得高額利息。還包括信用卡持卡人虛假掛失,在掛失到銀行辦理信用卡停用這段期間內,惡意透支。
第二,來源于發卡機構的風險,也就是操作風險。操作風險產生于發卡過程中,是由于發卡機構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導致的。在操作上出現問題而導致損失的風險,是信用卡風險的源頭。
第三,來源于第三方的風險。包括信用卡被他人撿到盜刷,消費超過規定等級的透支額度,造成信用等級下降,透支額度變小。還包括不法分子盜取他人相關身份信息,并開立信用卡進行透支消費。
(二)信用卡風險管理目標
任何事物都有風險,并且風險不能被徹底消除。信用卡風險管理目標就是投入最小的風險管理成本,利用相對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創造信用卡業務的最大收益。信用卡風險管理核心就是使成本和效益保持合理比率,使信用卡帶來的凈收益最大。
(三)信用卡風險管理原則
良好的信用卡風險管理方案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使其發生損失的概率降低。強調事前管理,是信用卡風險管理原則中最重要的一個。如果事情已經發生,那么彌補的幾率相對較低。風險從事前來看,是發生危險損失的可能性。從事后來看,是由于不利因素而造成真正意義上的損失。因此,事前控制對于信用卡風險管理至關重要。
三、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的不足之處
在銀行內部,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的不足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風險管理理念落后、不夠發達的信用卡業務技術和各環節信用卡風險控制不到位。
第一,風險管理理念落后。首先,對于商業銀行整體方面,風險管理往往注重信用卡發卡數量。對于操作、運營等風險不夠重視,忽略了不同人群、不同機構、不同地域的風險差別,不能很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妥善的風險管理。其次,工作人員風險管理意識不到位。銀行往往重視效益而忽視風險問題,缺少對從業人員風險意識的培養,導致了從業人員風險責任意識不高。
第二,不夠發達的信用卡業務技術。20世紀60年代,初次形成信用卡風險管理理念,70年代以后才被逐漸推廣。我國信用卡業務起步晚,技術都比較滯后,主要依靠從業人員的主觀判斷進行風險識別與風險管理,而主觀判斷會導致風險識別不及時,那么發現風險所造成的問題就會不及時,應對并解決就會延后。不發達的信用卡業務技術,不能幫助商業銀行提高信用卡風險防范水平。
第三,信用卡各環節風險控制不到位。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流程如下:第一步,申請者填寫申請表。第二步,相關部門審核申請資料。第三步,建立持卡人資料,統一制卡。第四步,將信用卡郵寄給持卡人。商業銀行若只關注信用卡發卡量,而對各個環節的風險控制不足夠重視,就會造成信用卡風險控制不及時。
在銀行外部,信用卡風險管理不足主要體現在法律法規的保障力度不夠。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法制環境就會相對薄弱。對于信用卡業務,缺少更為詳細和具體的法律規定。
四、信用卡業務風險識別并防范的方法策略
第一,提高業務人員信用卡風險管理意識。能否在追求信用卡效益的同時,合理降低風險,實現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關鍵在于商業銀行有良好的風險管理理念,樹立起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這是處理好風險和收益兩者辯證關系、均衡二者的關鍵所在。
第二,更新優化信用卡風險管理技術。信用卡風險管理技術主要應用于對持卡人信息資料全面的收集、歸檔和處理。強化信息管理系統,掌握全面的客戶資料、市場信息,形成客戶、市場信息系統,對持卡人風險合理識別預測,及時確定風險防范措施。根據客戶的詳細信息,對其進行信用卡信用等級評定,這離不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
第三,加強信用卡業務各個環節的風險控制。信用卡業務涉及環節多,各自有不同特點。如信用卡業務的第二步是在根據客戶申請表,對客戶的資料進行審核,判定是否發卡及發卡的種類和信用額度,額度不同意味著客戶使用過程中面臨的風險等級不同,這只是信用卡業務流程中的一環,可見,要想整體防范信用卡風險,就要在每個環節都保證風險管理工作做到位。
第四,完善信用卡風險管理法規。信用卡業務合理有序的開展,少不了相關法律與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為減少信用卡業務在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提供強有力保障。《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及其相關制度,結合實際對整個信用卡業務流程做出了合理規定,規章制度有助于信用卡業務高效開展。通過法治的規范性,法律的強制性,保障信用卡業務有序進行。
第五,學習風險管理經驗。不同國家開展信用卡業務的時間不同,起點和基礎也不相同,信用卡業務開展越好則說明相關經驗越豐富。信用卡業務越發達,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就越值得學習。我國在信用卡業務上可以多多借鑒并積累相應經驗,避免走彎路。
五、結語
信用卡業務隨時代不斷發展完善,而發展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問題的出現是難以避免的。力爭克服這些不足,追上新時代信用卡發展的步伐,想必對所有商業銀行來說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課題。信用卡發卡機構要正視自身的不足,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能力,追上新時代信用卡業務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劉健.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物價,2018(04):46-48.
[2]杜玲.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風險的法律成因及防范措施[J].產業創新研究,2018(06):28-29+32.
[3]史延杰.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J].天津:時代金融,2018(15):73-74.
[4]魏坤利.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8.
[5]郭方成.大數據背景下商業信用卡業務風險防范與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