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
摘要:綠色化發展已經逐漸引導物流業進行改革,對于當前我國物流發展水平和發展困境,文章在總結缺乏物流人才及高效合理的設施設備技術、物流發展與需求之間的矛盾等,分析物流運輸、倉儲、裝卸等功能活動中的作業,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著力于以綠色運輸帶動整個物流業的綠色化發展。
關鍵詞:綠色物流;綠色運輸;物流功能;物流體系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物流已成為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一環。由于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過高、物流系統的矛盾凸顯、物流體系不健全等,綠色物流也就愈加重要。一種環保高效、安全快捷的物流模式逐漸成為企業不斷轉型和優化的目標。尤其對于運輸綠色化,貨物運輸途中所采用的運輸方式不合理、運輸工具不適合以及與運輸相關的其他功能的不配套造成了污染較大、耗費較多、成本較高,已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整體發展。2019年,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14.1萬億元,占GDP的比率14.7%。中國物流業總成本依舊偏高,物流管理費用、運輸費用占比尤大,說明物流各項降本增益仍有較大空間。由此可見,物流系統各功能的改進對整體物流的影響最為重大,所以說綠色物流的發展與綠色運輸的發展息息相關。
推進物流綠色化發展,實現物流運輸、倉儲、裝卸、搬運等功能的整體優化而進行的資源整合、環境改善對整個物流業有重要的價值。對于運輸企業來說,最主要的是降低資源消耗,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增加運輸收益。其次是減少排放,增加環境效益,提升品牌形象。對于倉儲企業來說,合理選址倉庫,合理布局節點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降低產品損失風險,進而提高企業績效。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不僅可以破除傳統物流對綠色發展的制約,還可以助力供應鏈一體化發展,改善物流產業的可持續性,整體提高我國的物流水平。
(二)文獻綜述
尹新對“綠色物流”的定義是指運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物流活動,如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我國物流綠色化發展的原因方面,鄭中媛分析了我國物流發展的動因,通過對流的特征分析,總結得出我國物流業綠色發展的關鍵所在,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針對我國當前綠色物流發展的壁壘,陳嬌嬌通過探究綠色物流的定義,以某地物流綠色化發展的現狀說明物流活動各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綠色物流的發展關鍵。
基于數據分析和實地調研,綠色物流的關鍵在于其評價體系的構建。趙東明在比較當前我國物流發展的水平與國外成熟物流的差距之后,提出建立促進綠色物流發展的物流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議,并解釋了其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把綠色運輸作為重點,對推動綠色物流的形成、物流業的高速發展,破解經濟新常態有重要作用。李春香在說明我國物流運輸業對環境破壞以及效率低下造成的浪費后,闡明綠色運輸對綠色物流的影響,著重點出發展綠色運輸的重大意義。并且深入探究了制約我國綠色運輸的壁壘和阻礙,給出了一系列促進運輸綠色化的發展建議和戰略。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學者的研究重點從制約綠色物流發展的因素,到推動物流綠色化的戰略舉措都進行了全面研究,這不僅說明研究綠色物流的重要性,也證明以綠色運輸為主的綠色物流是改善經濟增長的重要方面。
二、當前制約綠色物流發展的壁壘
從宏觀來看,一個關鍵因素是人,當前綠色物流方向人才缺乏、人們的觀念落后、不能從整體上考慮到綠色物流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第二個是關鍵因素是物,物流設備的缺乏以及技術的落后導致當前綠色物流的技術更新換代比較慢。而且,物流企業沒有長遠的物流規劃,對社會效益尚未給以足夠的重視。從微觀上看,由于當前需求者對于貨物的要求是快捷、安全性能高,就造成了物流企業選擇的運輸方式不合理等一系列的資源浪費而形成的矛盾,這矛盾也就嚴重制約了企業進行綠色改造。
(一)綠色物流人才缺乏、觀念片面
物流管理是一個新興的專業,當前重點高校對物流專業尚未重視起來,所以就導致物流人才缺乏,整個物流行業的管理人才也稀缺。現在的物流行業的人才架構不合理,尤其是運輸業魚龍混雜,快遞業風生水起的同時也缺乏一種良好的運輸管理,導致了綠色觀念淡薄,對綠色運輸的執行標準難以確立。從當前從事物流運輸的現狀來看,大多數人員不具備專業的物流知識,對物流環節存在的問題,不能用專業的知識加以改進,也就沒有綠色優化、提高效率、節能環保的意識。
(二)設備缺乏和技術落后
成熟物流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系統、道路、倉儲點、碼頭、配送網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物流業存在規模效益,而相對應的設施和技術的落后,如EDI、AGV、自動化倉、倉儲方法及可回收包裝等,都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尤其對于運輸管理,主要包括運輸硬技術和軟技術。一是包括運輸基礎設施,如運輸道路、航線、運輸車輛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二是在于管理方法的引進和創新,物流技術的開發和利用,物流人員的培養及實踐等。
(三)用戶需求的滿足矛盾
1. 快速運輸造成的能耗多、污染大
現在,物品物流運輸途中所耗費的總時間里,運輸時間占大部分。而需求者對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就意味著運輸企業不得不靠犧牲資源和效益來提高速度,進而占領市場。如企業會選擇高耗費、污染較大的公路運輸而放棄成本和能耗有優勢的鐵路運輸或水路運輸。這種需求者和供應者之間的矛盾影響物流的綠色化發展。
2. 保障貨物安全與物流經濟的矛盾
貨物進行中轉,裝卸搬運或者流通時,企業往往不會選擇鐵路或水路運輸這種污染程度小但是按時交貨率較低,且損壞率較高的運輸方式。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人們往往注重交貨時間和降低損壞率,選擇可靠性能最高的門到門的運輸方式。
3. 缺乏政策支持和體系保障
對于推動物流綠色發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政府發布政策給予扶持,并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加以規范。但是我國尚未對物流及相關的運輸業、倉儲業與配送業制定精確的、全面的政策和體系約束,所以就形成了當前人們沒有規則所遵照,沒有完善法律保障的局面。
三、物流各環節的綠色化舉措
為構建綠色物流系統,需要對物流各功能進行整體優化,主要從改良運輸方式,降低運輸成本的綠色運輸和合理布置倉庫,在保障貨物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倉儲效益的綠色倉儲等方面加以改進。
(一)綠色運輸
運輸是最重要的物流幾大功能要素之一,需要對運輸的全盤加以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構建多式聯運運輸體系
當前單一的運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多樣的運輸需求。需要多式聯運,通過采取至少兩種運輸方式進行優勢互補。不僅提高了速度,更在效益上進行擴展,所以說多式聯運能達到整體的一個平衡。而發展多式聯運就要構造多式聯運運輸體系,這需要運輸各方面的配合十分緊密,相互之間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信息透明。
2. 運輸外包,促進第三方物流發展
企業發展要及時舍棄不擅長的部分,通過運輸外包不僅可以節約企業資源、降低成本,還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物流第三方的發展。
3. 運輸工具合理選用,推動運輸技術創新
對于進行合理的運輸工具的選用,一是有效提高運輸車輛的裝載效率,改進車輛空間布局。二是要改善運輸車輛內燃的燃料,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消耗和污染排放。另外要對運輸路線進行科學規劃,運輸網點,配送站點的布局加以改進,避免空駛、迂回、對流等無效運輸,提高運輸效率。
4. 改進運輸組織管理,建立信息網絡
對運輸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建立物流相關的信息平臺,不僅能加強運輸部門和其他物流部分的配合,還可以完善運輸管理,提高對物流過程中的實時監控。
(二)綠色倉儲
綠色倉儲主要體現在倉庫的選址和倉儲設施設備的有效利用。
通過平衡物流需求進行合理的倉庫選址,對倉庫的儲存量進行科學計算,以應對需求,不僅可以減少低效運輸,縮短運輸路線,還可增加倉儲效益,降低倉儲的風險。選用高效合理的倉儲設備及設施,一是為了提高倉儲面積的利用率,增加倉儲量。二是保障倉儲物品的安全,避免損失。三是加快商品出庫、入庫的速度,進而提高整個物流作業的效率。
(三)綠色裝卸搬運
裝卸搬運是物流過程中重要的一步,在裝卸搬運時統一機械化系統、使用良備的工具,不但能克服裝卸搬運時的大量破損,還可以提高效率,方便存取和下一次的進出庫,減少作業次數與無效搬運。
(四)綠色包裝
1. 貨物包裝材料的浪費
首先包裝材料的回收物流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用于包裝的木板、紙板等沒有進行二次使用。并且在包裝時,包裝尺寸沒有進行統一,難免造成了包裝材料的浪費。
2. 包裝材料對環境造成污染
一是包裝材料本身由于難降解、易污染,處理回收難度大,經濟效益差,增加物流成本;二是由于不正確的包裝造成貨物的破損和泄露,降低了貨物的使用價值,破壞了環境,增加了處理難度,增加了貨主的損失。
3. 包裝材料的不經濟或不適宜
木制、紙質包裝雖然安全保障性能高,但是成本劣勢明顯;塑料包裝有成本優勢,但是包裝效果不佳,而且不能重復使用、污染較大。所以要在科學選擇包裝材料的基礎上,開發新型的材料以適應不同產品。
(五)綠色配送、加工
物流的流通加工是為了節約資源協調多方物流需求,綠色的流通加工的地點選址應該選在靠近消費地,以方便快捷為原則,適應物品的配送,另外,流通加工的方法要合理環保,保證效益的基礎上,避免無法配送。為了增加物流中產品的附加價值,需要采取特殊的加工方式,并開展共同配送,一是為了降低成本;二是運用最新的科技技術,需要對流通加工產生的廢料處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破壞。
(六)綠色物流信息化
當前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需要進行物流信息處理。為構建物流信息系統,充分利用當前EDI技術、GPS定位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等。對物流所涉及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方面進行綠色化調控。還要實時掌握物流過程中的信息,包括運輸信息、倉儲信息等,并通過搜集、整理和利用,將信息轉化為有利于物流活動進行的有用資源并科學決策,運用于物流管理。
四、結語
發展綠色物流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為順應供給側改革,物流業需要健康發展、不斷優化轉型,因此建議要以點及面,通過改進以運輸為首的物流環節,進而帶動整個物流業綠色化發展。
從政府層面來說,要想加快物流體制轉型,需要提前制定好物流發展框架及發展戰略。在協助發展物流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對物流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體現。在高校層面要抓緊培養綠色物流的人才。既要培養物流專業學生基本物流運作的技能,更要培養節能環保的意識。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積極實施綠色物流理論研究和企業實際應用,鼓勵學生發展綠色物流解決方案和創新技術。從企業層面來說。要完善綠色供應鏈。主要在于建立綠色供應、生產和消費等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將所涉及的供應企業、生產企業、銷售企業與需求者連接起來,共同推廣綠色供應鏈的實施。為實現物流綠色化,就要注重基礎設施的保障。不僅要創新精益的物流設備,還要加強自主創新,提高自動化、清潔化水平,并建立綠色物流中心,帶動區域物流發展,形成良好的物流體系。在采取多式聯運的基礎上,發揮聯合效益,優勢互補,不斷優化運輸策略。
參考文獻:
[1]尹新.基于綠色物流發展鐵路運輸的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0(03):52-54.
[2]鄭中媛,朱小舟.基于綠色發展理念下的現代物流行業綠色化研究[J].現代商業,2016(14):11-12.
[3]陳嬌嬌.皖北地區綠色物流的發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03):291-292.
[4]趙東明.基于促進綠色物流發展的物流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研究[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5(12):61-63.
[5]李春香,劉愛雄.論綠色運輸策略對綠色物流的發展[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8(06):28-31.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