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慧
摘要: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正面臨著選擇接班人的難題。接班人的選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民營企業家將如何選擇接班人以及接班人的人選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文章通過對三種比較普遍的接班模式進行分析,指出民營企業家在選擇接班人時面臨的深層的問題,并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民營企業;接班人選擇;接班難題
一、引言
在中國,民營企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民營企業貢獻了GDP的60%,為新增長就業人員提供了約70%的崗位。如今,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都面臨著如何選擇接班人的問題。根據調查結果,有61.9%的創始人考慮過接班人問題,有71.43%的企業準備有計劃地培養接班人,有52.38%的企業家首先從子女中選擇接班人。
二、民營企業接班模式分析
民營企業常見的接班模式有三種:家族式繼承,培養內部員工以及聘請職業經理人。
(一)家族式繼承
民營企業家在家族中挑選合適的接班人。這種接班人選擇模式相對于其他兩種模式而言,選擇的范圍最窄,但選出的接班人對企業的忠誠度最高。選擇家族成員繼承,其中多為選擇子女作為接班人。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方面是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比較看重血脈親緣;另一方面,職業經理人在我國發展較晚,很多企業家并不放心將自己一手創立的基業交給外人。選擇子女作為接班人,能夠保證企業的控制權仍在家族手中。因此企業家對企業的控股越大,越傾向于讓子女接班。選擇子女作為接班人,父輩更愿意指導他們,將自己經營企業的管理方法和心得傳授給子女。父輩會幫助子女與企業管理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子女建立良好的信譽和聲望。如果企業出現什么問題,雙方能夠及時進行溝通,子女也會比較尊重父輩的意見。例如碧桂園,碧桂園董事長楊國強,在女兒讀完大學后將她們送往美國留學,培養她們接班,現已逐漸把權利移交給二女兒楊惠妍。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問題:如果家族成員因為企業繼承權內斗,會引起企業的動蕩。
(二)培養內部員工
企業家在企業內部培養員工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內部員工多為企業的管理層高層。在企業內部挑選接班人有幾個優勢。首先,在企業內部挑選接班人,選擇的范圍會更大,相對而言,選擇出的人的能力會更強。其次,內部員工由于工作的時間比較久,對企業的特點和企業如何經營更加了解,對企業管理層的風格也更加熟悉,避免與管理層磨合時出現問題。且內部員工通常是通過重重篩選才被確定為接班人,企業家有足夠的時間對內部員工的能力和品德進行考察。最后,內部員工相較于外聘的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的歸屬感更強,忠誠度更高。其中比較典型的有阿里巴巴和海底撈。阿里巴巴的馬云宣布退休時選擇時任CEO張勇作為接班人;海底撈則在4月份公布了自己為期十年的接班人計劃,將從海底撈的員工中選出最合適的接班人。
(三)聘請職業經理人
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作為接班人的案例在我國較為少見。因為我國的職業經理人制度起步較晚,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且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企業家并不愿意將企業交給他人管理。但是,在三種接班人模式中,職業經理人的選擇范圍最大,且職業經理人能力較高,通常具有豐富管理企業的經驗。在中國,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例如市值過千億的美的集團,選擇職業經理人方洪波作為接班人,如今美的在家電行業仍屬于領頭羊,市值已超三千億。
三、接班人選擇難題
民營企業家在挑選接班人時,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
(一)企業過于依賴創始人
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大多是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創立事業。因此他們被看作企業的靈魂人物,行事作風對企業文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這也造成有些企業對于創始人過于依賴的情況。在企業換了掌權人之后,可能會造成企業內部環境不穩定,人心渙散,導致企業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情形。
(二)子女接班意愿不強
一項研究調查則顯示,未來10年,80%的家族企業將接班換代,但有 82%的“第二代企業家”不愿意接班。民營企業家子女們接受的教育與父輩不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在投資和創業時較為偏向新興產業。就如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不愿意接班,而是轉向投資資本產業和金融市場,獨立創立產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采訪中表示,中國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起點較低,很多時候子女看不上父輩的基業。
(三)子女能力不足
選擇接班人時,能力是首要的。改革開放后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因此民營企業家如果想要選擇子女作為接班人,會造成選擇的范圍很窄。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子女能力不足如何處理?接班人是企業的核心人物,企業的大多數決策都受到接班人的影響。因此,接班人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接班人能力不足,即使擁有父輩的扶持以及優秀的團隊,也無法保證企業不走下坡路。
(四)內部員工接班引起他人不滿
選擇內部員工作為接班人可能會引起其他管理層的不滿,造成管理層高層的變動,工作效率變低甚至會出現人員流失。
(五)職業經理人制度發展不夠成熟
相比于西方國家,職業經理人制度在我國起步較晚,職業經理人市場不夠發達,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不夠完善。因此某些職業經理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可能會違反行業道德。由于制度不夠成熟,企業家無法做到對職業經理人完全信任,在職業經理人接班后會出現很多問題:一方面,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經營理念可能會出現沖突,這會引起企業內部的分化,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企業家由于不放心將產業交給外人而不愿意放權,企業無法完全實現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造成職業經理人受到約束,無法順利開展工作。職業經理人與管理層磨合時可能會出現問題,引起管理層的動蕩。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
經過對不同接班人模式以及民營企業家在選擇接班人時面臨的難題的分析,本文嘗試從四個方面提出可行的建議。
(一)早日制定健全的接班人計劃
無論選擇哪種接班模式,民營企業家都要早日制定接班人計劃。如果企業家想要讓子女接班,則需要注重子女早期的教育,提前讓他們進入企業鍛煉,培養他們作為接班人的能力。子女在接班前進入企業鍛煉,能夠熟悉管理層的風格,以及企業運作的方方面面。在日后的經營中能夠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帶領企業穩步發展并更上一層樓。避免因為臨時掛帥,與管理層思想觀念不合,或不熟悉企業的運作而出現決策失誤的情況。且提早進入企業,有任何情況都可以及時和父輩溝通,不斷學習進步。例如碧桂園董事長楊國華,在女兒留學回來之后,就讓她們進入企業學習管理,并慢慢放權退居二線。如今二女兒楊惠妍成為碧桂園的掌權人,帶領著碧桂園穩步前進。如果企業想要選擇內部員工作為接班人,則也要早日制定完備的接班人計劃,提早選出候選人,并對候選人進行考察;或像海底撈一樣建立積分考察制度,每個人都有機會,更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想要招聘職業經理人作為接班人,可以提前招聘,避免快要退休的時候才臨時招聘職業經理人讓其接班。這可能會導致職業經理人的“水土不服”。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的接班人張勇是阿里創業的“十八羅漢”之一,其實不然,張勇是在2008年入職阿里的職業經理人。阿里巴巴的這種做法值得借鑒,提前招聘職業經理人,有利于職業經理人熟悉企業的運作,培養其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實行三種接班模式并存的接班人計劃
子女接班、內部員工接班以及職業經理人接班這三種接班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民營企業家可以實行三種模式并存的接班人制度。對候選人進行考察,明確他們的優缺點以及適合什么崗位。只選擇一種接班模式,難免會出現固有的缺陷。對三種接班模式進行組合,選擇一種接班模式為主導,其他兩種為輔助,即可實現互補。
(三)創立接班人培訓學校
民營企業可以選擇創立接班人培訓學校或與大學合作,開展接班人培訓課程。接班人培訓學校系統化的培訓可以為企業的接班人提供更全面的培養,也能夠更直觀地反映學員是否能夠勝任接班人。我國第一所民企接班人培訓學校是由方太集團創立的,成功得到了很多民營企業的肯定。
(四)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
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勢必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必然要求職業經理人的介入。因此政府需要完善有關職業經理人的法律法規,規范職業經理人市場,并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機制,避免某些職業經理人因利益而違背行業道德。同時,民營企業家要完善職業經理人的激勵機制,注重職業經理人的中長期激勵,將職業經理人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給予職業經理人足夠的管理權時,也要保證自己對企業的控制權。在選擇職業經理人時,不能只關注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才能,也要注重其道德操守,避免出現德不配位的情形。
五、總結
接班人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領頭羊,因此接班人對一個企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完美的接班模式并不存在,每一種模式都有其優缺點。最重要的是民營企業家應未雨綢繆,早日制定接班人計劃。在選擇接班人時,要秉持對員工負責、對企業負責的原則。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接班人,例如企業目前面臨的制度環境,企業的成長階段以及產業的特點和性質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參考文獻:
[1]江新華.企業轉型背景下安徽民營企業二代接班人問題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60-61.
[2]余明陽.中國家族企業接班的現狀、困境與對策研究——基于54家企業的樣本分析[J].管理觀察,2013(27):93-101.
[3]章天天,吳炯.家族企業傳承后職業經理人激勵弱化的案例探索——以美的,新希望,天士力為案例[J].時代金融,2019(06):238-239.
[4]馬光遠.中國民營企業家接班的集體焦慮[N].中國商報,2013-06-04(A05).
[5]李玲.家族企業職業經理人激勵機制研究[J].農家參謀,2020(09):196-197.
[6]萬希.我國家族企業接班人模式的比較和分析[J].經濟經緯,2007(01):116-118.
(作者單位: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