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靚
摘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CPA審計風險和審計質量有哪些變化值得總結與探析。首先通過對比傳統審計與CPA審計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總結出了CPA審計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應用;然后通過案例發現大數據審計存在的影響,如審計的質量、審計的風險、審計的成本等,分析出在運用大數據審計時,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最后提出相關的發展戰略,如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自己的數據平臺、提高安全意識,加強風險防范、完善審計組織模式、規范審計準則,制定政策法規等。
關鍵詞:大數據;CPA審計;審計影響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審計行業面臨了新的信息環境。在這種背景下,審計風險和方法會發生巨大變化。與傳統CPA審計相比,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體現出更多傳統CPA審計做不到或很難做到的方面,這提高了審計的質量,增加了審計的職責,并使審計行業有更多的機會。大數據使審計風險減低,使審計工作和結果的質量提升,實現了CPA審計的全方位管理。 然而,大數據的利弊也是雙面的,盡管所體現出的便利有許多,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如:財務信息的保密性,監督和管理審計工作的難度等。是否能抓住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時機,面對挑戰,降低獨立審計失敗的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成為注冊會計師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所以,審計業應該考慮怎樣適應大數據時代下的審計模式以便更好地建設新環境下的審計。本文將聚焦這一問題,對CPA審計的風險和質量進行探析。
一、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的特征
(一)傳統CPA審計與大數據CPA審計的對比
傳統審計主要以手動操作,紙質環境為主,來進行審計。大數據審計則利用了更多新技術,兩者的異同點可分析如下。
1. 相同點
傳統CPA審計與大數據CPA審計都必須以《注冊會計師法》以及相關準則作為業務標準和職業規范,以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作為判斷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是否合法的標準。并且無論是傳統還是大數據審計,其審計過程都必須經過籌備、實施與報告這三個階段,通過調查了解、簽訂業務約定書、評估內控、確認重要性水平、分析審計風險、編制計劃、對被審計單位內控進行測試、對報表實行實質性測試、整理在審計業務中收集到的審計證據、稽核工作底稿、形成審計意見、編制報告等基本審計程序來發表審計意見。
2. 不同點
從審計證據上來說,傳統CPA審計主要存在于紙質上,通過查找被審計單位的賬本和相關資料來獲取審計證據,而大數據CPA審計則減少了繁雜的紙質任務,經遠程技術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收集審計證據;從審計程序上來說,傳統CPA審計主要依賴于傳統審計程序,而大數據CPA審計則加入了更多技術上的支持,使其更加便利;從審計方法上來說,傳統CPA審計方法是抽樣審計,大數據CPA審計則可以進行總體審計;從審計時間上來說,傳統CPA審計是定期進行審計,大數據CPA審計更多采用了實時審計;從內部控制上來說,傳統CPA審計要求被審計單位人工操作,大數據CPA審計要求被審計單位采用自動化控制;從工作職員來說,傳統CPA審計人員需要專業技能,而大數據CPA審計要求審計人員掌握操作這些信息技術的能力;從審計思維上來說,傳統CPA審計先需要分析審計對象的每個部分,再對其整合,總結,大數據CPA審計打破了傳統審計思維,掌握審計對象,分析數據然后進行總體評價;從審計風險上來說,傳統CPA審計因為主要是抽樣審計所以存在的風險較多,大數據CPA審計實現了總體審計,在一方面減少了抽樣審計風險;從審計質量上來說,傳統CPA審計不能保障審計數據的全面而大數據CPA審計使審計人員能運用計算機技術避免人工誤差,使審計對象更加全面完整,審計質量也變得更高。
(二)大數據CPA審計的基本特征
因為有大數據的支持,總體審計得以實現,即使面對大量樣本,也不再使用抽樣的方法,使審計風險降低,審計結果的準確性提高。大數據使得被審計單位可以利用外部數據,這樣解決了傳統審計難以獲得及運用外部數據的弊端,并且可以從許多的方面察覺可能會存在的問題,提高審計的精確性。大數據下環境,審計人員直接利用原始數據就可完成相應的審計工作,減少了被審計單位舞弊的可能性,并且極大的節約時間、人力和物力。因為大數據下的審計工作在互聯網上運行,使得審計人員不需要去被審計單位進行調查,也不用在固定時間進行工作,僅一臺聯網計算機,便可進行工作,使審計工作更加靈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效率。大數據審計使預算定額指標的分類更加細化,使得指標值之間的可比性提高。大數據審計能降低審計成本,比如,審計工作底稿要存儲大約10年,運用大數據的信息技術可以將數據保存在云平臺上,減少紙張使用量。審計人員還可以運用云平臺進行工作,則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降低了相應的管理費用。大數據審計使內容從財務審計轉變為綜合績效審計,以往審計主要關注的是被審計單位的收支情況,這使得審計監督僅僅分析了財務數據,不能深入分析被審單位的業務指標,導致審計結果不能全面的反映被審計的單位的績效狀況,而大數據審計使分析業務的數據變得信息化,因此使綜合績效審計得以實現。
二、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大數據時代下對CPA審計面臨的機遇
1. 審計質量提高
傳統審計采用抽樣審計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企業需要審計的數據信息很多而且數據的采集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和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效率,因此只能運用抽樣審計,大數據審計則實現了全面審計,極大提高了審計質量,由于可以運用大數據,審計證據也變得更多,更準確,更全面,并且在大數據審計下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所以不存在其他因素的干擾。正因為這些原因,審計質量將大幅提高。
2. 審計風險降低
大數據技術擁有強大的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使得審計工作的壓力大大降低而且通過大數據技術還能夠得出一個更為精確的答案,使得審計工作更加全面,進而減少了審計風險。大數據的應用還會使得舞弊現象減少,因為技術的應用使審計數據更加透明化,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公之于眾,在此情況下,通過修改會計信息來獲利變得不可行,因此大大降低了審計風險。
3. 審計成本降低
大數據技術下,審計人員的工作時間和空間變得靈活,一些資料的上傳錄入可以保存到互聯網系統中或者云數據平臺,這樣可以節約了空間而且還能夠永久性保存,在需要查找相關資料的時候,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查找,提升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時間和空間,使審計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
(二)大數據時代下對CPA審計面臨的挑戰
1. 相關審計人員需要具有數據分析能力
從傳統審計轉換到大數據審計,審計方式等都發生了轉變,僅僅靠之前的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在使用大數據審計時,要有對數據的敏感度還要有對數據的分析能力,并且要熟練得使用有關軟件,對數據能進行分析處理,進而得出真實可靠的結論。除以上能力外,審計工作還要求具備法律、經濟、管理等知識和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信息系統運用的技術、評價內部控制能力等,審計工作是知識全面復合型人才,在現階段審計部門里面大多都是審計業務員工,缺少專業性技術分析人員,一些大齡的工作人員可能接受新技術的速度比較慢。這嚴重影響了審計工作在大數據環境下的發展,所以需要提高審計人員專業技術的能力,培養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使其了解大數據技術以及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
2. 審計應用技術落后
大數據審計不同于傳統審計,它是一種全新的審計方式,大數據審計不再依靠以往通過人工收集、整理和分析來的數據,這些工作將通過計算機來實現。但是計算機并不是直接的向審計工作人員提供精準的數據,而是提供圖片信息和視頻等傳統的顯示方式這些難以將信息精確的傳達,所以就需要審計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使其再次可視化分析但是應用信息技術時,水平不高使數據精確分析能力降低。
3. 數據保密問題
大數據審計結果都是通過網絡上傳,因此難以保證數據的保密性,審計工作涉及的活動由于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一些審計師可能會披露違反職業道德的數據內容以獲取利益。但是在目前這種云計算方式下,把對審計工作的監督、管理的工作做好的話是十分困難,由于審計結果由第三方管理,審計相關人員可以輕松逃避責任。另一個方面是網絡系統的風險問題,這要求企業需要完善自己審計系統的防御能力,能夠應對各種網絡風險的能力,否則系統出現漏洞就會使信息泄露并且形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三、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
大數據審計的運用需要大量的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而現在審計人員大多都不具備此能力,所以要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技能培訓,并且要使審計人員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意識轉變,除了培養會運用大數據審計的工作人員還要培養審計隊伍中的審計人員具備對審計大數據分析和評估的技能,這是為了更好地保證大數據的準確度及可靠度。在培養過程中,要因材施教,使每位參與審計的人員都具有個性化。
(二)建立自己的數據平臺
在運用大數據平臺時,收集數據和收集信息時容易受到阻攔,當被審計單位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且無保留意見時,在被審單位要求以及審計準則要求時會相互矛盾,這時候,如果事務所擁有了自己的數據庫和自身的數據平臺時,事務所可以將客戶數據進行錄入,然后對其進行研究,運用這些數據能更加認識企業的過去現在,預測和分析企業將來的發展情況,進而可以擴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范圍,這樣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開展預測、稅收代理、咨詢和企業戰略等業務,能擴展經營范圍,為其帶來更多收益。
(三)提高安全意識,加強風險防范
因為計算機審計結果都是通過網絡上傳,因此難以確保數據是否完全保密,首先要對大數據云平臺進行加密處理,控制用戶的訪問,管控大數據來保護敏感隱私信息。其次在大數據采集分析過程中實施保護,在執行過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管理者。最后,要建立一個通過網狀的客戶端進行檢測的一個異構數據中心的安全平臺,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這樣可以從最基礎的地方對數據進行保護。
(四)完善審計組織模式
傳統的審計組織模式采用的是分散的方式,大多都是小組分析,對工作人員進行小組分工,然后通過小組來進行分析數據。而大數據審計模式是統一的一個整體數據體,是以數據的分析為基礎的審計工作,并且以數據為核心展開工作,可以有效得整合資源,變得更加科學和精確。
(五)規范審計準則,制定政策法規
在如今的大數據審計模式下,我國審計制度并沒有因此而有所改變,目前的審計制度只是針對于傳統審計程序,而大數據審計程序已經有所改變,因此,國家應該在支持和鼓勵大數據發展的同時,出臺與實施有關政策,真正有效的推動大數據行業的發展,使審計人員在各個審計業務環節中運用大數據審計時,都能有較規范的指導意見和相關的提醒等,以降低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陽杰,應里孟.大數據時代的審計證據與審計取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7(01):115-124.
[2]劉星,牛艷芳,唐志豪.關于推進大數據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J].審計研究,2016(05):3-7.
[3]鄭偉,張立民,楊莉.試析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式審計模式[J].審計研究,2016(04):20-27.
[4]陳偉,SMIELIAUSKAS Wally.大數據環境下的電子數據審計:機遇、挑戰與方法[J].計算機科學,2016,43(01):8-13+34.
(作者單位: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