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嘉

從前, 通縣城鄉的居民穿衣裳,都是買布料自己做。大人和孩子穿的褂子、褲子、長裙、中山裝、棉襖棉褲等衣裳都是自己在家里剪裁縫制, 也有的請裁縫來家量身定做。很多人做衣裳選擇燈芯絨、滌綸等布料。還有的選擇的確良,的確良雖說比普通的棉布貴,但這種布好洗,不褪色,還時尚。
城里的居民幾乎家家都有腳踏縫紉機,用來做衣裳和補衣裳。縫紉機的品牌主要有上海牌、飛人牌、蜜蜂牌、蝴蝶牌、東方紅牌、燕牌、標準牌、寶石牌,還有不少其他的品牌。縫紉機曾經是新人結婚必備的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這三大件的組成部分之一。
居民要想量身定做各種衣裳,就去位于閘橋西北角,魚市口南邊路西的通縣服裝廠服裝加工門市部,那是通縣唯一的一家專業服裝加工門市部。定做衣裳可以自己帶布料, 也可以選擇門市部里的布料和輔料。人們要做什么衣裳,用多少布料,裁縫都會給顧客當參謀。1979年初,因通縣服裝廠服裝加工門市部所在地建設通州百貨商場大樓,門市部就搬遷到了縣體育場對面的樓房底商。門市部的裁縫有好幾位,最面熟的是家住北大街,個子不太高,留有花白的短寸頭,面目慈祥,說話和氣,脖子上掛著皮尺的老師傅。
門市部主要做便裝、長裙、假領子、中山裝、套裝等。那些年曾經流行連衣裙、百褶裙、高子衫、喇叭褲、中山裝、立領對襟外套等,后來人們喜歡上中山裝套裝和西服套裝。居民攜帶買好的面料到服裝加工門市部做衣裳時, 負責接待的裁縫根據顧客的面料,要加工的服裝款式等用皮尺量好尺寸,依次填寫統一印制的“服裝加工訂單”,上面有交貨日期,其中的一張交給顧客作為取衣裳的憑證。對于熟悉的顧客,裁縫看看他們的高矮胖瘦,心中就有數了,問清楚什么季節穿,不用再量尺寸,就在“服裝加工訂單”上逐項記好。
一般情況下,幾天后裁縫就把衣片剪好用“大線”連在一起,成為一件“臨時的”衣裳,顧客穿上這件臨時的衣裳就會看出合身不合身,如不合身,裁縫立馬取下來修改,再試,直到合身為止。然后,裁縫完成衣裳的制作和整理,等待顧客來取。
這個門市部里有好幾個案子,案子上面用按釘均勻地釘著白色棉布。門市部的活很多,裁縫們很繁忙,有的對照“服裝加工訂單”里的尺寸裁剪布料,有的熨燙做好的衣裳,有的給新來的顧客量尺寸。裁縫裁剪布料用的是一把普通木尺、畫筆和布剪子。在裁剪布料之前,要把布料鋪平拉直用縫衣針“釘”在案子上,在布料上畫線,畫線用的是三角形的畫筆,有白色、粉色、藍色、黃色等顏色。

衣裳做好以后還要熨燙,用的都是鑄鐵熨斗,這種熨斗有兩種,一種是三寸多長的三角形長把子鑄鐵小熨斗,另一種是大而重的三角形鑄鐵熨斗。用的時候,都要放在爐子上燒熱,溫度適中后,用來熨燙衣裳的皺褶和整形。熨斗不能直接接觸衣裳,熨燙衣裳的時候,衣裳上面要蓋上白棉布, 再用噴壺把水均勻地噴在覆蓋衣裳的白棉布上,然后熨燙衣裳。許多居民家里也有大大小小的熨斗, 衣裳洗了晾干后,用熨斗把那些褶皺熨燙平整。人們熨燙衣裳的時候,衣裳上面也要蓋上柔軟的棉布,用嘴或噴壺噴上水再熨燙。
往后,市場上有了電動縫紉機、鎖邊機、電熨斗等工具,方便了人們制作和整理衣裳。服裝加工門市部也遍布大街小巷。通州百貨商場、人民商場、潞河百貨商場、錦華婦女商店等賣布料的柜臺都設有服裝加工業務,方便了人們制作各式衣裳。
現如今,通州城內的商場里已經看不到買布料做衣裳的了,大街面上的服裝加工門市部更是寥寥無幾,人們已經習慣從商場、大型超市或網上買現成的衣裳穿。
買現成的衣裳不一定都合身,像我這樣個子矮,又發胖的人,很難買到合身的衣裳,特別是褲子,為此一直苦惱了很多年。前不久,我去梨園東里菜市場購物時,在不經意間發現,升級改造后的市場,增添了好多家床上用品加工和服裝加工店鋪,店內的顧客還真不少。
那些服裝加工店鋪的墻上掛著多種面料,中間有做衣裳的大案子, 還有縫紉機。看到這些, 真讓我喜出望外。我隨便走進一家店鋪, 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藍色透氣的面料,定做了夏天穿的褲子。店鋪的裁縫告訴我定做衣裳比買成衣貴,區別在于成衣是按一定規格、號型標準批量生產的,而定制衣裳要量體裁衣單做。一周后,我去那里取來褲子,穿在身上十分稱心。老伴兒跟我說:“趕明兒,我也去定做衣裳。”
由此看來,老百姓這方面的需求空間還是很大的,及時調整相關措施那就是雪中送炭,就是得民心之舉。一系列務實的舉措,既讓裁縫們有了用武之地,又讓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得到滿足,而且還彌補了多方面的缺憾。市場管理者這樣琢磨著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受益者當然會心明如鏡的,自然也會有良好的口碑,和諧局面的出現,那就更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