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天,1981年11月出生,昌平區史各莊街道領秀慧谷北區社區一名普通居民,投身環保事業已有8年。他熱愛環保、熱衷公益、熱心于社區文化建設,將自己的環保理念付諸行動,帶領社區居民從身邊事做起,真正將環保事業做到實處。
他曾經為一只流浪狗——小黃做絕育,而組織社區居民捐款。小黃,是一只在所有業主入住社區之前,就已經出現在領秀慧谷的流浪小狗。當居民一家一家地住進領秀慧谷小區時,小黃從一只圓乎乎的小奶狗,變成了狗媽媽。隨著時間的推移,社區局部環境也隨著小狗數量的增多,開始變得臟亂起來。居民也有了一些顧慮,擔心那些流浪狗會對孩子和老人造成困擾,希望小黃被處理掉。納蘭天因此組織社區居民捐款,很快湊齊了1500余元手術費,為流浪狗小黃做了絕育手術。待小黃身體恢復后,社區的一對老夫婦領養了它。小黃可愛的孩子們,也逐漸地被好心人分著領養了。
他曾組織居民們在社區種出一片業主果林。因為道路設計的缺陷,社區總有一片綠地被過往行人的腳步踩踏成“荒地”。納蘭天希望用栽種的方式,拯救這片綠地。他首先去了苗木市場,為了有更好的收效,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納蘭天隨即聯系了物業,確認在那片綠地上栽種苗木的可行性,并與鄰居們討論提出“為孩子種一棵樹,讓小樹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意見和建議,這種好事受到許多居民的贊同,紛紛自費購買苗木參加栽種。大家挖土澆灌,一桶一桶的水澆完后,這里成了一片小小的果林。每逢夏秋,樹上結滿了豐碩的果實。

他努力讓垃圾變得少一點。成為父親的納蘭天發現,孩子的玩具會一批一批地成為垃圾,每個垃圾桶里都有很多兒童玩具,有塑料的,有木質的,還有鐵質的,而且很多玩具都還很新。納蘭天認為,一個玩具成為垃圾,不取決于是否損壞、破舊,而是取決于孩子對玩具的興趣。因此,他在社區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跳蚤市場——“你的寶,我的草,領秀慧谷以物易物跳蚤小市場”。大家擺出各自的攤位,孩子們或守在自家攤位上介紹玩具,或在他人攤位上討價還價,樂此不疲。這樣的活動,他組織過多次。
他讓社區里的孩子們更懂得自然。某一年夏夜,領秀慧谷C區中央草坪上支起了十幾個帳篷,中間圍著一群爸爸和孩子們。孩子們學著爸爸們相互握手,跟著爸爸學音樂、天文和自然知識。
這是納蘭天號召30多戶家庭父子、父女來參加“星空下的帳篷”活動。活動過程中,一位來自生態環保科技公司的專家,與現場的爸爸和孩子們分享生態環保知識,垃圾分類知識和堆肥、酵素方法。孩子們與專家進行互動,通過問答環節,還贏得了來自專家的禮物——生活垃圾制成的有機肥。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他成為了社區的環保積極分子。垃圾分類活動在全國火熱進行之時,納蘭天帶著自己的工作成果,多次向社區居民進行宣傳推廣,讓大家明白,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能夠讓我們自己呼吸到更干凈的空氣,喝到更潔凈的水,還能讓環保工廠更方便地制成有機肥、生物炭、酵素,甚至優質的蛋白質,讓更多的鄰居對垃圾分類越來越感興趣。
經領秀慧谷北區社區居委會和金地物業通過,納蘭天帶領著居民在2020年開春后在社區制作蚯蚓塔和園林堆肥,利用廚余垃圾喂養蚯蚓,改善土壤,不用任何農藥和化肥,讓土地更肥沃,讓生態更自然、健康。
納蘭天說:“做這些事情,讓我特別有成就感,我覺得這顆地球因為我的存在而變得好了一點點,我就很開心。很多人一起做事的時候,大家的心里會覺得更暖。我覺得,環保不單單是自然環境的事情,其實也會影響到人文環境。通過這些公益活動,社區的居民更加熱愛小區,鄰里之間很和諧,我們的社區也成為周邊最熱門的社區,很多人都想到我們這里來買房居住。”以環保理念為引,以行動為基石,納蘭天所在的社區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如果像納蘭天這樣的熱心環保人士越來越多,綠色生活離我們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