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露丹
還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時在天安門廣場上的閱兵儀式嗎?我們班的孩子們觀看得可認真了!這不,國慶假期剛結束,海洋就拿著五星紅旗說:“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天安門廣場上的解放軍叔叔可神氣了,他們走路的時候都是很整齊的。”黃乙琪連忙補充:“那是在北京舉行的,我還去過北京的長城呢!”嘟嘟也說:“北京的烤鴨也很有名呢!”看到孩子們對北京如此感興趣,在本次童博年俗館活動中,我們快樂小豆班選擇了“北京”這個城市,從而進行相關的活動,使孩子們在實際感知和體驗中“玩年俗、品年趣、知年味”。
全國各地都會有冰糖葫蘆的身影,追根溯源,冰糖葫蘆還是從老北京流傳下來的,冰糖葫蘆也深受孩子的喜愛,而豆汁、炸醬面是北京獨有的美食,那這些美食又是怎么制作而成的?我們通過磨豆汁、制作冰糖葫蘆、手工操作炸醬面等活動,發現磨豆汁、制作冰糖葫蘆都是一門小學問,幫助孩子體驗、感知了北京的美食文化。
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相信去北京游玩的人定會去目睹長城的雄偉,這不,孩子們在看到長城的圖片時都忍不住自己去動手搭建長城。
既然大家對長城十分感興趣,那我們也來搭一次長城吧!在操作前,我們組織調查活動讓孩子們了解長城,知道長城由哪幾部分組成,烽火臺、垛口、敵臺的外形與作用。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先在紙上將長城設計圖畫了下來,在這兒添一筆,在那兒添一筆,此時此刻的他們正如一位小小設計師一樣,及時地抓住自己小腦袋里的靈感,迅速地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都體現在設計圖上,不給靈感逃跑的機會。在他們的設計圖上,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長城是朝哪個方向延伸出去的,它由哪幾個部分組成。最后,孩子們投票選出了一個最佳長城設計圖。
在搭建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紙杯、仿磚積木、泡沫積木、實木積木等材料進行選擇,朱梓騏說:“這個仿磚積木和磚頭一樣,我們就用這個搭吧。”于是,孩子們根據設計圖,先把仿磚積木一塊接著一塊連接起來,有些部分還是彎彎曲曲的。在此基礎上再搭好長城的入口,在不遠處還搭了一個敵臺烽火臺,不一會兒,孩子搭建的長城就初見雛形了。
突然,楊軼博說:“哎呀,我們搭的長城都繞在一起了,把入口都繞在了里面,看起來和北京的長城不一樣呀!”這個問題一下子就難住了大家,嘟嘟說:“那我們只能重新再搭一個了。”時梓宸說:“我們只要把這個紙盒圍墻不繞過來就可以了。”朱梓騏說:“我有個好主意,保留這個烽火臺,我們把長城的入口移到外面,入口的對面再搭一個出口。”接著,孩子們根據朱梓騏的想法進一步改進他們的長城,先把入口移至外側,再接著將城墻與烽火臺連接起來。為此,孩子們將垛口與出口的城墻也重新設計了一番,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又遇到了一個大麻煩,這兩排仿磚積木離得太遠了,不好搭烽火臺了,要是把距離縮短,那就得從烽火臺開始縮短,這工程量可有點大!就在大家拿著各種材料掂量來掂量去的時候,馨心拿著兩個長方形積木往城墻上一搭,說:“這樣就可以在上面放仿磚積木,搭烽火臺啦!”果真,有了馨心的幫忙,烽火臺順利搭建成功。
在這個時候,問題又出現了,用正方形泡沫積木搭成的烽火臺的兩側高低不一樣,且只有外面的一側留有小窗口,于是孩子們開始改進他們的烽火臺,先想好將小窗口放在第幾層,再合力把多余的正方形泡沫積木重新拆掉。孩子們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了什么地方需要放單塊正方形泡沫積木,什么地方應該放兩塊連在一起的泡沫積木。孩子們分工合作,一些負責外側的烽火臺,一些負責內側的烽火臺,不一會兒,烽火臺也大功告成。最后,孩子們還用紙杯為長城添上了垛口。孩子們看到自己搭建的長城,都感到格外開心。
在本次STEM探索搭建長城前,我通過調查掌握孩子們對長城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礎上,通過相關活動幫助孩子們更全面地了解長城,為接下來搭建長城做好了鋪墊。在搭建長城的過程中,先引導孩子們自己設計長城,通過投票選出一張最佳長城設計圖。搭建前,我先思考孩子們會使用到哪些建筑材料,提前準備好材料放置建構區,還會設想一下孩子們在搭建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便提供更好的指導。在真正搭建時,孩子們也會遇到困難,我先讓孩子們自己進行思考,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因為教師在放手的時候孩子們也在成長,孩子們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改進問題,以此循環上升,最終促成長城建筑的成功搭建,孩子們在搭建長城的過程中也收獲了不少。
在北京年俗館里,我們讓教室的一切空間、一切資源盡可能地為孩子們的發展服務,貼合孩子的生活與需要,并整合STEM學習,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還在這些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游戲中主動質疑、自主驗證,通過聚焦孩子的核心素養,關注孩子的學習品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獲得相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