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登文
內容摘要:“語文的差距,是人生的差距,是一生的差距,是生命的差距,生命質量的差距。”語文教學之核心——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值得我們所有語文老師重視、學習、深思、研究。寫作教學首先要做到有計劃、甚至有規劃;其次語文老師們要學習和研究寫作理論,研究寫作課例;第三,語文老師自己也要多寫寫文章。
關鍵詞:語文 作文 教學
寫作教學值得我們所有語文老師重視、學習、深思、研究。寫作教學首先要做到有計劃、甚至有規劃;其次語文老師們要學習和研究寫作理論,研究寫作課例;第三,語文老師自己也要多寫寫文章。
一.寫作教學現狀
作文歷來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老大難”問題。目前,寫作教學課現狀呈現的是一種零星的課,有時候連一個學期甚至幾個星期都沒有作文課。最普遍的做法是上完一個單元,就順著教科書上一次作文課。但是,即使這樣上過幾次寫作課,也是講講怎么審題,怎么謀篇,怎么表達語言或者當堂給個題目,學生當堂就寫或者回家寫。當然有些老師做法看似認真負責,要求寫周記,寫日記。但是在批改作文和反饋時,有些老師只是隨意批過日期,寫個“查”或者“閱”,或者打個“80”“70”……等分數,有些老師也寫些“學習內容空泛”“結構松散”“書寫不認真”“錯別字太多”“語句不通順”等評語。這都在做無用功,準確地說,在做無效功。也許是因為這種類語文老師是做給學校領導看;也許是根本就沒辦法敷衍敷衍。其實,一部分老師都是憑借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經驗來評改作文,沒有去研讀過幾本關于寫作或寫作教學的書籍,根本就沒有理論支撐,沒有理據可依。這怎能對學生的作文說出過一二三?怎能指導學生作文?怎能算是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還有的老師一個班級幾十本作文要批改半個月,你說,等你批改完了,學生還能記住多少?這還有什么意義?因此,寫作教學值得語文老師重視、學習、深思、研究。寫作教學首先要做到有計劃、甚至有規劃;其次是語文老師應該要學習和研究寫作理論,研究寫作課例;第三,語文老師自己也要多寫寫文章。
王榮生先生曾批評中小學語文課幾乎沒有寫作教學。也就是說我們沒有把寫作當課上,沒有把寫作形成課程或計劃。如果為了考試,作文平時就占40%,中考、高考的就占60%,這可是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我們的老師沒有關注和思考嗎?肯定關注了,也思考了。我想是沒辦法,沒招,那就是沒有去學習,沒有去研究,沒有把寫作形成課程或規劃,沒有把寫作當課上。
二.寫作教學到底教什么?
王榮生先生把寫作教學課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稱為寫作課程。他在寫作課程與教學的重建中提出兩大關鍵:一是建立合適的寫作類型;二是基于學生的寫作學情。何為合適的寫作類型?其實就是根據各年齡段、各個行業需要,建立的寫作類型。如小學生三年級以下寫一些小片段,把事情的大概內容敘說清楚即可,或者是寫一些請假條,留言條等等,三年級以上就要寫一定篇長的文章,一般都是記敘文。還會使用比喻、擬人等簡單而常用的修辭手法。等到了初中、高中就有了明顯的文體區別和字數要求。比如在初中階段,七年級要求以寫記敘文為主,八年級以寫說明文為主,九年級以寫議論文為主,各年級會使用多張表達方式和借用靈活運用修辭手法,要會謀篇布局,想略突出。高中要求更不一樣,要能在片段現象中提取正確的觀點,充分論證。學生除了具備初中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應該有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寫作應該是一門課程,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國家教育部應該把這門課程像語文教科書那樣進行課程安排。當然,現在只能靠戰斗在一線的各學段語文老師,把寫作教學當成一門課程,有計劃,有規劃地進行授課。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堅持以任務寫作為主要陣地,以隨筆寫作為輔助,以創意寫作為發展目標。既然是任務寫作,語文老師在寫作教學中,需要明確寫作對象,明確寫作目的,有規范的寫作樣式,學生寫一次,就收獲一次,讓寫作的主題和課題有明確的關系。文本的形成就有方向。當然隨筆寫作,發揮強大輔助作用,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寫作的真實。如果語文老師把隨筆寫作當成研究板塊,把它搬進課堂也并非不可以。山東省鄒平縣語文教研員成浩老師帶領全縣的初中語文老師探究“隨筆寫作”,結果竟然創造了驚人的奇跡。語文老師不僅指導學生寫,自己身先士卒,師生進行發表作品的賽跑,據不完全統計,近六年,該縣師生在各類報刊公開把表1800百多篇文章。我們經常說,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任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興趣也是需要培養的。如果語文老師把寫作教學扎扎實實地上,當寫作課程來進行,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成效。
那寫作教學,從哪里切入呢?當然,從學情切入。分析學生的寫作樣本和寫作行為。王東升先生說,“寫作教學,就是研究學生的寫作狀態和寫作樣本,到底是什么情況,對癥下藥,確定適合學生的最近階段的寫作重心和突破目標。”葉圣陶老先生說:寫作是有跡象的。也就是可觀可尋可思的。這就是對寫作教學要實事求是,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才可見成效。不管學生寫作水平如何,只要他寫就是好事。有水平和真功夫的語文老師就是能把寫得不好的文章變成文章結構緊湊,詳略突出,語言優美,立意高遠的文章。
寫作教學離不開考試作文的教學。如2019年貴陽市中考試卷第五部分寫作能力的第25題:“兩難”就是這樣或那樣都讓人為難。生活中我們難免面臨兩難的處境;或反復掂量,終有決定;或左思右想,仍難決斷,這或許是痛苦的抉擇,亦或是甜蜜的負擔…….請《以這真讓人兩難啊》為標題,寫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寫作提示與要求:(1)寫清楚“兩難”的原因,充分表現“兩難”的處境;(2)立意明確,真誠地表達對生活的思考、感悟;(3)選擇恰當的人稱和角度;(4)文體明確;(5)不得,套作抄襲;(6)文中不得透露考生相關信息。這個作文題和2020年的貴陽市七八年的期末考試作文要求差不多,其中“(2)(3)(4)(5)(6)”條都相同。因此,當年的中考試題和每一年的期末考試試題一脈相承。本次作文的關鍵是第一條,需要用一段話故事來敘說為何“兩難”,并用故事詳細敘說“兩難”的過程。全文確定文體為記敘文,人稱為“我”第一人稱。字里行間流露出文章的立意。在敘說故事之間有幾句多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即可。其實每一次的考試作文都要注意一個問題:一是謀篇布局(怎樣安排段落:開頭、中間、結尾),二是用什么順序寫(順敘、倒敘、插敘、補敘),三是突出中心(哪幾段詳寫,哪幾段略寫),四是語言精美(文從字順,使用修辭),考試作文我一般這樣進行寫作教學:第一段:字數限制在一到四排(點題),第二段:一句話(過渡),第三段:可以寫兩個自然段(主要材料為400字左右,次要材料為50至80字左右;寫人根據需要有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第四段:字數限制在一到四排(含蓄結尾,回應開頭或題目)
三.寫作教學要過程化
寫作是一個實踐活動,即寫作教學要過程化。不僅是學生的寫作過程化,還要老師的指導也要過程化。寫作活動是在特定語境中,寫作主體對客體觀察后,產生了情意,從而轉換成語篇。寫作即交流,是寫作主體與讀者的交流。怎么交流,根據文體而交流,即是根據作者與讀者的相互需要交流,有的交流清楚,簡明化就可以了,這種情況大多數是實用寫作;有的生動,大多數是文學寫作。如何寫得生動,生動的核心就是具體,那又如何具體呢?那就是把瞬間發生的是一一展示出來。瞬間發生的事多為綜合之事,我們要采取分鏡式和慢動作式的寫作手法一一展示出來。如一個人的說話,有口形,有眼神,有語言,有動作等同時發生的綜合體,只有拍攝可以同時完成。寫作只能一個一個分鏡頭來寫,說了什么內容,同時用了什么口形,什么樣的眼神,什么樣的動作等才完成這個人的交流全部內容。如果要特寫一個動作,那動作在實際交流中,很快就完成。在寫作中,那我們就采用慢動作把它一一分解開,一一展示出來,這就叫寫具體了,也就生動了。
當然,寫作要求的方面種種,第二個方面就是說到態度。關于寫作的態度,葉老說:把寫作看成極尋常極嚴正的事。極尋常如同人人要說話一樣;極嚴正不能超出自己的經驗,不能隨意亂說,不能拼湊典故,無病呻吟。準備工夫做足了,寫作教學就可以開始了。對于寫作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老師要下水”這個問題也是葉老提到的。即是說,不管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具有寫作主體的修養。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經常提倡要寫真事,抒真情。但是學生還是出現編造的假事情,假感情之文。學生本來生活經驗和寫作經驗就缺乏,他們不能事事都能體驗,我們經常說有感而發,學生沒有體驗,就沒有感受,又怎么有話可說呢?我們通過“搞活動”等形式來填補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經驗。如“專題閱讀”“調查訪談”“話題討論”等。關于填補學生語文經驗不足,可指定書籍或名篇讓學生長期閱讀,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多讀多思,常讀常思的習慣,從而積累了文本體感,形成認識,自然地轉成文本思維和文本成果。寫作要充當敘述者,文中的多個角色,讀者,方可完成較好的作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兩大核心內容,學好了閱讀和寫作就基本學好了語文。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黃玉峰先生曾說:“語文的差距,是人生的差距,是一生的差距,是生命的差距,生命質量的差距。這個差距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他很大很大。他將跟你一輩子。”語文如此重要,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有責任,有義務承擔起這個重任。語文教學之核心——寫作教學。因此,語文教學真該好好研究研究寫作教學,尋思尋思寫作教學,成就我們,成就學生,成就未來。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
[2]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8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卓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