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波 王惠穎
【摘要】針對民辦本科院校發展迅速的現狀,本文對新時代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現狀進行了分析研判,根據其網絡活躍度高且思想易受網絡影響、學習上認知與實踐脫節、入黨動機具有務實趨向等特點,提出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形式、搶占網絡新媒體主陣地、建設完善紅色網站以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等思想引導路徑,以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革新與發展。
【關鍵詞】思想動態;引導路徑;創新研究
近年來,民辦本科院校處于迅速發展階段,“目前民辦本科院校已占新建本科院校總數的近1/3,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隨著民辦本科院校及學生數量的增加,對其在校大學生思想動態進行研判及引導具有重要性及必要性。本文以調查問卷數據為基礎,對新時代民辦本科高校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分析,進而對大學生思想引導創新路徑進行探討。
一、大學生思想動態現狀分析
目前“00后”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的主體。與“90后”相比,其呈現出顯著的時代性差異。“00后”成長環境良好,家庭條件富足,從而能夠為其成長提供更多的物質支持,而科技及網絡的迅速發展,拓寬了其獲取信息的渠道。通過問卷調查法,筆者了解到新時代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呈現以下特點:
(一)學生日常活躍于網絡,思想動態具有一定彈性
調查問卷顯示,超六成的學生會在空余時間使用網絡,用途多在于QQ、微信等聊天工具的使用,關注較多的是明星動態、娛樂新聞以及熱點資訊等,對于時事政治、國家政策法規以及自主學習專業技能知識等方面的關注較少,獲取有效知識方面相對有限。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同時網絡傳播內容良莠不齊,如今學生處于“三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其對于信息、言論分辨度有限,極易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在學生接收信息便捷、知識來源更加廣泛的同時,傳統的思政教育理論灌輸方式較難入耳入心。
(二)學生入黨意愿強烈,但動機呈現務實趨向
調查問卷顯示,超八成的學生希望能夠在大學期間加入黨組織,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然而,在入黨動機方面具有復雜性,超五成的學生表明入黨是基于對黨的崇拜向往,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并以此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以及政治素養等。另外,也有近四成的學生希望入黨是為了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就新建民辦高校而言,就業情況尚不明朗,可能對學生思想造成一定壓力,因而在入黨動機上呈現復雜性和務實性。
(三)學生能正確地處理好個人、集體、國家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
調查問卷顯示,超八成的學生在關于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選擇上,能夠分清主次,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能夠分清集體與個人的輕重,發生沖突時以集體利益為重,具有一定的奉獻精神,能夠以大局為重。奉獻的同時,能做到利己與利他的雙重把握。只有少數學生將金錢利益放在首位,存在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的問題。
(四)部分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認知與實踐存在脫節的現象
雖然大部分學生想要好好學習,但只有不足一半的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實踐與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學生自制力、行動力較差,另一部分原因可能與教師、家長的引導不足相關。調查問卷顯示,近六成的學生知道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然而對于未來仍比較迷茫,缺乏自身職業規劃與目標,不了解自身特點以及就業意向。也有極少數學生對學習無興趣,只是為了順利畢業而學習,對這類學生,要在學風建設上引導其思想轉變。
二、大學生思想引導路徑研究
大學生群體是民族復興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針對新時代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的新變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不斷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引領路徑。
(一)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形式,搶占網絡新媒體主陣地
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重視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做到以生為本。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信息的多元化、豐富化對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學生接收信息便捷、知識來源更加廣泛,導致思政教育傳統的理論灌輸方式較難入耳入心。針對網絡發展現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搶占網絡新媒體主陣地,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采用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新形式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將傳統課堂講授的形式轉換為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利用QQ、微信、短視頻APP等陣地開展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陣地建設到學生中去,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建設完善紅色網站,加強大學生黨性修養
大學生黨員是黨員群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入黨動機存在復雜性和務實傾向,所以,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提升黨員素質以及端正入黨動機對于新時期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黨員而言極其重要。在培養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上,目前各高校多采用講座以及集中理論學習的方式,多數學生是被動接收理論知識。學校層面或者二級學院可以用多種形式提升大學生黨性修養,例如建設特色紅色網站,做到黨性知識與學校特色相結合,吸引學生自覺瀏覽、自主學習以及自愿普及,進而吸引更多學生自發學習黨建知識。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怎么建紅色網站也是其面臨的重要問題,“校園紅色網站的建設要增強大學生歸屬感,發揮凝聚作用,增強吸引力,才能發揮認知教育的實效性”。
(三)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引導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負責地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是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更要把好關,做好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可以召開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文化活動等,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引導學生把握好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明辨大是大非、分清主次。高等教育的受眾群體是在校大學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要注意甄別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個性化引導,例如對出現情感問題的學生給予適當心理關懷,對學習行動遲緩的學生進行督促,一切工作從學生群體的特性出發,而并非以傳統的理論知識灌輸為主。新時代思政教育更加注重效果,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工作時要因人而異,從學生個性需求出發做好充分引導。
三、結語
信息化的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新的要求與挑戰。要對新時代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進行研判,通過對其政治態度、學習目標、價值觀取向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了解當前存在的共性問題與特點,及時更新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和方式方法。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局限于傳統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思想動態的掌握及引導有限,甚至無法滿足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引領的訴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以包容的心態、學習的心態不斷更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構建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網絡,全面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以學生實際需求出發,結合當前大數據及網絡自媒體發展的時代特性,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政活動,注重思政教育的效果。
定期研判大學生思想動態以及探究大學生思想引導路徑方式方法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現問題傾向并及時解決問題,對于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以及學校和諧安全穩定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針對新時代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群體的特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要與時俱進,創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搶占網絡新媒體主陣地,建設完善紅色網站,加強大學生黨性修養,以學生為本,注重對學生的差異化及個性化引導,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培養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智軍,顧永安,陸正林.我國民辦本科院校發展現狀分析[J].高教探索,2014(02).
[2]羅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與接受路徑探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6(03):41-43+76.
[3]李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思想動態研判——以呂梁學院為例[J].呂梁學院學報,2015,5(06):77-79.
[4]劉旭波.新建民辦本科院校大學生思想動態研判——基于茅臺學院在校本科生抽樣調查[J].國際公關,2020(11):212-213.
[5]李軍紅.大學生思想動態研判機制的構建[J].教育評論,2011(02):67-69.
[6]王娟.大學生思想動態分析與引導的路徑研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8(03):49-52.
[7]王亞杰,鄭瑞君.多元文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信息接受習慣與認知方式研究[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3:187.
[8]周瑤.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引導的路徑和載體[J].教育現代化,2018,5(37):239-240.
【本文系茅臺學院2019—2020年度“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專項課題(mysz201901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茅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