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多種方法,明確了自貿區背景下河南省高校外語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分析了當前河南省高校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自貿區;高校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
2016年8月,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自成立以來為河南省經濟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縱觀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從宏觀上分析自貿區發展戰略,例如雷瑛(2017)、趙強(2017)、馬凌遠(2017)等。雷瑛(2017)在研究中指出,河南自貿區建設缺乏專業的人才,而當前深入探討河南自貿區人才培養策略的研究較少。為了切實了解自貿區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通過對自貿區的考察、企業負責人的采訪、畢業生的調查,切實了解自貿區發展需要的外語人才,并探索如何在自貿區背景下實現日語專業的轉型發展。
一、外語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的技能需求分析
(一)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扎實的語言功底包括能夠流暢地閱讀國外網站信息,可以用外語撰寫文案或者產品說明書,具有良好的口語交流能力。筆者在對企業負責人進行采訪時,他們均表示外語類專業畢業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在面向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中設置了題目為“你認為工作崗位上哪些能力最為重要”的簡答題,畢業生均提到,語言能力很重要。另外,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很重要,在與外國企業從事業務往來時,必須了解對方國家的風俗習慣、尊重對方國家的禮儀,這樣才能實現長久的合作。
(二)業務技能和專業素質
通過調查發現,從事跨境電商的日語畢業生對電商平臺缺乏了解,實操經驗不足。企業負責人表示,員工除了熱愛自己的工作、有責任心,還應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
二、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模式缺乏特色
通過對比幾所院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發現,在高校改革的背景下,結合市場需求,許多學校致力于復合應用型日語人才的培養,并完善了課程設置。但是,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依然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缺乏自身的特色。
(二)實踐課程的開展缺乏有效保障
河南高校日語專業在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時,順應新形勢,按照學校的要求增加了實踐課程的類型以及學分學時比例,包括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多個環節。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保障。
1.企業因考慮投入與產出等效益問題,參與的熱情不高。據企業的反饋,參與實習的學生經驗不足、實操技能較弱、流動性大,無法實現良好的合作效果,校企合作缺乏有效合作機制。
2.實踐課程的評價體系不完善。實踐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性質不同,傳統的筆試、口試等評價方式難以體現實踐課程的效果,當前較多采用實習日志、實習報告等方式來進行評價,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3.學生參與實習的積極性不高。通過對學生的訪談發現,學生對實習的重要作用了解不足,少部分學生不愿意參與實習,再加上有些學生打算考研,缺乏實習的動力等,導致實踐課程難以有效開展。
(三)缺少配套完善的教材
通過向各大出版社咨詢,以及針對京東、淘寶、當當等網站的調查發現,面向日語專業學生的跨境電商相關教材數量極少,教材內容較單一,尤其是關于實操方面的教材遠遠滿足不了課程需求。
(四)日語教師數量不足
日語專業的教師主要從事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翻譯等方向的研究,有跨境電商從業經歷的教師數量極少,當前存在日語教師無法勝任《跨境電子商務》等商務類課程的教學、商科類專業畢業的教師無法完全用日語進行授課等問題。
三、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
(一)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不能忽視高校間的交流、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只有加強合作,科學論證,才能保證培養目標的制定、課程設置的改革具有可行性。
1.確立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包括多種類型,例如“外語+商貿”“外語+法律”等。當前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應當明確培養目標,才能指導課程設置。
2.優化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較為復雜,開設什么樣的課程、開在哪個學期、與先修后續課程的關系、所占學分學時的比例等都要一一考慮在內。此外,還要結合實際,明確課程開展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
河南省高校日語專業正在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例如一些民辦院校在深入企業調研、認真總結畢業生反饋、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發展方向,突出專業特色,把“日語+商貿”作為培養目標,開設方向課,并且詳細論證幾門課程之間的關系,使課程設置不斷完善,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
(二)保障實踐課程的有效開展
很多日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實踐課程,但是受到內部、外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開展的效果不佳。畢業生在建議中提到,希望實踐課程與市場接軌,增加情景模擬、辦公軟件實訓、商務綜合實訓等內容。
1.在校企合作中,既要保證學生實習的有效性,又要考慮企業的效益,積極探索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模式。筆者通過對幾所院校的考察,總結了若干可行的舉措:一是由學校和企業合作,舉辦商務外語大賽。學生深入企業調查,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案,在比賽時闡述方案內容并回答提問。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實踐體驗,培養其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企業的發展建言獻策。二是利用商務外語實訓軟件開展訓練。學校出資建設實訓中心,購買實訓軟件,邀請企業負責人進校指導。
2.完善實踐課程的評價體系。實踐課程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不能以提交作業、考試等形式簡單地進行評價,應當注重動態考核,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實習過程以及最終收獲,并且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參與評價。
3.提高學生參與實習的積極性。實踐課程包括實習實訓等多種形式,有時需要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企業。根據教師的反饋,少部分學生在實習中應付了事,打算考研的學生不愿意參與實習。為了提高學生參與實習的積極性,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召開學生座談會,對實踐課程的意義、實施方法、評價方式等進行詳細講解;二是加強對學生實習過程的有效監督;三是開展分層次教學,按照考研就業進行不同形式的實習。
(三)編制配套教材
根據日語專業跨境電商類教材極少這一情況,必須加快編制配套教材。教材的編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應當積極開展和企業的合作,豐富實戰案例,逐漸形成完整系統的教材體系。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當前各高校的日語師資難以滿足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在此背景下,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去企業研修,并邀請企業人員來學校做講座,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1.鼓勵青年教師赴企業研修。為了熟悉跨境電商的環境以及工作內容,從而勝任相關課程的教學,日語專業教師應當積極赴企業進行研修。教師離開課堂赴企業研修,涉及到學期考核等諸多問題,離不開學校的全面支持。因此,學校應根據外語專業的特點,制定“雙師型”教師實訓方案,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教師在研修的過程中,應當積極通過自學等方式加強跨境電商類知識的學習。
2.引進優良師資。通過對企業的調研發現,河南一些企業的負責人已經開始到高校講授電商類課程,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高校與企業應當積極探索合作模式,引進企業優良的師資力量,講授相關的跨境電商課程,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結語
本文采用了文獻分析、實地考察等多種方法,明確了自貿區背景下河南省高校外語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分析了當前河南省高校日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途徑,以期為相關的研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雷瑛.對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的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理論版),2017(6):12-13.
[2]樊天.福建自貿區背景下的復合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149-152.
[3]曾雪梅.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8):96-99.
[4]梁燕媚.跨境電商背景下商務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基于口頭商務溝通能力的培養[J].對外經貿,2016(10):136-145.
[5]李劍力,雷瑛.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思路與著力點——以河南省為例[J].學習論壇,2015(8):36-39.
[6]鄭少敏,袁方興.跨境電商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需求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金華市為例[J].海外英語,2016(5):55-56.
[7]王曉雪.基于跨境電商背景下的遼寧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0):546-550.
[8]田靜.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商務日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35-136.
【本文系鄭州市2020年度社會科學調研課題“河南省應用型本科院校日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12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鄭州商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