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
解放校長,這是來自基層學校的強烈呼聲。
走進中小學校,曾聽到無數的抱怨,管得太多,激勵不足,保障不夠,“學生真苦,教師真累,校長真難”。
全面放權,這是權威部門推出的改革新舉。
高層回應關切,直擊時弊,紅頭文件中明確下放辦學人事財務三項自主權,著力夯實中小學辦學主體地位。
然而,千呼萬喚,一塊含金的石頭落下,卻沒有濺起想象中跳躍的水花。猶豫觀望者有之,疑慮叢生者亦有之。
放權不易,落地何難?
解放校長,就要賦權校長。基層學校能不能真正獲有全面到位的辦學權力?
無疑,這是一場政府刀刃向內重塑與學校關系的自我革命。觸及利益調整和權力重置,一些迷戀手中權力貪圖既得利益者如何能心甘情愿拱手相讓?另外,下面一根針,上面多條線,教育與人社、編制、財政等強勢部門亟待統籌協調攜手合作,共同拆除舊有藩籬,如何能夠如臂使指立竿見影?還有,一些官員多年已養成居高臨下直接管理的工作常態,如今要沉下心來蹲下身子向服務學校轉向,也有一個再學習再出發的過程。
其實,政府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已非一日,但在不少地方仍遲遲不能到位,或是簡政放權“搞變通”,或是行政審批“踢皮球”,或是服務群眾“打太極”,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屢禁不絕。教育改革這一步能否革除這一弊端?
基層學校祈盼的是真放權,放到位。“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應是這輪改革紅線。
解放校長,也得保護校長。權力施行會不會因一長獨裁利益自肥被扭曲被異化?
校長是學校的一面旗幟,應當充分保障校長依法治校、自主辦學的權力。但是,全面下放的這些權力校長能不能接得住,接得穩?如何幫助校長們從事務紛擾的矛盾旋渦中超脫出來,從利益俘獲的各種陷阱旁跨越過去?
從管理走向治理,民主是第一步。校長負責,并非就是校長大權獨攬,乾綱獨斷。涉及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通過學校黨政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同時,每一位師生員工也都應有知情、參與的權利。改革發展中,一直強調要讓百姓享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以為,還應特別強調保障百姓的參與感,它是前提,它是基石。
權力要在陽光下運行,民主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前進。此番全面放權,恰恰提供了一個培育現代學校制度的寶貴契機。加快學校的章程建設,創新教師的管理模式,健全內部的治理結構,積極建構多元參與的教育協同治理體系,搭起相關利益主體共創共享的多樣合作平臺……亟應提上改革日程。
全面放權的承接,靠民主,靠法治,還要靠文化。以科學的辦學理念凝聚廣大師生的價值追求和共同愿景,以多樣化的校園文化建設煥發學校的蓬勃生機。循此路徑,校長就可從管理的必然王國步入自由王國。
解放校長,還得張揚校長。改革先行者有沒有一片可以自由馳騁的創新天地?
放權詮釋的是自主,解放指向的是創新。當下,也有一些基層學校固步自封,坐困愁城:盡管教育評價的改革已在啟動,但在現實情境中還有社會輿論的多重壓力、雞娃家長的直接干預和中考高考的應試取向,校長自主創新的空間能有多大?
改革創新的真諦就是要敢闖敢試,攻堅克難。沒有勇于擔當的精神,沒有奮力作為的心氣,那么學校又何須放權,校長又何須解放?
放眼基層學校,早就有許多激情燃燒的校長們在改革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開拓出一方方美麗壯觀的教育勝景:河北井陘縣北部山區的小作中學校長梁國生,投身鄉村教育34年,用自己閃光的實踐解答了“教育可以是偉大的嗎”的困惑。湖南中方縣袁國和校長轉聘在偏處一隅的下豐坡小學,第一次開設了性教育課堂,第一次開展了豐富有趣的項目活動,讓孩子們仰望到科學的漫天星光,領略到生命的斑斕色彩,舉起了一面“素質教育”的鮮艷旗幟……
闖過去,前面又是一片天,一片廣闊無垠、創意無限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