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旺 戴馨旻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對高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提出了更多挑戰,不但要求畢業生掌握平面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實踐和創新能力。為此,各大高職院校應立足設計的發展趨勢及社會崗位的需求,積極推進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畢業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和綜合素養。
高職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人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平面設計在社會各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對于高素質、專業化的設計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但在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初入社會的平面設計畢業生無法立即滿足崗位的需求,就業后仍需時間不等的培訓和學習期,這不但會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率,還會給企業造成培訓負擔。另外,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平面設計畢業生專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基本的制圖技能,還要具備獨特的審美和創新能力。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學校必須立足設計的發展趨勢及崗位需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完善與創新,不再片面強調理論和技能的教授,還要注重設計理念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而為社會培養技能過硬、審美在線且富有創造力的優秀設計人才。
高職平面設計教育現狀
培養周期短,教學方法落后。在目前的高職教育模式下,刨除大量的活動時間、課余自由時間及實習時間,學生實際接受課堂教學的時間并不多,其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難以滿足實際崗位需求。而且,多數高職院校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課堂示范,學生照本宣科地模仿,課后布置統一練習作業,學生在網絡素材庫搜集差不多的素材,作品毫無新意。長此以往,學生會缺乏必要的設計能力。
學生培養以模仿為主,創新意識缺失。平面設計作為藝術教學領域的重要基礎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為教學目標。但為了降低入門難度、鞏固基礎技能,高職院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量運用模仿教學法,忽視了創新理念的培養。而且,由于教授的課本知識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學生的設計理念和創新思維均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大部分學生作品猶如生產線上的復制品,對于同一設計主題,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設計創意都千篇一律,完全背離了藝術教育的初衷。
高職院校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高職院校針對藝術領域雖然設置了不同的專業,但各專業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上卻相差不大,缺乏專業范疇內的、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平面設計雖然以培養創造性設計人才為教學目標,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卻落后陳舊,課程安排也不夠科學合理,使得原本應該閃爍創新之光的課程變得刻板、枯燥。首先,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片面強調基礎技能的練習,忽視設計及創新實踐的安排,使得學生設計能力平平,嚴重影響學生就業。其次,大量高職院校由于自身教學條件的限制,無法完全按照平面設計教學大綱的要求設置課程,這樣就使得原本系統的教育出現了薄弱環節,培養的學生自然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和崗位的需求。
課堂教學互動性不強。嚴格來講,平面設計強調啟發性,在授課中需要通過師生互動碰撞出藝術、設計火花,這樣學生在習得技能的同時,也鍛煉了創新意識。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較為保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片面強調課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情感交互,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高職院校的平面設計課程更關注設計技能的教育,缺乏設計理念層面的引導和交流,學生因此而缺乏創作熱情和創作技巧,很難設計出創意作品。
高職平面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結合社會需求,采用“實用型”教學方式。首先,關注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在課程設置中保證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科學配比,夯實基礎的同時注重設計能力教育,使學生對平面設計的崗位職責及技能要求有充分地認識和了解,在學習中能夠針對自己的不足加強練習,從而切實做到學以致用。其次,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設計主題不一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揮主觀性和創新精神,落實對學生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后,以提升技能為核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不斷積累設計經驗,實現設計審美和理念的不斷提升,使其設計能力、創新能力與崗位需求相匹配。
踐行創新教育理念,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平面設計作品是設計者創新精神與藝術審美的體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唯有真正用創新的理念和方式醞釀作品的設計者,才能收獲認可、實現長遠發展。用相對落后的教學理念去匹配發展中的崗位需求,是目前高職平面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為此,高職平面設計必須進行教學理念改革,積極踐行創新教育理念,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教育學生樹立獨立設計、創新設計的意識,引導學生形成獨特的設計風格,并能夠運用創新的方式去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另外,隨著人類文明和藝術理念的快速發展,藝術設計流派和風格的變化日新月異,平面設計教育在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還應關注設計市場的發展方向,立于設計理念發展的潮頭,適當進行前衛或市場預測走向的設計教學,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需要。
更新教育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平面設計涉獵廣泛,一個好的設計作品一定有豐富的文化和設計底蘊。因此,高職平面設計課程要注重教育手段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豐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注重細節的習慣,引導學生廣泛地涉獵和有選擇地儲備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設計和創新理念。一方面,教師可以運用項目分析、實踐任務等教學手段,營造真實的工作情境,引導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去解決設計問題,對于同一設計主題提出立意不同、表現方式不同的設計方案,逐漸形成具有自身意識烙印的獨立設計風格,向真正的創意設計者邁進;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各種設計實踐和社會實習活動,引導學生逐漸積累設計經驗、開拓設計視野,并逐漸實現設計思維和理念的優化升級及設計底蘊的全面提升。
以現代設計理念為導向,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藝術作品是人內在意識觀念的外在表現。因此,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應強調以現代設計觀念為導向,著力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對各種設計流派的作品和風格進行拆解與分析,引導學生盡早形成自己的作品風格;同時,以現代設計理念為導向設置課程,明確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作用,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增加學生的藝術底蘊。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給予學生個性化表達的空間,積極鼓勵學生表達內心的設計理念,挖掘其在設計中獨特的、創造性的風格,從而賦予作品與眾不同的藝術沖擊力。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與社會企業開展培訓合作,組織教師前往企業學習和考察,全面了解設計理念的發展趨勢與社會需求,豐富實戰經驗,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如此,教師才能結合最新的設計理念和社會需求展開教學活動,使教學與就業有效結合,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專業過硬的人才。
(作者單位:李天旺,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戴馨旻,鹽城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