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
重型顱腦損傷屬于極為嚴重的外科疾病,主要癥狀是顱內壓上升,發生意識障礙等,極易誘發腦疝。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危急,有較高致殘率、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并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本文分析運用去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7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 例。納入標準:經顱腦CT 檢查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家屬知情。排除標準:有嚴重脊柱傷、感染性疾病者;有心腦血管疾病、臟器功能不全者;單純硬膜外血腫者;手術禁忌證者。此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觀察組男32 例,女18 例;年齡18~79 歲,平均年齡(48.5±10.2)歲;受傷原因:重物砸傷5 例,高處墜落受傷15 例,交通事故受傷28 例,其他原因受傷2 例。對照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20~74 歲,平均年齡(47.2±9.1) 歲;受傷原因:重物砸傷3 例,高處墜落受傷17 例,交通事故受傷29 例,其他原因受傷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常規對癥治療,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減少顱內壓,消除炎癥,改善脫水情況,保持機體酸堿、水電解質的穩定。
對照組運用傳統骨瓣開顱術治療,選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的麻醉方法,借助影像學,明確去除骨瓣的位置,維持骨窗面積在 9 cm×9 cm 的范圍,依靠骨窗把顱內血腫與壞死腦組織全部清除,減張縫合硬腦膜,留置引流管,縫合切口,手術完成。
觀察組選擇去大骨瓣減壓術治療,挑選患者顴弓上耳屏前大約1 cm 處行切口,切口朝耳廓上端延伸,一直伸展至頂骨正中線后的位置,然后再行切口到患者前額發際處,若患者的發際較高,就順著中線朝下伸展或超過中線行切口。讓骨窗面積控制在13 cm×15 cm范圍以內,全部暴露腦組織,把顱內血腫與壞死腦組織全部清除掉,控制顳肌、皮瓣出血,對硬膜四周、顳肌四周、帽狀腱膜采用減張成形縫合,留置引流管,再縫合切口,手術結束。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康復:治療后得到良好恢復,沒有留下智力障礙,生活自理;顯效:治療后有所恢復,留下輕微智力障礙,基本生活自理;有效:治療后生命體征達到正常水平,留下嚴重智力障礙,無法生活自理;無效:治療后生命體征恢復至正常值,但依舊昏迷,完全無法生活自理,嚴重者發生死亡。總有效率=(康復+顯效)/總例數×100%[1]。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顱內壓及昏迷情況,昏迷情況采用GCS 評分對患者進行評估,最高分為15 分,表示意識清楚;12~14 分為輕度意識障礙;9~11 分為中度意識障礙;<8 分為昏迷;分數越低則意識障礙越重[2]。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顱內壓及昏迷情況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的顱內壓、GC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觀察組顱內壓低于對照組,GC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顱內壓及昏迷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顱內壓及昏迷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重型顱腦損傷屬于比較常見的腦外科疾病,伴隨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交通事故發生率不斷升高,導致重型顱腦損傷的發生率也不斷攀升。顱腦損傷是因為頭部遭受間接或直接暴力,致使顱腦組織受到損傷所致[3]。而顱腦損傷患者受傷后發生再次昏迷或昏迷時間>6 h 即為重型顱腦損傷[4]。臨床發現,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死亡率竟然達到30%~50%[5]。重型顱腦損傷會導致血腫,而血腫會對外側血管產生壓迫,直接損傷顱內,并產生血性腦脊液,導致血液回流發生障礙,一些患者還會出現腦腫脹、腦水腫的現象,若不及時有效治療,就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致患者死亡。所以,臨床應當及時救治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以利于降低顱內壓,改善病情。
臨床實踐研究指出,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顱內高壓,同時很難有效控制顱內高壓,這就大大加大治療難度系數[6]。臨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時,都會給予轉變休克狀況,清創,對抗感染治療,并實施手術治療,主要治療手段就是手術。臨床常常會采用傳統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此術式可以清除部分腦內血腫,然而術式骨窗面積過小,不能徹底暴露顳極、額極與顱底,僅能把顱內一些壞死的腦組織與淤血清除掉,不能夠更進一步探查病灶情況,也就無法有效減壓,有效止血,擴大發生切口疝的幾率,最終無法取得良好療效,術后也極易出現并發癥[7]。
與傳統骨瓣開顱術相比,去大骨瓣減壓術的特點是快速降低顱內壓并止血,并大大減少發生術后并發癥風險。同常規骨瓣開顱術對比,去大骨瓣減壓術去除的骨瓣范圍更廣,骨窗面積也更寬廣,能夠讓頂、額、顳、前中顱窩完全暴露,有助于醫生迅速、精準處置出血部位,防止發生遲發性血腫[8]。與此同時,去大骨瓣減壓術骨窗面積大能夠擴散腦部壓力,消除腦血管受到的腦膨脹擠壓,推動腦脊液、血液回流,從而把壞死腦組織與顱內血腫全部清除掉,轉變腦損傷[9]。另外,去大骨瓣減壓術能夠把蝶骨嵴全部提取出來,轉變側裂循環,重新構建與修復手術后的腦脊液循環、顱內血液循環,更好防止缺血再灌注損傷,轉變預后[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觀察組顱內壓低于對照組,GC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去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效果理想,能夠快速清除掉大面積病灶,降低顱內壓。此術式的手術視野寬闊,在清除病灶的同時,有效止血,因為手術骨窗位置不高,在有效降低顱內壓的情況下,復位腦疝,提高療效,加快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運用去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效果理想,能夠較好降低顱內壓,轉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