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當前尤其是在中國,教練員對于科學訓練越來越重視。50年代提倡沒有疲勞就沒有訓練(酸加疼減麻停),70-80年代沒有恢復就沒有訓練,人們逐漸開始重視超量恢復,到了今天沒有專項營養就沒有訓練,恢復的方法很多,營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那么什么能夠作為補充專項營養的依據和參考呢?我認為就是運動員的生理生化指標數據,運動員在運動后各個時間段的生理生化指標至關重要,它決定了人體恢復時間的快慢,比如,尿蛋白陽性或陰性映射出對訓練的負荷程度??蒲腥藛T都在不遺余力的找出他們對人體更深層次的關聯,每個生理指標都是獨立也有可能互相聯系的。
本文通過在高原環境下對運動員的生理指標進行監控研究,分析出尿微量白蛋白與血紅蛋白之間的表面關聯。
(1)研究對象。
以黑龍江田徑中心馬拉松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①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田徑協會網、馬拉松官網、中國期刊網、現代教練員科學訓練理論與實踐、知網等搜集相關論文和報道、文獻。
②實驗法
實驗步驟:
a.準備儀器:秒表、場地、血紅蛋白檢測儀、尿常規分析儀;
b.測試人員:記錄人員1名,測試人員1名;
c.在海拔1800m高原對運動員進行承載最大負荷測試方法以求得最客觀評價;
d.使用相關儀器檢測運動員的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訓練前后和20小時后的變化。
③數理統計法
把搜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④實證研究法
了解客觀現象并找出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規律及聯系。
⑤數量研究法
揭示兩者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
⑥整理資料,對各種資料進行分析
⑦寫出論文初稿
⑧提煉修改論文,定稿
從表1中得知在大訓練課前微量白蛋白和蛋白質均屬正常值,但訓練課后微量白蛋白和蛋白質出現了異常偏高,20h后恢復正常。同時在這種情況下,血紅蛋白由訓練前16.9變成訓練后的16.0,然而20h之后并沒有恢復,而是仍然繼續下降至15.2。從圖1中可以看到其明顯變化。

表1 高原大訓練課前后微量白蛋白、蛋白質、血紅蛋白20h檢測值

圖1 高原大訓練課后微量白蛋白、蛋白質出現異常偏高時血紅蛋白訓練前后及20h后變化

表2 高原大訓練課前后微量白蛋白、蛋白質、血紅蛋白20h檢測值

圖2 高原大訓練課后微量白蛋白出現異常偏高,蛋白質正常時血紅蛋白訓練前后及20h后變化
從表2中得知在訓練課前微量白蛋白和蛋白質均屬正常值,但訓練課后微量白蛋白出現了異常偏高,蛋白質訓練前后和 20h均處于正常,20h后微量白蛋白恢復正常。同時在這種情況下,血紅蛋白由訓練前15.9變成訓練后的15.0,然而20h之后并沒有恢復,而是仍然繼續下降至14.8。從圖2可以看到其明顯變化。

表3 高原大訓練課前后微量白蛋白、蛋白質、血紅蛋白20h檢測值

圖3 高原大訓練課后微量白蛋白出現異常偏高,蛋白質正常時血紅蛋白訓練前后及20h后變化
從表3中得知在大訓練課前后微量白蛋白和蛋白質均屬正常值,20h后微量白蛋白和蛋白質也同樣沒有變化。同時在這種情況下,血紅蛋白由訓練前16.7變成訓練后的15.7,值得注意的是20h后居然有緩慢上升趨勢至15.8,從圖3可以看到其明顯變化。
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漿蛋白質之一,在正常的情況下白蛋白的分子量是很大的,它是不能夠穿越腎小球的基底膜,因此在健康人的尿液中僅含有濃度很低的白蛋白,具體就到每升的尿蛋白它不會超過20mg,所以又被稱為尿微量白蛋白檢查,但是發生疾病或大運動量、大強度的訓練后的時候,可以使通透性發生改變,那任何能夠引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變的情況,均可以導致白蛋白的排出,這個時候白蛋白即可進入尿液中,尿白蛋白濃度可以出現持續性的升高,所以出現白蛋白勢必會有大量微量白蛋白出現。用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相對于尿蛋白檢測而言,準確性和特異度均較高。因此從上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蛋白質的數據并不能準確的用來判斷血紅蛋白的走勢和閾值。
通過表1、2、3能夠清楚看到微量白蛋白在超過正常值時血紅蛋白的第二天曲線是持續下降的,但當微量白蛋白處于正常值時血紅蛋白的第二天變化曲線是略微上升的。也就是說用微量白蛋白來判斷血紅蛋白的閾值相較于蛋白質更加精確。就像一個持續注水的塑料袋,血紅蛋白就是塑料袋里的水,微量白蛋白就是塑料袋下面的針,如果針足夠鋒利(微量白蛋白出現異常偏高),就會扎破氣球,使水流出(血紅蛋白第二天持續下降,這時也是持續輸入的水量會少于流出量的狀態)。所以用微量白蛋白來設置血紅蛋白的閾值應該是正確的。
本次研究發現強度和耐力課對血紅蛋白的恢復,基本沒有不同和規律的差別。運動員在訓練中,如果血紅蛋白在較低的情況下,沒有經過恢復就進行下一輪強度課或耐力訓練課,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出現運動性貧血從而影響運動表現和降低競技狀態。劇烈運動導致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一旦從紅細胞中逸出,就失去了運輸氧和輸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在大強度運動時,紅細胞變形能力顯著下降,肌肉會產生大量乳酸。此時血液中PH值會下降,同樣會破壞紅細胞,導致運動性貧血。此外還有一些原因會導致貧血,例如女運動員在經期沒有合理安排訓練計劃等。這時不得不加入一些干預:膳食結構調整、合理安排訓練、補充抗氧化劑、細胞保護劑。所以設定血紅蛋白的20h恢復閾值顯得十分重要,它能夠有效地監控并縮短恢復血紅蛋白的時間,從而達到提高運動表現和提升競技狀態的目的。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發現了微量白蛋白的閾值可以明確的判斷血紅蛋白的20h恢復時機 (上午訓練結束后至第二天早飯前大概7點),因此用微量白蛋白的閾值20mg作為血紅蛋白的恢復閾值是可行的。微量白蛋白處于正常值≦20mg時血紅蛋白可在20h后逐漸恢復微量白蛋白數值>20mg時血紅蛋白在20h后得不到恢復并且會持續下降(會需要更多時間來恢復,恢復情況具體個體差異不同)
有研究表明年輕的紅細胞比衰老的紅細胞在變形能力和對氧的運動能力上都要強,所以在訓練期,血紅蛋白濃度相對適宜的下降是有助于提高運動能力的。還有一種情況叫做稀釋性假性貧血。那么如果血紅蛋白長期得不到恢復,一旦出現運動性貧血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呼吸循環系統,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出現血氧降低,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現象,如心悸、心慌,運動后加重內分泌系統,女運動員會出現月經紊亂或閉經體征,中重貧血可出現皮膚和黏膜蒼白,舌乳頭萎縮,貧血較重時出現反甲現象,心率加快,心尖部出現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嚴重可出現肢體浮腫,心臟擴大等體征(360百科)找到了血紅蛋白的恢復閾值,我們就可以在20h之后使血紅蛋白恢復過來 (大約72h),否則超出閾值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 (大概96h甚至更多)。對于競技體育而言每一分鐘有質量的訓練都至關重要,比對手早一天恢復過來就意味著可以多承受一天的負荷頻率,從而達到提高運動表現和競技狀態的目的。但對于運動訓練監控的意義現在看來還比較局限,畢竟我們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整體的人。其復雜性不能單靠某一個指標來判定運動員是否疲勞或恢復情況等,否則很容易誤入到瞎子摸象的誤區,監控不到整體,進一步錯誤的判斷運動員的身體反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