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雕版印刷的所有環節中,最耗工夫的當然是制版。以某版明版《周易經傳集解》為例,正文字大行稀,每頁平均六十個字,讓學徒來刻,這一頁至少需要一天才能刻成;換成手藝精熟的師傅,一天也只能刻上兩百字,通常一百多字,一天兩頁而已。
如果是字體很小字跡稠密的書呢?正文加雙行批注,每頁多達千字,刻一頁就要好幾天。一部幾十萬字的大書,十名刻工同時趕活兒,也得半年左右才能刻完。刻完再看印版,一堆堆,一垛垛,搬運得用牛車,真稱得上“汗牛充棟”。
制版如此費工,刻工能掙多少錢呢?明朝徐光啟刻《幾何全本》,刻字工匠每天每人工錢是四百文。當時一千四百文銅錢兌換白銀一兩,四百文折合白銀不到三錢。假如刻工天天刻字,月薪可達八兩以上,年薪可達百兩以上,比知縣工資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