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吉琦,胡曉艷,李遠洋,張明艷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1]提出,強化移動醫療設備等護理應用信息體系,提高護理服務效率和質量。在國家政策及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我國護理管理信息化應用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提升了我國護理服務質量水平,保障患者安全[2]。隨著手術室超負荷運轉,優化手術患者交接流程、加強全流程無縫式管理、緩解轉運交接緊張狀態成為迫在眉睫需解決的問題[3]。傳統手術患者轉運交接依靠手術室護士、工勤人員、病區護士電話溝通或口頭傳達,整個過程存在無法信息化核對患者身份、口頭交接遺忘、傳達有誤、信息不清、頻繁接打電話等缺陷。國內部分醫院基于信息化技術構建手術轉運交接系統,但僅局限于單一的電子轉運交接單的填寫、系統界面文字提示、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識別患者身份[4-5]。為提高手術室精細化、規范化、數字化管理水平,2020年1月開始,我院結合手術工作的程序和內容,在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基礎上,建立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同步語音推送患者信息,全流程監測患者路徑信息,實現患者身份信息化追蹤。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為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包含2個院區手術室,共30個手術間,年手術量3萬余臺,手術室護士共80名。2019年4~7月總手術7 014臺,其中連臺手術5 080臺;胸外科562臺,胃腸外科698臺,肝膽外科891臺,泌尿外科836臺,甲乳外科988臺,婦科754臺,骨科932臺,耳鼻喉科649臺,眼科704臺。2020年4~7月總手術7 998臺,其中連臺手術5 800臺;胸外科650臺,胃腸外科811臺,肝膽外科877臺,泌尿外科1 015臺,甲乳外科1 136臺,婦科870臺,骨科1 072臺,耳鼻喉科754臺,眼科813臺。兩個時段手術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6,11.853,均P>0.05)。
1.2方法
1.2.1手術患者轉運交接方法
2019年4~7月采用傳統的電話溝通、口頭傳達方式進行手術患者轉運交接。2020年1月設計并在1個院區試運行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2020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具體如下。
1.2.1.1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研發 由分管副院長、護理部主任、手術室護士長、手術室工勤人員負責人、信息技術人員各1人及5名護理人員組成研發小組。護理人員要求本科以上學歷,10年以上手術室工作經驗,具有較高的科研探索能力。系統架構采用多環節、多數據形式無縫信息連接。以 .Net作為開發平臺,后臺使用Oracle11.2數據庫,開發工具采用Visual Studio 12,運用C#作為開發語言。配合無線局域網絡技術,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可以與HIS、麻醉信息管理系統(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IMS)數據共享,通過登錄PDA或PC端掃描患者腕帶,將數據信息上傳至服務器數據庫,實現實時追蹤。該系統的使用人員涉及手術室護士、病區護士、工勤人員、電梯管理員、管床醫生、手術室管理者等,包含人員信息、手術患者轉運交接、轉運交接單、消息推送、查詢與統計模塊。
1.2.1.2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應用
醫生下達手術醫囑后,信息自動同步到病區護士移動工作站、AIMS、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針對手術室護士及工勤人員工作需求,系統分為兩種界面。基本界面顯示患者手術基本信息,不同顏色標注患者路徑信息,包括“未通知、已通知、去接”(淺紅、玫紅、紅色)、“進入手術室”(黃色)、“送回病房”(綠色),完成整個流程的患者模塊變為灰色。具體流程見圖1。

圖1 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流程圖
1.2.1.2.1準備接入手術患者 手術醫生依據手術情況,提前20 min電話通知手術室巡回護士接入患者,雙方核對無誤,巡回護士登錄系統,點選“接患者”,工勤人員系統語音及滾動字幕同步提示“接患者”信息。護士系統上該患者模塊右上角從“未通知”變為“已通知”。工勤人員點擊“確認患者信息”,打印《接入手術患者通知單》,包括床號、姓名、住院號、性別、年齡、手術時間、手術間、手術醫生、患者所在科室、手術名稱及患者身份二維碼,選填病歷、藥物、影像資料、特殊物品(胃管、胸腹帶、支具等)、備皮、手術部位標識等。工勤人員操作后,病區、手術電梯PDA同步語音提示患者信息及樓層前往,手術醫生手機短信提醒準備接入患者的信息,手術室護士界面該患者模塊右上角顯示 “去接”,同步信息便于各個環節預知患者路徑信息,提前做好準備。
1.2.1.2.2與病房交接手術患者 工勤人員與病房護士共同確認科室、姓名、住院號、手術時間、手術部位、手術方式、術中帶物等信息,勾選《接入手術患者通知單》。病房護士掃描患者腕帶及《接入手術患者通知單》身份二維碼,確認正確的手術患者,手術電梯PDA同步語音提示樓層前往信息。
1.2.1.2.3患者接入手術室 用安裝有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的PC端掃描患者腕帶,自動提示患者信息,核對后點選“接入”。護士界面該患者模塊右上角顯示 “進入手術室”。患者進入手術間后,巡回護士PDA掃描患者腕帶,手術醫生、麻醉醫生、巡回護士三方核查患者信息,再次確認,進入手術狀態。
1.2.1.2.4手術結束,患者送返病房 手術結束,巡回護士點選 “打掃衛生”,工勤人員收到語音提示,整理手術間,做好接臺準備。掃描患者腕帶信息,點選“送出”,護士界面患者模塊右上角顯示 “送回病房”,病區、手術電梯PDA同步語音提示患者信息及前往的樓層,病房護士及電梯管理員提前做好準備。返回病房后,病房護士與麻醉護士做好術后交接,病房護士PDA掃描患者腕帶及《接入手術患者通知單》身份二維碼,提示核對正確,確認交接無誤。
1.2.1.3數據查詢與統計 系統建立信息統計模塊,將患者路徑信息同步共享,各個環節系統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利用信息系統一鍵式提取通知接患者時間、接入患者時間、首臺入室時間,查詢不同科室患者接送總時間,計算工勤人員月工作量,為手術室管理外科首臺開臺、調控工勤人員、績效分配等提供數據支撐。
1.2.2評價方法 ①工勤人員接入患者用時。為患者接入手術室入口處時間與巡回護士通知時間的差值。系統應用前利用自制時間記錄單統計,記錄單內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號、手術間、手術臺、通知時間、接入時間;系統應用后,通過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自動提取。②連臺手術間隔時間。為上一臺手術結束時間(以切口敷料包扎完為準)至下一臺手術開始時間(以切皮為準)[6],使用AIMS提取各時間節點。③手術患者轉運交接不良事件發生率。通過查詢不良事件上報系統,統計系統應用前后術前物品攜帶不全、接錯連臺手術患者、手術部位未作標識、皮膚準備不規范的發生率。④護士和工勤人員滿意度。研發小組從患者信息準確性、交接患者便捷性、時間管控精準性、交接內容全面性4個方面,制定滿意度調查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從“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依次賦5、4、3、2、1分。系統應用前后分別發放60份調查表,均有效回收。

2.1系統應用前后工勤人員接入患者用時和連臺手術間隔時間比較 見表1。

表1 系統應用前后工勤人員接入患者用時和連臺手術間隔時間比較
2.2系統應用前后手術患者轉運交接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見表2。

表2 系統應用前后手術患者轉運交接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例(%)
2.3系統應用前后護士及工勤人員滿意度比較 見表3。
3.1系統操作便捷,簡明實用 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界面內手術患者信息簡潔明了,不同路徑信息使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避免視覺疲勞。通過鼠標點選、掃描腕帶等操作方式,減少人工手動輸入,將人為干擾因素降到最低,確保手術室接送患者信息流程規范、高效。針對工勤人員教育程度偏低的現象,每一步驟操作后,彈出提示對話框,內容通俗易懂,有效規避記憶遺忘問題。

表3 系統應用前后護士及工勤人員滿意度比較 分,
3.2無縫式交接提升手術室工作效率 手術室作為醫院特殊護理單元,工作內容及性質與其他科室存在較大差異,為避免手術室信息“孤島現象”[7],將HIS、AIMS、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數據交互集成,實現數據實時更新。通過使用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通知-接入-核對-送出”各環節無縫式銜接,手術室、病房、電梯保障部門信息同步推送,解決傳統交接過程中反復電話溝通信息不全、耗費時間、手機欠費等問題。系統應用后,接入患者用時縮短至(16.23±1.56)min,連臺手術間隔時間縮短至(18.91±5.12)min,提高了工作效率。該信息系統一鍵式提取患者接送時間節點,便于管理人員查找原因、流程管控,不斷優化系統,提高手術護理管理效率。
3.3降低手術患者交接不良事件的發生 陳云芳[8]研究顯示,傳統呼叫式手術核查存在“走過場”情況。張代英等[9]報道,手術室交接環節存在諸多安全因素,如接錯患者、錯入手術間、手術部位混淆、手術物品攜帶不全等。國外有關報道,使用移動設備在提高溝通效率、減少搜索信息時間、靈活獲取患者信息和減少錯誤方面對護理質量產生了有益的影響[10]。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PDA及PC端掃碼核對患者,減少紙質交接單的核對,避免電話傳遞信息錯誤,實現手術全流程追溯,確保患者身份唯一性,降低接錯連臺手術患者發生率。通過同步實時《接入手術患者通知單》的打印,按照通知單上雙方交接內容提示,流程化填寫,系統應用后術前物品攜帶不全發生率由5.96%下降至1.98%,手術部位未作標識由4.19%下降至0.70%,皮膚準備不規范由2.34%下降1.29%(均P<0.01)。同時,對流程進行標準化、信息化、程序化管理[11-12],增強患者圍手術期獲得感,為搭建和諧醫患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3.4提升護士和工勤人員滿意度 使用該系統前,轉運交接過程中存在接錯手術患者、接送患者時間長、核對信息少、交班內容遺漏等情況,導致護士及工勤人員滿意度低。使用后通過細化轉運交接流程,信息化精準核對患者身份,提高轉運交接質量,使護士及工勤人員的滿意率總分從(9.88±1.45)分提升至(18.35±1.31)分。手術室管理人員結合現場調研及滿意度結果,對手術室服務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分析手術室交接管理現存問題,促使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管理模式從事后督查轉變為過程預防。
無縫式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系統借助PDA移動客戶端,使患者轉運交接過程網絡化、共享化,提升手術患者轉運交接的效率和安全系數,是手術室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的有益探索。但在應用系統的實踐中,存在醫院無線網絡中斷現象,導致患者交接信息提取遺漏,影響手術患者的轉運交接。醫院后期需不斷完善網絡建設,組織信息系統故障應急預案演練,提升醫護人員應對信息系統突發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