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現階段,基于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背景,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知識與技能,還應培養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其全面發展。就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應不斷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教學目的。文章對互動式教學的概述、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等進行分析,希望對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互動教學;初中語文;課堂教育;應用
互動式教學屬于教學模式的一種,其能夠加強師生課堂上的溝通,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同時,還可使學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進而促進教學效率提升。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性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而語文學科是基礎性學科,在提升學生各種能力方面意義重大。為此,將互動式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十分重要。
一、 互動教學法概述
(一)互動教學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雙方均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且二者之間相互交談、討論以及促進,該種教學方法稱之為互動式教學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而言,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夠借助于課堂提問等互動模式,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基于此,學生既能夠學習更為系統的基礎知識,還能提升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該種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作用突出,有利于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做到舉一反三。與此同時,互動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實踐性,將其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動腦能力,促進其智育、綜合實踐能力同步提升。此外,互動教學模式可確保在課堂中學生與教師就某個問題進行及時溝通,進而促進教師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而在師生溝通過程中,還能促進教學相長,使教師加強專業知識學習,進而為學生設計更加有趣的教學活動。借助于互動教學,教師教學計劃可按部就班完成,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二)互動教學法的方式
常見互動教學方式包括問答式、答問式,以及師生討論式。教師若想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應熟悉每種方式的優點、缺點,并靈活運用。
1. 問答式
問答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前提就是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根據二者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預先將相關問題設計出來,并由學生回答。當學生回答完成后,教師對其進行點評。通過該種模式,教師可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進而對教學活動做出相應調整。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逐漸提升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該種教學模式在應用性知識教學中應用價值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不可超越學生最近發展區,避免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問答式教學既包括書面問答,還包括口頭問答。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完成教學目標。若教師在課堂提問中采用該種方式,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及時予以點評。若采用卷面方式,則教師需要在課后進行評閱。該種教學模式開展,需要學生對已經學過的基礎知識進行充分理解,同時還要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促進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需要靈活變通,不可根據正確答案判斷學生回答正誤,而是應注重啟發教育,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其創新思維。
2. 答問式
答問式教學模式開展,前提條件是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充分預習。在課堂中,學生進行提問,教師進行解答。該種教學模式在基礎知識教學中應用范圍較廣。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每節課的內容進行詳細規劃,并指導學生將預習中不懂的問題進行記錄。在課堂中,教師指派學生進行提問。值得注意的是,提問的學生應具有代表性,既可以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還可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同時,除對外向性格學生進行提問外,還應包括內向性格學生。另外,教師在回答問題時,需要盡可能簡潔、明了,語言生動,循序漸進。同時,學生還可對教師進行追問,但是不可消耗過長時間。在答問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整體課堂節奏,不可過于冗長,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進而影響教學進度,降低教學效率。答問式教學模式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不僅需要對教學內容了如指掌,還應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予以學生一定關注,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應有選擇性地回答學生問題,針對與課堂內容不相關的問題,教師不做回答。
3. 師生討論式
師生討論式教學法需要教師將討論的題目、要求等預先設定完成。在實際課堂中,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使其對相關問題進行共同討論。若教師所講解內容涉及社會熱點問題時,可采用該種教學方法。該種教學模式對教師要求較高,只有教師設定的題目科學、合理,并在討論前對基本情況進行介紹,為學生設定具體要求,向其提供討論思路等,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加入小組中,與學生共同討論,并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教師則應盡可能少表達自身想法,防止對學生思維造成影響。在討論完成后,每個小組均應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教師進行相應評價。基于此,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通過師生討論式教學模式,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均會得到提升。同時,教師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課堂良好氛圍形成。但是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控全局,避免學生在無意義問題上浪費更多時間,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二、 互動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現階段,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互動教學在大部分中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仍有一部分中學實施效果不理想或實施存在困難。綜合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與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存在一定相關性。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不愿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最終影響語文教學質量提升。除此之外,一些開展互動教學的教師,并沒有以教學大綱為根據進行授課,并且對課堂把控效果不理想,不僅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還導致學生學習效果較差,出現本末倒置現象。另外,教師對互動教學法了解不清楚,加之自身沒有做足充分功課,進而導致教學內容空洞、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并沒有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反思,不僅影響教學效果提升,還制約學生各項能力發展。
三、 互動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教學觀念對互動教學模式開展具有直接影響。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并與學生積極交流、溝通,將不符合現代化教學形式的思想,認真對待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首先,為提升語文課堂的互動性,教師在課前需要對本節課相關內容進行了解,并借助多種手段查找相應資料,確保課堂問題設計合理,對學生具有引導價值。通過該種方法,教師可做到有的放矢,提升互動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除此之外,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及時改正。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初中語文《社戲》一課時,可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并標準重難點字、詞,包括“憚、攛掇、鳧、潺、躥”等,使學生對其進行標注,并自主發現問題所在。同時,教師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完成后,指出其中的問題,并加以解讀。在預習結束后,學生向教師提問,教師進行回答。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通過網絡途徑,查找紹興“社戲”的相關資料,為學生展示生動的文字的和圖片,通過該種方式,除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其學習興趣外,還可促進互動教學開展更加順利。
其次,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各種學生,并做到有教無類、一視同仁,不可對學生抱有偏見,而是應以教育者角度出發,予以學生幫助。因此,在互動式課堂教學中,對回答問題積極的同學,教師應不吝嗇表揚。對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教師應予以其更多鼓勵,使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初中語文《出師表》一課時,可讓學生討論文章第一段提到“侍衛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對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進行提問,鼓勵其大膽發表自己看法。教師在其回答問題后,進行評價總結。通過該種教學方式,可提升學生自信心,進而增加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最后,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密切關注學生變化,并鼓勵其自主學習,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基于此,教師可以小組比賽等形式開展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發揮平臺。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提前做好計劃,并且不可脫離教學大綱,進而打造互動式課堂環境。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初中語文《背影》一課時,可向學生提出問題,以小組形式進行回答,學生在紙上做答,教師統計哪組學生回答時間最短,答題數量最多,答題正確性最高。包括揣摩文章中父親所述的“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含義;第5段共出現過幾次“聰明”?等問題。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可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促進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提升。
(二)轉變教學模式
將互動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加深對初中語文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也應主動融入學生團體中,了解學生想法。為提升教學互動性,教師還可多組織教學活動,并與學生之間相互提問,促進教學相長,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些相關知識。
四、 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背景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應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積極融入學生之中,做到有教無類。同時,教師在應用互動教學法的同時,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鴻英.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J].甘肅教育,2020(21):152-153.
[2]趙曉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95-96.
[3]劉錦青.初中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J].考試周刊,2020(21):39-40.
[4]呂亞彩,郭榮祥.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的初中語文優課課堂互動教學研究[J].漢字文化,2020(24):114-116.
[5]侯學文.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4):29-30.
[6]林錦清.試述語文教學如何在網絡直播中營造情景交融的氛圍[J].名師在線,2020(23):85-86.
[7]孫繼強.探析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J].華夏教師,2020(13):45-46.
作者簡介:
張慧芳,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石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