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栗屾屾
摘 要:近年來,校園籃球運動崛起,它受到學生廣泛關注與喜愛,并在校內、校外引起自主學習籃球熱潮,校園籃球的啟蒙與興趣引領也成為本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內容。根據本校率性教學的教育理念,倡導兒童教育要“保護天性,尊重個性,培養社會性”,小籃球具有對抗性、集體性和游戲性等特點,結合本校學生自身體能素質發展的規律,文章提出率性教育理念探索校園小籃球興趣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率性教育;校園小籃球教學;興趣培養
一、 基于率性教育理念下校園小籃球興趣探索的意義
校園小籃球是在兒童自發游戲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對籃球的喜愛,發展成為本?,F有的研發課程,在課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絲絲相扣,實實在在解決課堂上學生發生的學習需求,突出課程由玩到學的高效轉化,在游戲與技能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初步了解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術,發展手、臂的小肌肉群力量,體驗球性,促進本體感受能力,以及上下肢動作準確、靈活、協調的發展。小籃球的技術等同于籃球技術要求,其特點體積小,重量輕,適合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使用?,F今的青少年比賽都在使用小籃球、小籃筐,合適的籃球運動器材和裝備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和自信心。6~8歲使用4號球,其年齡特點是簡化規則,籃筐高度2.35米,保護孩子天性,培養學習興趣;10~12歲使用5號球,10歲使用籃筐高度是2.60米,12歲使用籃筐高度是2.75米,其年齡特點是了解一切籃球規則,學會遵守規則,尊重同伴,尊重對手;符合青少年身心和力量發展。
小籃球具有對抗性、集體性和游戲性較強的特點,深受中高年級學生喜歡。在校園開展小籃球運動的重點是以學習簡單的運動動作,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為主,在游戲和比賽過程中培養競爭意識和參與的積極性,并體驗籃球運動帶來的樂趣。
二、 率性教育理念下校園小籃球興趣培養的探索
(一)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培養學習籃球的興趣
進入校園前,學生都會積累一些學前知識,利用已有知識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已有知識儲備稍加調整,轉化成課堂教學內容,課堂鮮活明亮,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兒童自生長以來,也是通過行動從探索周圍可觸碰的世界到行動范圍內可涉及的物體,再到自身發展通過活動去認知與體驗世界,再到學習本領。結合學生天生好動的心理特征,營造出適合學生課堂的生動活潑且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動中學,學中樂,樂中掌握知識。如:在學習運球技術時,筆者采用自由結組模式對抗運球,這樣讓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練習伙伴,既可以提高他們的練習積極性,又可以讓他們在“玩”中提高運球技術,同時還增加了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真是一舉三得!
(二)利用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培養學習籃球的興趣
求知欲是學生自有對知識探求的一種內心的渴望,它具有強烈的豐富色彩與情感的體驗,學生渴望通過知識的反饋與填充來武裝自己色彩斑斕的大腦,通過已有的經驗去完成知識與技能的提高,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從簡入繁增強難度,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挑戰新練習,反復歸納技術動作練習方法與手段。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例如:在教學《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時,筆者先與學生做示范,有意識地把球傳到不同的位置,讓學生思考什么是較好傳球落點(胸前高度最為合適),引導學生去思考與探究,使學生在練習中探索,在探索中歸納總結,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調動學生籃球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效果也遠遠高于單純的教與授。在練習中,多樣化的練習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練本領;動作又分解到整合,使學生初步掌握技術,鞏固技術,提高技術;距離由近至遠,打消學生在練習中恐懼心理。在第二課時,強調接球的練習中,有許多女同學不敢接球,教師將原來制定的練習臨時調整為自拋自接,后又將練習距離拉近,打破原有的教學方案,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才是一線教師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學效果顯著。
(三)利用學生好學心理培養學習籃球的興趣
模仿好學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是學生最初學習的一種方法,也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手段。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在教學中先不教具體的技術動作,而是讓學生跟著教師或者錄像中的一些動作進行模仿練習。讓學生在模仿中得到鍛煉,在模仿中摸索,在模仿中成長。然后再對動作進行細致的技術指導,糾正并且鞏固提高。例如:二年級《籃球——原地運球》時,筆者先讓學生自己原地練習,看看他們已有的原始積累。然后,通過教師示范講解,給出教學指南,指南中有動作口訣,有運球方法,有易錯提示,讓學生直觀感受教學內容。
(四)利用學生好奇心理培養學習籃球的興趣
好奇心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好奇心是少年兒童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剛接觸籃球的學生對籃球充滿好奇,讓學生保持這顆好奇心能夠激發學生認知籃球運動的原動力,課堂認真聽講,熟練掌握知識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基礎。在課堂中時刻保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好奇心,抓住學生的這份好奇心,采用新穎、靈活富有趣味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多采用學生喜歡的情境教學,創設學生能夠采納與理解的情境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籃球探索好奇心,從而直接激起學生學習籃球的熱情。教師所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教師所講的每一句語言,教師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出示的每一張學習卡片都要能引起學生的好奇的目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效果顯然就提高了。
(五)利用學生進取心理培養學習籃球的興趣
少年兒童朝氣蓬勃,好勝心強,凡事都想爭個第一,希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勝利者。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來培養其學習籃球的興趣。在課上多設計游戲,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教學比賽,以個人賽來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集體賽來鍛煉學生的團隊能力。比如:看誰傳得多,看誰傳得準,誰是神投手等游戲,讓學生不但鞏固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實時地找到學優同學,讓學生進行演示,讓他們在同學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強自信心,起到榜樣的作用。
三、 率性教育理念下小學校園學生小籃球興趣培養的策略
(一)尊重個性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籃球運動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活動。每個學生對其理解和認知是不一樣的,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接觸小籃球運動,利用教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基礎,設計相應的籃球練習方法,將規范的動作通過有效的教學傳授給學生,促進其在生活實踐中籃球運動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從生活經驗中提取知識技能,從科學實踐中改善生活積累,從而達到技術技能的科學性。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適度降低籃球的技術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進行科學創新體驗與練習,既提高了學生在籃球運動方面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和分組學習讓學生在各自的學習領域里得到提高和發展。集體學練本領過后,教師按學生完成教學內容為評價手段,并以不同顏色的粘貼為標記,最終發放與粘貼相同顏色的馬甲來區分各個組別,組別分為發展組、提高組和基礎組。發展組制定的標準為出色完成集體學習內容的同學進行拓展學習。這類同學會被發放紅色馬甲,并培養利用學習卡片自主學習。提高組制定的標準為完成集體學習內容的同學,還需要加強練習。這組同學被發放黃色粘貼和馬甲,老師關注和自主學習相結合?;A組是對集體學習有問題的,上下肢不協調的這類同學,教師要重點關注。這組同學被發放綠色粘貼和馬甲。這樣的分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有助于教師指導的側重性,并且從流動學習中一目了然學習卡片的時效性。
(二)歸納總結讓每個學生學會評價與反思
籃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運動,不但發展身心,還能培養學生之間學會溝通,學會合作,更能提高規則意識。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學會對自己以及同學進行課堂評價,找到自身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課后反思。對課堂知識點深入理解與鞏固,為下節課內容繼續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在相互評價與反思中,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并學習到責任意識,交流中溝通能力提高,社會性能力綜合體現,同學間相互幫助,互相鼓勵,找到對方的進步,學生的自信心在練習與鼓勵中不斷得到提高,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增大學習的興趣。
筆者認為,教師就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要照著自己,也要時刻照亮別人!給他們帶來好的影響和快樂的身心!筆者是一個平凡簡單的教師,用平凡簡單的愛,去感受身邊,所以筆者收獲著身邊的每一份小幸福。享受著跟學生一同播種下快樂的種子,享受著教育帶來的幸福。你會從幸福中品味出偉大,從平凡中咀嚼出成功。如果,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細小變化,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你會驚奇地發現:幸福就像花朵一樣處處開放。
(三)校園籃球比賽成果梳理
基于學校對體育活動的重視,以及校園籃球教學內容的探索,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本校在吉林省長春市各項籃球比賽中嶄露鋒芒。2009年建校以來,2016年成立校園男子籃球隊,第一次參賽沒有收獲,第二次獲得長春市第五名;2017年獲得長春市第四名;2018年以后獲得長春市籃球比賽多個第一名,目前是長春市四連冠球隊;同年被第一批次評為全國校園籃球特色校,2019年獲得吉林省李寧杯小籃球比賽3~4年級組第一名,5~6年級組第一名;2021年獲得吉林省小籃球比賽第二名,校園籃球比賽第三名的好成績。
本校李妍老師,被多次評為省、市“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年度優秀教練員稱號;指導的多名學生被長春市評為“優秀運動員”;籃球運動在校園中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偉.教育就是要保護天性、尊重個性、培養社會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7(3).
[2]于偉.“率性教育”:構建與探索[J].教育研究,2017(5).
[3]馬文輝.淺談小學生籃球基礎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
[4]李玉杰.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參與籃球的興趣[J].讀與算(新課程論壇),2016.
作者簡介:
李妍,栗屾屾,吉林省長春市,長春東師中信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