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語篇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對象。語篇有特定的意義,講述的內容圍繞著某一個主題,創建了學習語言的語境,語篇表達形式和內容良好詮釋了語篇的主題意義。引導學生探究英語語篇的主題意義,不僅能培養學習者的英語語言能力,也能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探究文章主題意義的過程中,學習者需要與文本交流,同時也與自我和他人產生互動,在這樣多元性的學習活動中,有助于開發初中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一、主題意義探究概述
在新的課程教學標準中,沒有對主題語境按照課程類別進行劃分,也沒有分別描述對具體內容的要求。但是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理念和思維模式有相應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同文章有不同的主題意義,由此形成的語境也有差異。提升初中生的語言能力,可通過探究英語語篇來實現,重點就是探究英語語篇的基本思想和主題內容。從英語閱讀的主題意義出發,通過閱讀英語文章的相應段落,能領會文章的內涵,也能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相應的體會,這也是英語閱讀的核心目標。初中學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會接觸到大量的英語語篇,并進行深入的學習,運用個人的思維和認知來理解英語文章的主題意義,所形成的理解各有差異,從而促進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充分發揮主題意義探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教育作用。
初中階段,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教學意義重大,學生對英語教師依賴性強。在英語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慢慢進入到閱讀英語文章的狀態中,期間會特別注重開發青少年的英語思維空間,經常長時間地積累和鍛煉,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將探究主題意義的學習活動與英語閱讀教學有效融合,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同時對青少年的學習需求表示尊重,促使同學們對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有很高的參與度,教師應確保學生能進行獨立思考,逐漸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教師教會學生一些學習英語的方法,并嘗試讓學生獨立學習,為日后學生獨立進行英語閱讀做好鋪墊。進行英語主題探究教學活動,不斷深入要有一個過程,期間思維能力會得到有效培養,體現發散思維的特征。一些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也有比較好的英語基礎,這部分學生在探究英語語篇主題意義的活動自由度更高,思想也更活躍,思維空間的深度和廣度都能得到有效拓展。
運用探究英語語篇主題意義的模式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系統化地學習英語知識。進行英語閱讀對學生的綜合性能力有一定要求,一篇英語文章會涉及到豐富的英語知識點。實際教學時,抓住一個主題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在一個學習模塊中逐漸掌握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技能。對文章所包含的知識點有較為充分的了解,并真正掌握。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后,對英語語篇有宏觀上的認識,完成一些細節問題的處理,有效培養青少年對英語的敏感度和觀察力。
二、初中英語閱讀問題分析
(一)學生被動完成學習任務
目前初中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不難發現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是比較被動的。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講課速度略快,有時知識的傳授缺乏條理性。學生由于積累的詞匯量有限,經常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不能有效拓展初中生的知識面,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比較少,積累的英語文化知識也非常有限。
(二)英語閱讀教學缺乏藝術性
目前學校開展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過于機械化,缺乏藝術性和美感。而實際上,英語閱讀教學可以適當突出英語文化的美感,這能起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所進行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明顯忽略了學生的喜好,也較少會關注學生的領悟效果。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單詞、短語、語法等知識要點上,這會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感到非常枯燥。另外,學生幾乎無法自由決定自己想要閱讀的英語文章,大多是英語教師準備閱讀材料,這意味著初中生的閱讀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也導致英語閱讀的美妙感大大減弱。
(三)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比較簡單,主要是以閱讀材料為依據,設置出幾個問題,學生在上課期間,會帶著問題進入到閱讀英語材料的狀態中,完成閱讀后,需要回答之前的設問。該教學方法操作簡單,有較強的適應性,絕大部分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都能使用。該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促進學生理解英語閱讀材料的本質和深刻內涵。長期使用該教學方法,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四)初中生英語閱讀水平不高
從學生層面展開分析,初中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所掌握的英語詞匯量、對英語語法的掌握情況都處于初級水平,這就意味著英語教師難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另外初中生掌握的英語閱讀技巧也非常有限,這也會制約初中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升。現實中學生閱讀英語材料,一直是從頭讀到尾,通過泛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有時會遇到少量不認識的單詞,有時會遇到大量不認識的單詞,而當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對語句意思的理解就有可能出現較大的偏差。
三、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課堂教學以探究主題意義為主軸
初中階段,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主軸是探究的主題意義。開展的教學各個環節都以主題意義為中心展開。不同的語篇形成不同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挖掘文章的主題意義。教學環節相互依托,課堂教學層層遞進,循序漸進提高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能力,能正確理解主題意義。開展英語文章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需要學生積極思考。為有效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就需要教師能夠合理設置問題,起到指引學生探究方向的作用。設計的問題最好能形成支鏈,應具備的特征是逐漸深入,且與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相適應。以主題為導向,優化問題。初中英語閱讀問題可大致分為五種,分別是信息型、理解型、應用型、分析型、評價型。圍繞著英文語篇提出的問題,體現了邏輯性、批判性以及創新性的特征。為順利解決問題,在課堂上設置討論環節,通過同學們的分析研究,最終給出正確的答案,討論期間學生的判斷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鍛煉。在探究主題意義的活動中,促進初中生深度學習,同時有效發展思維品質。75154E19-A425-4EEF-AB5B-78681ABF3EA6
(二)課堂導入環節應鋪墊好主題意義
初中階段,英語閱讀活動所使用的英語語篇篇幅長,有很大的語言容量,文章的主題意義隱藏于其中。可以在導入環節為文章的主題意義做好鋪墊,目的是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環節中有較為明晰的方向。導入環節做好鋪墊意義重大,可采用新穎有趣的導入方式,可以是提問的方式,也可以是語言搭配填空的形式,使學生能有目的有動機進入到后續的學習環節中。此時學生從導入環節就能對文章的主題意義有所體會。教學期間,使用與主題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較形象的對象,同時配合與圖片相對應的導入語言,組織學生以圖片和問題為中心進行相應的討論,討論期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引入文章要介紹的中心主題,由此完成導入環節,繼續深入揭示文章主題思想。需要特別注意教師不能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也不應直接告訴學生自己對英語文章主題意義的理解,而是應該讓學生結合自身實踐,用自己的認知去解讀文章的主題意義。要避免出現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理解文章主題意義的過程,也就是重構英語閱讀文章的主題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領會文章的信息結構和語言結構,同學相互之間交流文章的主題意義,促進初中生學科素養的有效形成。
(三)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
初中階段,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教師需做好教學切入點的選擇工作,需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密切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提高探究主題意義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吸引力。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對文章的整體有一個良好的總結,在此基礎上,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主,也可以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消除陌生感,促進初中生積極投入到英語閱讀活動中。學生對校園生活比較熟悉,英語閱讀的切入點可以是國外的校園生活。采用對比探究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對英語閱讀文章進行條理性的分析活動。除了找教學切入點以外,還可以對英語閱讀的內容進行拓展,從網絡上搜集相應的資料,保證與英語閱讀文章的主題保持一致,有效滿足初中生對英語閱讀主題內容的好奇心,引發學生思考,強化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素養。
(四)學生評價增強學習者的主體意識
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以探究文章主題意義的形式進行,會受到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成效。考慮到差異性的由來,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效果有一個比較全面而又客觀的判定,采用的評價方法不能是單向的,也不能過于簡單。教師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應通過積極與學生深度交流了解個體的具體情況,同時也要留意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感受和收獲,了解同學們在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由此判斷出學生對英語語篇所形成的理解,判斷學生的理解方向是否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變化的評價。教學評價除了教師評價以外,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也是有效的評價手段,學生在評價自我和他人的過程中,會進行反思,也積極學習他人的優點。由此可見學生的評價更容易促進學生主體意識,起到優化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作用。
總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采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也能鍛煉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促進學習者開展系統綜合化的學習活動。初中英語閱讀主題教學,采用探究主題意義的方法,能增強學習者的主體意識,體現英語閱讀的藝術感。課堂教學以探究主題意義為主軸,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切入,讓學生順利投入到英語閱讀語篇中,促進初中生進入到深度學習英語知識的狀態中。75154E19-A425-4EEF-AB5B-78681ABF3E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