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鵬程 柳紅
[摘 要]結合新時期高等醫學院校黨建實際,本文以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為切入點,將研究視角放在高等醫學院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樹立“標準決定質量”的理念,并針對支部工作內容及要求進行規范管理,提出可行的實現路徑,從而提升黨支部建設成效。
[關鍵詞]醫學院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21)06-0085-03
黨支部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本單元。作為高等醫學院校,要牢牢把握高校及附屬醫院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樹立標準理念和標準意識,以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黨的建設質量,推進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高等醫學院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現實考量
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是以實現黨的宗旨為根本目標,以解決黨內存在的普遍問題為工作抓手,通過科學標準化體系規范黨員行為,調動黨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方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具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其基本特點是把“標準”的概念運用到黨建領域,建立可量化考評的現代政黨治理體系。2018年10月28日,《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開始施行,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發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這些都是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主要政策依據。醫學院校有自身的黨建實際,通過總結黨支部工作內容、要求和程序,對支部進行規范化管理,可以提高黨支部及基層黨建的成效,推進高等醫學院校各項事業發展。
第一,支部標準化建設是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標準化為國家治理確立了規范、依據和量化指標。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將“標準”的概念,以及標準化建設原理、方法引入黨建實踐,通過可量化考評指標體系,提升黨支部建設水平。
第二,支部標準化建設是切實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現實需要。近年來,全國各省市通過建章立制,抓實高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如江蘇、浙江等省制定并落實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標準,四川、甘肅等省印發了加強省屬高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意見,上海市下發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職工、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意見等兩個文件,進一步加強對高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推動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第三,支部標準化建設是深入推進高等醫學院校各項事業發展的內在需要。高等醫學院校黨支部設置涉及醫學生、專任教師、管理人員、醫護人員、離退休人員等群體,如何貫徹落實上級黨組織的精神要求,如何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在教學、科研、醫療和管理等服務中加強示范引領,需要設立標準規范、引導和保障。同時,要積極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通過立標、對標、達標、評標,促進支部建設目標的實現,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取得高質量發展。
二、高等醫學院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困境分析
通過對本市高等醫學院校的調研,發現近年各高校推進黨支部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以下問題短板:
一是支部政治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揮。突出表現為黨員政治理論學習有待深入。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都成立了教師工作部(處、室),但堅持立德樹人、推進師德師風、醫德醫風建設等的成效不夠明顯。雖然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基本落實到位,但師生醫務員工反映,“三會一課”開展頻次雖能保證,但是“不缺數量缺質量”,形式仍然較單一,支部工作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二是支部組織設置有待進一步優化。一些學校按照教學任務安排,將不同系科、教研室人員歸屬同一支部;一些附屬醫院按照病區、樓層將臨床醫生、醫技和護理人員歸屬同一支部,由于黨員共同話題不多,支部凝聚力不強。一些學校和附屬醫院對多校區、院區同科室人員,以及臨床實習學生、住院醫師只設單獨支部,導致支部規模龐大,工作開展有很大難度。
三是支委班子配備有待進一步加強。教職醫務員工支部書記多為兼職,如何分配好業務與黨務工作是難點。學生支部中,本科生支部書記由學生輔導員等黨員教師擔任,研究生支部書記基本由學生擔任,年紀輕、黨齡短、黨務工作經驗欠缺是開展工作的短板。雖然二級院系、附屬醫院大多建立了科室核心小組,但話語權與責任不匹配,發揮作用不夠明顯。
四是支部制度落實有待進一步從嚴。目前各高校不斷建立健全基層黨支部工作制度,但尚未將制度建黨的理念灌輸到推進支部工作中去。在支部工作的推進中,一些具體環節還只停留于完成上級任務和工作安排的層面,沒有立足黨建實情、面對面了解師生醫務員工需求,影響了工作的落實。
五是支部工作保障有待進一步健全。在支部陣地建設上,考慮到醫教研場所用房緊張,多數支部沒有固定的黨員活動室。在學習資源上,支部成員多為醫藥衛生行業出身,普遍缺乏黨建思政方面的學術背景,理論學習和黨建研究的水平不夠高。在基層黨務干部的考核激勵上,雖然都已開展了支部書記述職考核制度,但如何以考促改、以考促建仍處摸索階段。
三、高等醫學院校加強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實現路徑
一是把強化支部政治功能作為首要任務。注重突出黨性鍛煉,提高師生醫務員工黨員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支部組織黨員學習黨史國史校史醫史,以加強師生醫務員工黨員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定。同時要堅持學校黨委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健康中國培育優秀醫學人才。嚴格執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增強支部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將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理想與現實相統一,突出強調政治文化的黨性特征,弘揚為學為師為醫的先進事跡,凝練和形成具有時代特點、符合醫學院校實際的黨內政治文化。
二是把調整優化支部設置作為關鍵環節。建立和完善覆蓋醫教研管學各領域的基層黨支部體系。在設置條件上,根據《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的精神,堅持應建盡建、行業相近、便于工作的原則,在學校各條線設立黨支部,規模控制在50人以內,超出規模的支部及時拆分,并適時動態調整。對于黨員處于多個校區、病區的單一支部,或分別成立支部,或合理劃分、建立若干黨小組。在設置模式上,一般按照本單位內設機構、職能部門以及教學、科研和臨床等業務科室設置教職醫務員工黨支部。根據實際需要,探索在重點實驗室、重大項目組、學科組、課題組、創新團隊、跨學科科研平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等設置黨支部,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提升支部組織力。
三是把建強支委班子隊伍作為重要支撐。突出政治標準,抓住“選優、配強、管住、用好”四環節,選優配強支部班子。在醫教研各條線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黨支部書記從教學、科研、臨床骨干中選任,一般應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鼓勵黨支部書記兼任所在單位行政職務或業務管理職務;管理條線單位的黨支部書記,一般由黨員負責人擔任。建立健全教職醫務員工黨支部書記參與工作規劃、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年度考核、提職晉升、評獎評優等重要事項的討論決策制度。完善黨支部書記履職盡責保障措施,黨務工作計入工作量,并結合實際,發放崗位津貼。此外,還要進一步暢通黨務干部職稱晉升渠道,促進其工作有干勁、提升有空間、發展有前途、事業有奔頭。
四是把抓實黨員教育管理作為有效舉措。注重把組織生活制度落實貫穿于黨的組織生活全過程。發展黨員要向一線教職醫務員工傾斜,重點做好高層次人才、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發展工作,做好醫學生黨員發展。既探索建立把業務骨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教學、科研、臨床、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又要堅持嚴肅處理不合格黨員。根據師生醫務員工黨員的特點和需求,細化學習內容、創新學習方式,讓教育緊貼實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還要加強黨員管理,增強黨員行為監督和激勵機制,對黨員身上出現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教育,對已出現的違反紀律的問題,嚴格按照程序規定處理,維護制度的嚴肅性。
五是把基本工作保障作為必要條件。加強黨建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等黨建陣地建設,建立健全黨建信息化平臺,做到有固定場所、有學習資料、有工作記錄、有專人管理、有活動氛圍。注重經驗積累和特色凝練,培育黨建工作項目和品牌,并將黨支部的黨建工作經費納入年度經費預算。明確業務工作與黨支部工作時間比例,立足高等醫學院校實際,建立健全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長效考核督查和跟蹤落實機制;實現總體要求與分類指導,典型引路與問題導向,自我提升與上級支持,示范達標與推進工作,落實責任與考核監督“五個相結合”。對已達標的基層黨組織實行動態管理,對檢查中發現未達到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的,要重新列入未達標基層黨組織進行管理。
此外,要抓好高等醫學院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還應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組關系:
首先是“標準”與“標準化”的關系。標準在概念上屬于靜態的范疇,而標準化則是不斷推進和完善的過程。要把握好這一靜一動的關系,認真落實好中央對高校、公立醫院黨支部建設的要求,同時要認識到支部標準化建設不能一勞永逸,要圍繞黨支部建設標準內涵的深化,提升支部工作質量。
其次是“定量標準”與“定性標準”的關系。對標建設指標,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既要借鑒醫學作為自然科學講求實證精神,通過基礎數據反映工作成效,又要堅持不“唯量化論”,防止矯枉過正。
再次是“統一性”與“差異性”的關系。明確高等醫學院校黨委履行抓基層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統一部署、統一要求、統一落實。根據教學、科研、醫療、管理和學生等條線黨建工作的特點,強化對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分類指導,為醫學院校改革發展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
作者葛鵬程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組織員,柳紅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醫學院黨總支組織委員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