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笑

摘要:目的:評估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治療中應用家庭護理的臨床使用價值.方法:將2020年6月至12月我院精神分裂癥患者9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家庭護理。對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比較分析。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治療中應用家庭護理可以取得顯著成效,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及其家屬的疾病知曉度、生活質量。
前言
精神分裂癥通常病因不明,病程長,近5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作一年后仍會復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會顯著降低?;颊呓洺J褂盟幬镏委?。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有所緩解,可以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家庭療法,以更好地避免疾病的復發。需要有效地護理預。在家庭護理中,患者家屬對疾病了解甚少,往往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效果。家庭護理是近年來一種新的護理方式。它強調家庭和諧的重要性,強調家庭成員參與病人護理,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為了評估家庭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價值,對 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該研究所接受治療的 94 名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該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4例納入研究,在隨機數表法下分為兩組,每組47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家庭護理。對照組,男21例、女26例;年齡18-55歲,病程時間在4個月—6年,觀察組男22例、女25例;年齡18-53歲,病程時間在3個月—6年,平。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18歲;疾病處在恢復期;患者攜帶一名家屬參與該次研究,配合度良好;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嚴重軀體疾病者;血液疾病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前提是患者接受常規轉診指導,包括飲食、作息、用藥等方面的注意事項,要求患者定期復診,并要求每六個月隨訪一次。
觀察組接受居家護理:成立居家護理組。 在護士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對家庭護理團隊的成員進行了培訓和教育,以解釋患者在護理家庭中的感受、目的和角色。 制定家庭護理函,包括藥物指導、角色培訓、作息指導、飲食衛生、疾病教學等,必須由家屬及家屬簽字確認開展多種形式的疾病教育出去。包括分發健康指導、視頻教學等,采用一對一培訓,1-2次/月,40-60分鐘/次。社會角色教育。指導患者家屬陪伴患者,嘗試生命運動,如 購物和晚餐,讓患者逐漸嘗試接觸人群,每周2-3次,讓患者培養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引導患者穿衣、刷牙、上廁所、起床,使患者能夠獨立生活,早日康復。告訴患者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采用戶外模擬社交技巧,幫助患者逐步融入社會群體,護士積極與患者交流。 按照說明操作。工作人員每月上門隨訪,檢查患者治愈情況,隨訪前仔細了解患者資料,分析患者心理狀況和習慣,檢查患者用藥情況,糾正和指導患者家屬如何護理患者。
2結果
2.1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知識評分
對比干預前,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知識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家屬健康知識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評分均小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BPRS評分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殘疾程度高、病因復雜的遷徙性疾病?;颊咂毡橛幸钟簟⒈瘋炔涣记榫w。精神分裂癥作為臨床常見疾病,近年來呈上升趨勢。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性格逐漸改變的疾病。常見的癥狀是行為障礙、情緒障礙和思維障礙。 該病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令人信服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基本上已經失去了精神癥狀并獲得了洞察力。但隨著患者意識的痊愈,患者會有更多的不好的情緒,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擔心被家人拋棄等等。常規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并不理想,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整體護理質量。 家庭護理以患者的健康為主體,幫助患者恢復和重建社會功能,這對滿足患者的真實需求和改善病情具有重要價值。 家庭護理強調以患者及其家屬為中心,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恢復和重建能夠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鼓勵護士不斷更新知識的社會功能,有利于激發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真實需求,改善病情,具有重要價值。
家庭護理可以充分調動患者家屬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溝通效率,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尊重和關懷,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任。 有效的溝通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通過有效的溝通,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協作?;颊呒覍俅蠖鄬膊≈跎?,受到社會的歧視和冷漠,導致多數家屬處于壓力狀態。綜上所述,家庭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運用具有使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玉紅, 史春玉. 社區家庭訪視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的影響[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 2016(6):00136-00136.
[2] 李春梅, 王紅, 王敏麗. 淺談精神疾病的家庭護理[J]. 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 2009, 18(9):2.
[3] 付素華, 程闖. 社區干預對精神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 中國民健康醫學, 2003, 15(011):698-698.
[4] 黃娟. 淺談精神病病人康復期的家庭護理[J]. 健康之路, 2013, 000(012):340-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