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艷
書面表達是初中英語中考的重要題型,是一種反映學生表達、傳遞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語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語言測試手段,同時也是用于測試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知識活用能力的一項綜合性試題。它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然而,根據我的學生的書面表達情況,我發現學生的寫作水平比較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受漢語影響,句子結構有誤
很多學生受到漢語的影響,總是把句子按照漢語的習慣去寫,最終就成了我們口中的中式英語。
(二)詞匯貧乏、搭配不當
很多學生平時不注意詞匯的積累,寫作時寫不出來,生搬硬套,最后的句子中有很多的詞語搭配不當問題。
(三)對文章脈絡把握得不夠
大多數學生在寫作時不會運用連接詞,只把幾句話進行簡單的拼湊,結果寫出的文章條理不明確、脈絡混亂、表義不清晰,往往不知所云,讓人無法理解。
(四)語法知識掌握不清晰
除去詞匯量的積累之外,英語寫作必不可少的另一基本要素就是語法。初中學生英語作文中的錯誤,多半是語法錯誤。多數學生寫作中的語法運用不規范,句子結構顛三倒四,表達的意思不清楚,大部分都是“S+V+P”或“S+V+O”這樣的簡單句型,甚至還有學生連簡單句都不會,更別說復合句了。
因此,結合教材的內容,我在教學中探索了關于學生的寫作訓練。
一、幫助并引導學生真正掌握英語詞匯
初中階段是學習英語過程中記憶單詞的一個關鍵節點,只有不斷地積累詞匯,在寫作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但在背單詞的過程中要注意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用。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將單詞記憶得滾瓜爛熟,但是不會使用這些單詞的情況,更別說運用到寫作中去。因此,只有通過反復不斷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單詞。
二、活用詞句
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對英語寫作具有一定的害怕心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難的方法,用簡單的詞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構成作為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起點,引導學生從對單個句型的掌握,逐漸過渡到多種句型的混用,直到學生能連貫自如地表達思想。一句多譯,句型轉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關鍵。總的來說,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詞、句作為材料讓學生訓練,使學生樂于接受,輕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三、加強語法的訓練
語法的運用是英語寫作的基本要素。想要提高這方面的能力,讀語法書是一個辦法,學習別人的文章是另一個辦法。還可以將以前寫的作文經常拿出來看,深刻地反省自己的各種錯誤用法,每次都能發現新的錯誤。總的來說,問題會越來越少,而且對語言的敏感度會逐漸增強。
四、強調寫作內容的訓練
對于初中英語寫作訓練的安排上,應該以難易進行層次劃分,以循序漸進為梯度,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寫作內容的設置,以達到步步提高、從易到難的寫作訓練效果。如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英語短文體裁非常多,有請假條、記敘文、日記、便條、失物招領、書信、通知、招聘啟事、廣告等。這些寫作內容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學會這些后,實用意義也很強。基于此,對于此類內容我們是按周進行訓練的。如在七年級的學生完成Units1-3的學習后,當其掌握了介紹自己與他人的英語表達方法,對于相關的英語姓名、年齡、年級、愛好等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后,就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綜合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就自己的周末活動進行英語寫作練筆。而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寫作訓練基礎后,就可以把改寫與擴寫納入到寫作內容中來,要求其跳出原文的第一、二人稱對話,用第三人稱來轉述其對話大意等等。而九年級的學生就可以要求其進行英語日記或者周記的寫作任務布置。
五、巧用單元話題
新目標英語中的單元內容涉及的話題十分廣泛,難易程度適中,適合學生進行寫作,例如對課文中的故事進行改寫、縮寫與仿寫作文,這樣既訓練學生的寫作,又鞏固已學的課本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學生用英語思維。
1.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話
對話是在一定情境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境,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尋找語言材料與生活的結合點,創設真實的口語交際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自運用語言的經歷來掌握該語言的交際功能和運用場合。我們教材中的許多話題“購物”“野餐”“打電話”“生日聚會”“旅游”等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模擬真實情境,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增強了學生的語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寫作打下了基礎。
2.?讓學生口頭復述課文
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做思維導圖,然后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口頭復述課文,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訓練,既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和口頭表達的交際能力,也為筆頭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用英語思維
在學生的書面表達中,最具代表性的錯誤就是中文式的英語。原蘇聯外語教學心理學家別亞科耶夫指出心理語言學的根本原則:掌握外語的過程,就是學習用外語來思維,也就是掌握用外語來形成和表達思想的手段和能力的過程。否則就學不懂英語。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呢?
一是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來進行交流與溝通。二是經常性地給學生作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三是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固定用法,經常性地做些漢譯英的練習,注重一句多譯,這對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大有幫助。
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書面表達水平的提高最終要通過不斷的寫作實踐才能實現。在寫作訓練中,教師應及時、細致、耐心地給出反饋意見,讓學生在改寫過程中實踐寫作技巧,激活頭腦里所儲存的知識。按照語言學習規律,整個寫作訓練過程應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由易至難,由簡及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