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婷
我參加工作這幾年一直在鄉鎮教書,發現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比較差,于是我做了我分析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沒有閱讀習慣,閱讀量很少。我處在的村小,很多學生家庭條件差,父母多在外地打工,無暇顧及學生的學習,也不會買課外書給小孩。即使父母在身邊的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也低,很少會幫學生買課外書。久而久之學生就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作業中的閱讀難題也不愿意思考。
二是閱讀興趣單一。學生喜歡閱讀魔幻類小說或者搞笑漫畫,它們占了學生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這些書缺少哲理的思維和人性的閃光。
三是課外閱讀時間少。大部分學生回到家很少會主動看書,大多出去玩或者看電視玩手機游戲,用來閱讀的時間很少。
四是閱讀消費少農村學生閱讀的觀念低,用來買零食玩具的錢遠高于買課外書。這些種種原因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閱讀的能力,于是如何培養農村學生閱讀習慣自然而然成了我要研究的選題。我所要達到的目標一是讓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愛積累。
培養學生愛閱讀的習慣,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呢?
一、立足課堂,教師課內指導,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介紹要學習的課文內容,或者用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吸引學生,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如二年級語文課文《曹沖稱象》,我們可以采用啟發談話導入: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有一次,有人送他一頭大象,他很高興,就帶著官員和兒子一同去看大象。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那你們見過稱大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象的故事。這樣誘發學生思考,提高了他們閱讀的興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在網上有很多優秀的閱讀短文,教師也可有針對性的找一些,上課的時候用PPT展示給學生,教學生如何精讀,默讀,在哪可以快讀瀏覽,在哪要細讀。閱讀多了,學生自然會掌握閱讀方法。
二、班級營造閱讀氛圍
在班級墻壁上張貼讀書標語,如:“讓讀書成為習慣,讓生活溢滿書香。”“快樂閱讀幾小時,開心進步每一天。”讓教室的每一面墻都傳遞著閱讀的信息。在班上設立一個讀書角,學生想看書都可以到讀書角借閱,還可以交換讀書,這樣擴大閱讀量。教師可以每個星期對學生借閱的信息進行統計,表揚愛讀書的學生。并且每星期可以安排一節課進行閱讀心得交流,把學生這個禮拜看的書學到的知識進行交流,提高學生愛閱讀的興趣。
三、課外輔導,推薦閱讀書目
小學階段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喜歡神秘、冒險、刺激、勇敢的人物。針對不同的年級的學生推薦閱讀書目,讓學生讀好書。低年級給學生推薦圖文結合的書,如《小故事大道理》、《我要做個好孩子》等。高年級給學生推薦富有哲理有豐富意義的書。如《神筆馬良》、《昆蟲記》、《魯濱遜漂流記》等。基于農村學生家庭條件有限,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學校需要提供好的條件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備好一本記錄本,把看到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讀書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積累多了語文素養就不知不覺提上來了。
四、積極開展親子共讀活動
一個家庭的閱讀氛圍,學習意識和習慣會對小孩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想要全面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家庭的教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師通過積極地與家長溝通,提高農村家長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家庭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角色,積極倡導親子共讀活動。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通過手機通話聊天交流讀書心得,父母在身邊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也可以和小孩一起閱讀,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家長讀。有家長的陪伴學生閱讀興趣會更高,而且教師可以每個月根據閱讀量和閱讀心得評一次“書香家庭”鼓勵家長陪同小孩一起讀書。
由于城鄉差距,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我希望能夠用我的耐心和責任心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取得更好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A].于坤.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2].淺談農村小學生閱讀習慣養成及實效性方法[A].楊桂芳.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