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堂

本期客座總編輯
張麗曉: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國際部主任
《檢察風云》(以下簡稱《檢》):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國內防爆技術研發的領軍人物,您提出的建議是不是大都和您所在的研究領域有關?
張麗曉(以下簡稱“張”):是的。每當發生火災時,在撤離火場的人流中,人們總能看到新聞聯播或網絡視頻上消防救援隊員冒著生命危險“逆行”救災的身影。在這“最美逆行者”的背后,是令人心疼的犧牲和付出。早在2018年全國人代會上,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我就把防爆科研成果帶到了會上,無論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還是準備相關建議材料,我都盡力做到一絲不茍、嚴謹對待。
我所在的“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可謂國內防爆技術研發的領軍者,多個“國字頭”檢驗機構和實驗室都設在這里。我和同事不僅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還與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建立了相互接受試驗結果的國際業務合作。經過我們幾代防爆人多年艱苦努力,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國際認證中心于2014年在荷蘭成立,它是國內外唯一可以頒發中國防爆產品合格證書和國際兩大通用證書(即IECEx認證和歐洲ATEX認證)的機構。“三證合一”幫助更多國內企業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更輕松地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我是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所以提出的建議大多和自己研究的領域有關:比如我特別關注消防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問題。我們研究所成功研發出了防爆消防“一車兩人”項目,其中“一車”即防爆消防車,“兩人”即防爆偵檢機器人、防爆滅火機器人,兩者組合后可以適應各種火災爆炸現場,以降低消防人員受傷的概率。這套組合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目前在世界上也是獨有的,我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一組產品,用來自河南的智能制造保護廣大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這一建議目前已引起相關部委的關注。
《檢》:《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一年多以來,展示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在國際防爆技術交流活動中,您對這部法律的出臺有何感受,在落實的過程中有哪些建議?
張:我認為,這一法律不僅有力保護了外商的合法權益——國外的投資和收益可以依法自由進出、對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在我看來,要實現高水平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就必須放寬市場準入標準,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企業一視同仁。隨著這部法律的頒布,迎來了外商在華投資的新熱潮。
我長期從事行業對外交流工作,我所在的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是我國唯一專業從事防爆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先后與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的科研實驗機構建立了對等的科技合作關系。我們按照習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部署,通過技術交流,已成功引進國際先進的消防車技術,同時也把中國防爆產品帶到了國際市場。這部法律實施近兩年,已經吸引了一大批外商投資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涉及防爆產品的外資企業達到300余家,如ABB、西門子等都是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的客戶。
就這一法律的落實而言,我建議:一是出臺相關細則以及配套文件。由于外資企業的特殊性,現有的《勞動法》《勞動者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不可能解決所有的涉外企業職工權益保護問題,建議將用工管理、勞動者權益保護列入其中。二是進一步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設立司法服務部門,為我國外交工作、重大國際戰略提供法律服務,妥善處理好涉外商投資案件辦理,提升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影響力。三是建議配套出臺有利于促進中外企業之間在多領域深化交流合作的政策。四是建議相關細則中增加一項“如何做好外企投資全過程中合理的商業秘密保護措施”,要對中外合資科研項目的內控制度審查,審查要針對技術骨干變動,有無防止正在研究的技術的項目和財產流失的有效措施,以免人才、技術、設備、儀器隨之流失,項目隨之流產。建議企業和科技人員及時掌握國家有關科技人員管理和商業秘密保護的《專利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明確哪些是國家允許和鼓勵做的,哪些是國家禁止做的。
《檢》: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和交織的情況下,各國人民捍衛生命健康的呼聲更加強烈,對合作共贏的追求更加堅定。作為大型企業部門領導,你們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的建議?
張:前不久,我在北京出差時學習了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強調,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每一個負責任的科技工作者都必須以信心、勇氣、擔當,回答時代課題,作出歷史抉擇。
我是南陽防爆(集團)電氣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人員。作為基層全國人大代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第一時間向南陽紅十字會捐款,共同抗擊疫情。同時,我們研究所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負責疫情防控統籌協調等工作,登記排查,內防擴散、外防輸入,主動擔起責任。
去年5月,在和南陽市屬企業“首席服務官”、南陽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薛長義一起深入企業調查摸底中,我們發現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因封城、封路、封廠,許多企業存在無法開工、無法貸款等實際難題。我們向南陽市委、市政府詳細匯報了企業復工遇到的困難,很快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經企業“首席服務官”和人大代表的協同推動,南陽市臥龍電氣集團南陽防爆、南陽一通防爆電氣等1800多家企業分批復工復產,逐步走出困境。與此同時,西奈克消防車輛制造有限公司(由牧原集團和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合資成立)收到湖北省商請將“普通救護車”改造為“負壓救護車”的科研任務,我所迅速成立專班技術攻關組,在限行政策持續收緊的情況下,開啟全天24小時三班倒生產模式,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僅用21天時間就交付了首批13輛負壓救護車,作為捐贈物資送往武漢參加抗疫。
綜上,我的建議是:首先,堅持創新驅動。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挖掘疫后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發展。其次,要在應對疫情挑戰方面相互助力。加大疫情防護服、消防車、消防機器人等新產品研發、生產合作力度,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最后,政府應加大出臺小微企業扶持等政策力度。企業生產都是有鏈條的,雖說許多大中型企業正常生產和出口創匯了,但還有不少小微企業不得不捂緊口袋,有些供應商面臨資金斷鏈、生產物資采購供應不夠暢通、采購的物資缺乏運輸渠道、生產不能正常進行等困難。因此很多小微企業的經營受疫情影響較大,面臨成本高、固定開支大、現金流壓力大等難題,希望政府盡快出臺減免稅收、發放無息貸款等相關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