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陽

許宗衡的“雙面”人生(圖/網絡)
時年54歲的許宗衡,湖南湘潭人,20世紀70年代曾是湖南衡南縣一名農場知青,后到湖南省交通學校學習汽車專業,畢業后進入衡陽汽車修配廠成為一名技術員,很快升職為處級干部,從此離開技術崗位邁入政壇。1977年,許宗衡進入衡陽市經委,次年調衡陽市委組織部,從干事、副科長、科長一路升至組織部部長。1990年,35歲的許宗衡擔任衡陽市委常委,享受副廳級待遇。3年后,他卻“放棄”這個令人羨慕的職位,南下深圳,在深圳市委組織部任干部培訓處處長。正當官運亨通春風得意之際,許為何執意南下,并且降級為處長?在深圳官場,許宗衡的這段經歷一直成謎,公開的說法是“奉調前往深圳特區”,顯然這樣的“調動”并不符合情理。2009年6月,許宗衡在深圳市長的位置上黯然落馬,他的這段經歷也隨之浮出水面。
一位曾參與辦理許宗衡案件的紀委人員披露,許當年有些落魄,由于早年鋒芒畢露,加之沒有受過正規本科教育,許宗衡在衡陽一直受人排擠,但他深受當年深圳一位官員的賞識,于是他決定南下深圳。20世紀90年代,許多外地干部要求調入深圳,但當地的編制緊缺,競爭很激烈,被降級使用很普遍,部分外地干部甚至降兩級也愿意留下來。“降級使用比較正常,但從副廳級的常委到處長的轉折確實需要勇氣”,一位深圳市委組織部的官員說。事實上,從許宗衡后來的官場軌跡看,這恰恰成了他日后升遷的臺階。
1993年,許宗衡離開湖南,開始他在廣東的政壇生涯。南下后的許宗衡最初只是一名深圳市委組織部的處長,但經過 1994至2000年這段時間,在深圳出版系統與市委黨校領導工作的鍛煉,2000年初,許宗衡重新回到深圳市委組織部后直接被提拔為“二把手”,并很快擔任深圳市委組織部長,同時成為深圳市委常委。2003年,許宗衡再次晉升,他離開組織系統,進入深圳市政府任常務副市長,2005年任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黨組書記。許在深圳官場實現了“三級跳”。
與黨務系統不同,政府系統是以抓經濟、城市管理為主,能成功跨越這兩個系統,實非易事。有人說,許宗衡當選市長,實現了從黨務系統向政府“一把手”的成功跨越,是廣東省的第一人。從汽車修配廠的一名中專技術員,到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特區市政府的一把手,同時還被選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屆廣東省委委員,許宗衡多年來政壇生涯一路坦途,人稱“低調的黑馬”。主政深圳期間,許宗衡一直推行“強勢政府”,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深圳樓市低迷,許宗衡在爭議中高調宣布深圳不會出臺政策“拯救樓市”。此外,許力促深圳官員接受審計評議,讓一批審計不合格的官員直接下崗。
許宗衡的“雙面”人生在官場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2006年初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上,許宗衡承諾,會完成好本屆政府的使命和各項承諾,不留敗筆,不留遺憾及罵名。“穿小立領、個子很矮。笑瞇瞇地聽你說話,輕易不說自己的想法”,深圳當地一位資深記者這樣描述他第一次見到許宗衡的印象,“感覺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一天可以在不同的場合出現,總是慷慨激昂地講話。喜歡講一些斬釘截鐵的話,給人一種敢作敢為的印象”。
2007年3月,在深圳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記者會上,許宗衡表示:“要做一名清廉的市長,一名有愛民之心、傾聽民意、關注民生、為民解困的市長,一名勤勉、勤政的市長,一名對城市發展重大問題有思想的市長。”主政深圳期間,許宗衡以硬派作風示人,多次力促深圳官員接受審計評議,讓一些官員有危機感。許宗衡當市長之初曾提及“清、明、勤、思”四個字,確實迷惑了不少深圳市民,認為他是一個清政為民,務實能干的市長。2009年初的一次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上,許宗衡還發誓“不作秀、不忽悠”,再次承諾“做一個清廉的市長,不留敗筆、不留遺憾、不留罵名”。
那么,許宗衡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其實,在背地里,許喪失底線,置黨紀國法于不顧,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大肆收受巨額賄賂;為其親屬經營活動謀取私利;買官賣官、生活腐化。隨著官位的步步高升,許心中貪念越來越重,最終使自己身陷囹圄。2009年6月,許宗衡這匹“低調的黑馬”高調地落馬。深圳市民驚訝之余,甚至將其稱為官場“雙面人”。許宗衡有一個情婦,許花費數百萬元為情婦購買高檔商品房、寶馬轎車、高檔手表……千金買取佳人歡心。這個情婦時常在許的耳邊表示:“不破壞你的家庭,不給你添亂。”許宗衡案發后不久,此情婦即被有關部門監視居住。
2009年,在許宗衡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突然涉嫌嚴重違紀受到調查,震驚整個深圳官場乃至全國。2009年6月5日,原定出席第十一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的許宗衡沒有到會,其被“雙規”一事遂流傳開來。后據官方消息稱,許宗衡夫婦是6月5日凌晨從家中被帶走的。據悉,許被帶走前沒有任何異常,頻繁出席公開活動。根據深圳媒體報道,就在4日,許宗衡出席了與某公司的簽約儀式,下午會見客人,還主持了市政府常務會議。2日,他與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進行了座談。
2009年7月17日,廣東省委十屆五次全會通過決議,許宗衡涉嫌嚴重違紀,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有關規定,決定撤銷其十屆省委委員職務。同年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有關報告,許宗衡被依法終止代表資格。2010年8月,中共中央紀委對深圳市委原副書記、市長許宗衡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經查,許宗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違反廉潔自律有關規定,收受巨額禮金禮品,為其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賣官,生活腐化。
許宗衡案牽涉政商兩界人物。深圳市龍崗區委原書記余某良、深圳市龍崗區政協原主席陳某興均向許宗衡買官;涉及的商人有黃某達、深圳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某民等人,涉及建設用地規劃調整、土地糾紛、債務重組、子女入學等事宜。許宗衡還先后為某集團醫藥物流建設用地、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建設用地調整規劃、深圳市某磨料磨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購買廠房用地等提供幫助,并分別收受賄款。
在深圳灣填海區白石路與深灣五路交會處西南方向,有一塊被掩在圍墻內的土地雜草叢生。在城市規劃里此處被標為“九號地塊”,圍墻一側是法式風情高端住宅區。這里是深圳市區三大豪宅片區之一。附近的人少有知道這里是“某紅樹灣”所在,更少人知道“九號地塊”與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之間的“關系”。在變更該塊土地規劃及廣東省某集團有限公司總部遷入深圳等事項中,許宗衡為之提供幫助,先后三次共收受該集團董事長黃某達港幣1500萬元。深圳的土地資源有限,歷經30多年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更加緊缺。由土地滋生的腐敗是城市發展的痛病之一,許宗衡也不免落入土地腐敗的魔咒。公訴人說,許宗衡受賄案中最大一筆賄款,即廣東商人黃某達給予的1500萬港元,占受賄款總額的46%,時間為2006年至2007年。
2009年10月25日,深圳市紀委證實,余某良和陳某興亦因涉嫌違紀被調查。兩人皆向許宗衡買官。司法材料顯示,2004年至2009年,許宗衡利用擔任深圳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市長的職務便利,為余某良職務升遷提供幫助,先后六次收受余某良給予的港幣120萬元。現年52歲的余某良,系廣東博羅人。2003年之前,余某良歷任深圳市寶安區委常委、黨組副書記、副區長。2003年任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等職,2005年后任龍崗區代區長、區長,并于2007年4月升任龍崗區委書記。其買官事宜,正發生在由代區長轉正及升任區委書記期間。龍崗區是深圳市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基地、物流產業基地以及金融產業基地。2011年舉辦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主場館、大運村和主新聞中心所在地均在龍崗區。
另一個買官者陳某興是深圳本地人,升任龍崗區政協主席7個月后即被免職。其曾擔任過龍崗區副區長、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2009年4月,57歲的他出任龍崗區政協主席。辦案人員披露,陳某興買官的時間跨度更是長達9年,從2001年至2009年,從許宗衡擔任深圳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開始。在此期間,許先后9次收受陳某興給予的港幣66萬元、人民幣8萬元。
除土地和官位之外,許宗衡案的請托事項還涉及戶籍遷移、子女入學等。2002年至2009年,許宗衡為深圳市某高新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朱某順家庭戶籍遷移、子女入學、公司產品推廣、承接工程等提供幫助,先后12次非法收受朱某順給予的港幣590萬元、美元3萬元。在幫助陳某武進入某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事項上,許宗衡先后4次收受陳某武港幣20萬元、人民幣20萬元。
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4月21日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市長許宗衡受賄案。鄭州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許宗衡在深圳任職期間,先后多次收受相關人員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3318萬余元,應以受賄罪追究許宗衡的刑事責任。法庭上,公訴機關出示了有關證據,許宗衡的律師出庭為其進行了辯護。上百名群眾代表、媒體記者和許宗衡的親屬旁聽了庭審。
2011年5月9日,備受民眾矚目的許宗衡受賄案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許宗衡犯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2001年至2009年,許宗衡利用擔任中共深圳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市長的職務便利,為廣東省某集團、深圳市某高新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龍崗區委原書記余某良等9個單位或個人在變更土地規劃、承攬工程、職務升遷等方面謀取利益,先后63次收受相關人員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3318萬余元。案發后,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
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許宗衡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許宗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鑒于許宗衡在案發后主動交代了有關部門尚不掌握的部分受賄事實,具有坦白情節,認罪態度較好,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對其判處死刑,可不立即執行。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一審宣判后,許宗衡沒有提起上訴。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來首個落馬的行政官員,許宗衡案可謂教訓深刻,影響深遠。客觀地說,許宗衡是深圳市改革開放的重要決策人之一。深圳地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許宗衡在任時曾因致力于推動關內外一體化,發展深圳經濟等受到肯定。然而,正如辦案檢察官指出,事實上,深圳不僅在市場經濟改革中擔當排頭兵,也是改革的試驗田,其發展和變動備受矚目。作為這里的第九任市長,許宗衡自身的貪腐再次暴露出行政權力過大、人事制度缺陷、官商同盟、監督失范等多重問題。這既是許宗衡個人主觀上底線崩潰所造成的悲劇,也是本案的深思所在。此案的另一個警示作用:在用人選人上一定要全面考察,嚴格把關。許宗衡貪腐長達十年之久,屬邊貪邊升,教訓深刻。
(文中除許宗衡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