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關于后發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觀點及其現實意義

2021-02-09 00:30:35吳英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1年22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摘要】馬克思在其理論建構的中前期主要關注西歐先發資本主義國家,從歷史發展規律的視角論證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隨著俄國在農奴制改革后如何進一步發展問題的提出,馬克思將研究視野拓展到非西方的后發國家的發展上。馬克思首先肯定后發國家可以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并具體提出這種過渡需具備的條件。正是在馬克思相關論述的指導下,俄國率先通過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以后又有中國等后發國家實踐了向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發展,使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闡發和實踐的諸種相關思想,為科學社會主義步入新的階段夯實了基礎。

【關鍵詞】后發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 蘇聯的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 D6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22.008

馬克思有關后發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可能性及相關條件的論述

馬克思在其理論建構的中前期主要將精力集中于對西歐先發資本主義國家的研究上,從歷史發展規律的視角論證了資本主義向更高級社會過渡的歷史必然性。隨著作為后發國家的俄國如何發展問題的提出,馬克思將研究視野拓展到非西方社會即后發國家的發展上。19世紀中后期的俄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農奴制出現普遍危機、資本主義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仍然存在土地共有的農村公社,呈現非資本主義發展的可能性。在這種狀況下,俄國知識階層就俄國社會的發展道路問題產生了激烈爭論。以米海洛夫斯基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崇拜者”(馬克思語)極力主張摧毀農村公社,發展資本主義。以查蘇利奇為代表的激進改革派則主張避免走資本主義道路,在保存農村公社的基礎上走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道路的擁護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曲解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論述,硬說連馬克思本人都認為必須先發展資本主義社會,而后才能向社會主義過渡。面對現實提出的問題,馬克思開始研究俄國問題。他50歲時自學了俄語,并達到熟練閱讀水平。經過研究,他寫作了一系列重要文獻,探討像俄國這樣保存著農村公社的后發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問題。其中,包括研讀柯瓦列夫斯基關于公社土地所有制的著作所做的長篇筆記,還有《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包括初稿和復信),以及馬克思、恩格斯1882年為《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寫的序言。

首先,馬克思肯定作為后發國家的俄國有可能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而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他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明確指出,他同意車爾尼雪夫斯基所主張的俄國“發展它所特有的歷史條件(指農村公社的廣泛存在——引者注)的同時取得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部成果,而又可以不經受資本主義制度的苦難”[1]的觀點。并且,他堅決反對米海洛夫斯基對他觀點的誤解,“他一定要把我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它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以便最后都達到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每個生產者個人最全面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但是我要請他原諒。(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盵2]這一觀點在馬克思后來《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的初稿中有類似的表述:農業公社“和控制著世界市場的西方生產同時存在,就使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把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成果用到公社中來”。[3]而且,馬克思強調俄國選擇自己發展道路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俄國繼續走它在1861年所開始走的道路,那它將會失去當時歷史所能提供給一個民族的最好的機會,而遭受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一切災難性的波折?!盵4]

其次,馬克思關于后發國家有可能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設想,并沒有停留在僅僅指出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而是對實現成功跨越的條件都一一作了分析。因此,馬克思關于后發國家向社會主義直接過渡的觀點絕非烏托邦式的空想,而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現的可能性。根據馬克思的理論設想,俄國作為后發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其一,需要汲取先發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生產力方面所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后發國家在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上大大落后于先發國家,因此,后發國家通過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同時,由于同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的先發國家并存,因此,后發國家在發展生產力時可以便捷地借鑒和吸納先發國家已經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俄國不是脫離現代世界孤立生存的。……正因為它和資本主義生產是同時存在的東西,所以它能夠不經受資本主義生產的可怕的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積極的成果。”[5]這個條件是馬克思設想的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道路成功諸條件中最重要的。之所以這樣講,一是因為這是一個高度濃縮性的概括,其具體內涵需要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予以確定;二是因為正是在這一問題上的認識失誤給社會主義的實踐帶來慘痛教訓。

其二,需要對農村公社進行民主化改造。由于農村公社和農民長期委身于沙皇專制制度之下,發展自身、掌握自身政治和經濟命運的自覺性不強,需要通過民主化改造以提高其覺悟。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俄國的‘農業公社’有一個特征,這個特征造成它的軟弱性,從各方面來看對它都是不利的。這就是它的孤立性,公社與公社之間的生活缺乏聯系,……這種與世隔絕的小天地就使一種或多或少集權的專制制度凌駕于公社之上。”而進行民主化改造的具體措施就是:“也許只要用各公社自己選出的農民代表會議代替鄉這一政府機關就行了,這種會議將成為維護它們利益的經濟機關和行政機關。”[6]公社之間交往的加強與農民能夠真正選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機關,無疑都是以農民物質生產能力和道德修養水平的極大提高為前提的。

其三,需要有俄國革命,以免農村公社遭受資本主義發展的破壞。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這種農村公社是俄國社會新生的支點;可是要使它能發揮這種作用,首先必須排除從各方面向它襲來的破壞性影響,然后保證它具備自然發展的正常條件。”[7]“如果革命在適當的時刻發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來以保證農村公社的自由發展,那么,農村公社就會很快地變為俄國社會新生的因素,變為優于其他還處在資本主義制度奴役下的國家的因素?!盵8]

從以上的論述可知,馬克思不僅肯定作為后發國家的俄國有可能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且為這種跨越所需具備的條件作了預設。但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條件都是馬克思所作的原則性設想,至于具體如何運用,需要后發國家在自身的過渡實踐中探索。并且,因為這是一種無前例可循的偉大實踐,它往往會經歷在實踐中付出代價、在經驗中學習、逐步找到正確路徑的過程。

蘇聯和中國探索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踐經驗與教訓

在將馬克思關于后發國家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觀點運用于俄國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俄國是否有可能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認識問題。列寧對這個理論問題的認識有一個演變過程,這可以從他同俄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由觀點一致到產生分歧和爭論的情形中辨析到。

最初受馬克思有關先發國家資本主義經歷充分發展而向社會主義過渡思想的影響,列寧和普列漢諾夫都反對激進民粹派有關俄國非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設想,而且都是以資本主義的普遍必然性和不可跨越性作為主要的理論依據。列寧批判激進民粹派的由農村公社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觀點的理論依據在于:“在俄國,象在任何資本主義國家一樣,只有雇傭工人同資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才是實現社會主義的途徑。”[9]而且,“只有資本主義發展的高級階段,即大機器工業,才能造成進行這場斗爭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和社會力量。在其余一切地方,在資本主義發展的較低級形式下,這種物質條件是沒有的?!盵10]但是,到十月革命前夕,他們之間卻產生了根本性的分歧。普列漢諾夫仍然堅持原來的理論觀點,認為俄國既然只有充分發展資本主義才能進入社會主義,就不應該在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之前去發動社會主義革命。他曾形象地寫道:“俄國歷史還沒有磨好將來要用它烤成社會主義餡餅的那種面粉。”[11]而此時,列寧已不再強調他和普列漢諾夫一致反對激進民粹派時所堅持的那種理論觀點,而是強調既然工農大眾已經再也不能容忍沙皇統治,就應當機立斷領導工農大眾推翻沙皇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對此,列寧是從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角度予以論證的:“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俄國能夠表現出而且勢必表現出某些特殊性,這些特殊性當然符合世界發展的總路線,但卻使俄國革命有別于以前西歐各國的革命,而且這些特殊性到了東方國家又會產生某些局部的新東西。……既然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雖然誰也說不出這個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樣的,因為這在各個西歐國家都是不同的),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制度的基礎上趕上別國人民呢?”[12]這樣,列寧就從理論上論證了在后發國家發動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合理性。

在實踐中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之后,列寧領導的社會主義政權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列寧將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界定為蘇維埃政權加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制度。他將共產主義界定為“共產主義=蘇維埃政權+電氣化”;[13]將社會主義界定為:“樂于吸取外國的好東西: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盵14]從列寧對社會主義的界定看,他對“汲取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主要是從物質技術層面予以理解的。雖然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俄國被迫實施了新經濟政策,允許市場交換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像在農村允許農民將余糧拿到市場上自由出售、在城市允許私人開辦中小企業,使經濟得到恢復和一定發展,但由于將市場經濟的發展視為資本主義的特征,列寧將實施新經濟政策視為利用資本主義來發展經濟,“同社會主義比較,資本主義是禍害。但同中世紀制度、同小生產、同小生產者渙散性引起的官僚主義相比,資本主義則是幸福。既然我們還不能實現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作為小生產和交換的自發產物的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15]這就導致列寧以一種矛盾的心理來看待新經濟政策。一方面將其視為一種權宜之計、一種暫時的退卻,“我們已經退了一年?!覀儸F在應當代表黨宣告:夠了!退卻所要達到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個時期就要結束或者已經結束?,F在提出的是另一個目標,就是重新部署力量”。[16]另一方面卻又將其視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唯一辦法,像在上面宣布要結束退卻的同一篇報告中所指出的,“我們還沒有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真正途徑,但我們有找到這種途徑的唯一辦法,這就是實行新經濟政策”。[17]無疑,列寧需要時間來檢驗新經濟政策的效果、來對如何在后發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進行新的理論思考和實踐。但從1921年5月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到1924年1月列寧病逝,僅僅3年時間,盡管列寧留下了一些重要文獻,對如何在后發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思考,但并未能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論思想和方針政策。

幾年后,新經濟政策就被斯大林于1929年年底發起的“全線進攻”的“大轉變”終止。斯大林拋棄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發起對資本主義的“全線進攻”,開始向“社會主義的大轉變”,建立起一個工業全面國有化、農業全面集體化、管理高度集中化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斯大林將市場機制作為資本主義的要素從社會主義經濟中排除出去。更有甚者,斯大林還提出兩個平行市場理論,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在經濟上結合起來,建立了合作和互助,不再需要從資本主義國家輸入商品。在實踐中,斯大林將蘇聯封閉起來,盡量減少同資本主義世界的交往,也就是說連在物質技術層面向資本主義積極成果的借鑒都予以阻止。斯大林之后的國家領導人雖然不斷進行經濟改革,試圖賦予蘇聯經濟活力,但由于基本沿襲了斯大林的觀念,將市場機制視為資本主義要素,因此將改革重點放在了企業放權、物質刺激等治標不治本的措施上,最終未能扭轉蘇聯經濟發展的頹勢。到戈爾巴喬夫實行“休克療法”,用500天向市場經濟過渡,最終導致經濟混亂,蘇聯解體??梢哉f,蘇聯社會主義70年的建設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馬克思所提示的“汲取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問題,未能在市場機制同資本主義關系的問題上取得突破性認識與實踐。

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基本沿襲了蘇聯的經濟建設模式,也排斥市場機制,將它作為“資本主義的尾巴”竭力割除。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和產品分配完全由中央政府控制。由于缺乏市場體制下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形成了“企業干好干壞一個樣,工人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局面。加之持續不斷的政治斗爭,導致中國經濟一度走向崩潰的邊緣。所幸在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顯示出比蘇聯共產黨更強的自我糾錯能力。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在保留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啟動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在慘痛的教訓面前,鄧小平同志對將“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僅僅作物質技術層面的理解進行反思、作出修正。他曾專門發表“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生產力的方法”的談話,指出:“為什么一談市場就說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呢?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鼮樯鐣髁x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好像一談計劃就是社會主義,這也是不對的,日本就有一個企劃廳嘛,美國也有計劃。我們以前是學蘇聯的,搞計劃經濟,后來又講計劃經濟為主,現在不要再講這個了。”[18]后來又專門強調:“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9]

正是因為從理論層面解決了社會主義國家運用市場機制的難題,所以中國的改革開放就解除了思想上的緊箍咒,大膽進行先行先試,將市場機制引入經濟運行、將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將競爭機制引入個人工作績效考核、將多種所有制引入經濟體制,……并實行對外開放,參與世界經濟分工體系,從而促成了中國經濟的騰飛。改革開放迄今,歷經40余年的建設,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大幅提升,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

追根溯源,之所以在蘇聯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連續出現對“汲取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的錯誤理解,根本原因在于沒有認識到在馬克思的理論中存在關于先發國家和后發國家兩類不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兩種不同理論設想。就先發國家而言,《哥達綱領批判》這一綱領性文獻顯然是否定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中存在的,但它是針對市場經濟已經獲得長期發展的先發國家而言的。在該文獻中,馬克思雖然強調共產主義發展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階段會保留資產階級法權、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但這種分配已經不再是在市場上通過貨幣的交換,而是“從社會領得一張憑證,證明他提供了多少勞動(扣除他為公共基金而進行的勞動),而他根據這張憑證從社會儲存中領得一份耗費同等勞動量的消費資料。他以一種形式給予社會的勞動量,又以另一種形式領回來”[20]。盡管《哥達綱領批判》是針對資本主義發展成熟的先發國家而言的,但是后來排斥或限制市場經濟的作用幾乎成為社會主義國家信守的基本準則。而馬克思有關作為后發國家的俄國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可能性和條件的文獻卻為人們所忽視。在這些文獻中,馬克思盡管沒有明確說明市場機制是后發國家發展經濟應當借助的手段,但還是能夠體察到其有關這方面的提示。比如,他對比了引入先進機器等物質技術層面的內容同引入銀行、信用等一整套交換機構之間的差別,“俄國為了采用機器、輪船、鐵路等等,是不是一定要像西方那樣先經過一段很長的機器工業的孕育期呢?同時也請他們給我們說明:他們怎么能夠把西方需要幾個世紀才建立起來的一整套交換機構(銀行、信用公司等等)一下子就引進到自己這里來呢?”[21]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不僅包括物質技術層面,還包括交換機構和交換機制層面,而后者則是需要在市場經濟的長期發展中逐漸孕育成熟的。

從蘇聯和中國等后發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觀察,恰恰是在如何對待“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問題上未能得出科學的認知,未能認識到市場經濟作為發展生產力的手段是能夠為社會主義所使用的。只是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引入市場機制,發展市場經濟,才真正解決了“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應該包括市場機制、市場經濟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從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以來,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理論創建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建構一套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它要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角度揭示社會主義產生的必然性。馬克思通過創建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通過創建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矛盾的內在機制,由此揭示出社會主義作為此種矛盾的解決,其建立具有歷史必然性的規律。至于不同類型的國家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馬克思提出了不同的論述,這就成為這些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指導,并在其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著馬克思的相關理論思想。就先發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筆者已有專文論述。[22]就后發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馬克思通過研究不僅肯定后發國家有可能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而且具體提出了需要具備的條件。當然,在領會馬克思有關“汲取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的真正內涵上,現實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歷了一個較長期的探索過程,從挫折和教訓中逐漸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由此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獲得較大發展。

第二個階段是社會主義國家創建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付諸實踐,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它需要具體國家的革命領袖從本國具體國情出發,確定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策略。列寧根據俄國當時的國情,靈活運用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主張俄國應當抓住當時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統治孱弱、工人和農民強烈要求改變現狀的重大歷史機遇。他首先從理論上論證在后發國家可以發動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利用社會主義政權來更快地發展生產力的合理性;然后通過布爾什維克這一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發動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正是在蘇聯的示范和指導下,生產力發展水平更為落后的后發國家中國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通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陸續還有其他一些后發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當然,在社會主義政權建立后,緊接著就是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雖然蘇聯和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卻始終沒有解決是否應該運用市場機制和是否應該發展市場經濟這一問題。面對內外交困的緊迫形勢,列寧果斷實施新經濟政策,一定程度上借助市場手段來刺激經濟發展,由此使經濟得到恢復和一定發展。但在如何看待市場機制同社會主義的關系問題上,列寧處于矛盾狀態,一方面肯定新經濟政策是建立社會主義真正基礎的唯一途徑,另一方面卻又認為新經濟政策是向資本主義的暫時退卻。這反映出列寧將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的觀點。遺憾的是,列寧沒有更多時間來思考和解決這一事關社會主義建設未來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列寧逝世后,斯大林很快就宣布結束新經濟政策,實行排斥市場機制的計劃經濟,創建發展社會主義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成為后發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標準模式。中國社會主義政權建立后,在改革開放之前的29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仿效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場機制的作用,雖然經濟也取得巨大發展,但在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活力以及調動勞動人民的積極性方面存在不足。

第三個階段是運用市場機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階段。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馬克思有關“汲取資本主義的一切積極成果”的思想付諸實踐,在吸收借鑒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物質技術層面取得的積極成果的同時,大膽引入市場機制、發展市場經濟,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注入活力,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后發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的標準模式,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面對低水平生產力和計劃經濟缺乏活力的緊迫局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靈活運用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啟動改革開放、引入市場機制,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引進技術、引入外資、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40余年的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躍居世界第一;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已經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成為科學社會主義新發展階段的標準模式,成為仍然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和其他后發國家學習借鑒的標準模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正在展現出若干新的趨勢,有可能引領科學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在國際層面踐行社會主義價值,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創建更公平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進程已經開啟。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方面闡發了一系列思想并推動使之逐漸落實。比如,國家不分大小,通過“共商共建共享”來實現共同發展;不同文明之間并不必然要產生沖突,而是可以通過“文明交流互鑒”實現取長補短式的發展;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反對零和博弈,堅持合作共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幫助落后國家發展基礎設施,為其經濟發展創造條件;等等。這些思想和政策的背后當然有中華民族“天下大同”“尚和”等優秀傳統思想的作用,但更多地是在踐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價值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出現過兩種國際秩序。一種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現行的國際秩序,它實際上是一種“霸權者通吃”的極端不平等的國際秩序;另一種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它實際上是蘇聯打著社會主義國際主義的旗號建立的霸權式的國際秩序。后者已經因為不得人心而走向解體;前者同樣因為不得人心而成為有識之士呼吁變革的對象。而中國則成為有識之士寄予厚望改變舊國際秩序的國家,從湯因比到保羅·肯尼迪,再到沃勒斯坦,均是如此。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真正踐行了社會主義價值觀有所體認。

當然,中國目前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國內發展還有諸多有待克服的重大難題,比如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由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際上則還有美國牽頭圍堵中國,給中國的內外發展制造障礙。但我們堅信,中國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和合作共贏的全球交往模式,更加公平的國際新秩序就會越早到來。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4頁。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6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5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4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1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5頁。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0頁。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2頁。

[9]《列寧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52頁。

[10]《列寧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64頁。

[11][俄]普列漢諾夫:《在祖國的一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第207頁。

[12]《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70~372頁。

[13]《列寧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23頁。

[14]《列寧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20頁。

[15]《列寧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7頁。

[16]《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5頁。

[17]《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73頁。

[18]《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3頁。

[19]《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頁。

[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4頁。

[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1頁。

[22]有關先發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兩種不同路徑的觀點,參見吳英:《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自我揚棄的觀點及其現實意義》,《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年4月下。

責 編/王亞敏

Marx's View on the Transition of the Late-starting Countries

to Socialism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u Ying

Abstract: In the middle and early stage of his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Marx mainly focused on the early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Western Europe, and demonstrated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the 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w governi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question of how to further develop Russia after the serfdom reform, Marx extended his resear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n-Western late-starting countries. Marx first affirmed that late-starting countries can directly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and specifically pointed out the conditions for this transition. It w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s theory that Russia took the lead in establishing socialist political power through revolution, and after that some late-start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practiced the direct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made China's socialist development have an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 various related thoughts expounded and practic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socialism to enter a new stage.

Keywords: late-starting country's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Soviet Union's explora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對蘇聯生態建設的超越
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揭示中國模式的政治圖譜
黨為何始終高度重視核心問題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6:36:01
當代青年的“小目標”,該如何實現
人民論壇(2016年28期)2016-12-23 18:46:43
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百年發展趨勢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3:37:1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關系探究
東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31:00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9:13:07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試論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的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08:54: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欧美成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在线看国产精品| 91色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91福利免费|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99伊人精品| 欧美在线黄| 欧美国产视频|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免费a级片|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在线国产91|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亚洲不卡影院|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网久久综合| 日本在线国产|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亚洲天堂久久新|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911亚洲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天堂2018|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午夜不卡| 99精品福利视频|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AV无码一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高清三区|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lhav亚洲精品|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