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p>
北京市海淀區富力桃園幼兒園創建于2010年5月,是隸屬于海淀教委的公立幼兒園。建園十年來,全體教職員工兢兢業業,實現園所兩年一個臺階的跨越式發展,先后被評為北京市一級一類幼兒園、北京市社區早教示范基地、海淀區示范幼兒園,2015年被評為北京市示范幼兒園,2021年5月順利通過A等級幼兒園督評工作。
富力桃園幼兒園從建園之初就堅持以兒童為中心,以課程建設和隊伍建設為抓手,在教育理念、園所環境、園本課程、游戲活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并站在市級示范幼兒園的平臺上,積極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如何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新建園內涵發展之路,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探索。
第一階段? 審慎研究新建園特點,確立藝術發展方向
一所新建幼兒園如同一片正待耕耘的空地,雖然有無限的可能性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同樣面臨著諸多的挑戰。為了找準幼兒園的發展方向,我們堅持以兒童為中心,思考什么樣的幼兒園才是孩子們真正喜歡、真正需要的成長環境。是高大上的硬件設施嗎?是琳瑯滿目的玩具材料嗎?都不是。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理解他們、尊重他們、支持他們成長的好老師,是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所創設的優美、豐富的園所環境,是幼兒園中每一個人共同構建的高質量課程,是體現在角角落落的寬松、包容的園所精神和文化。明確了這一點后,我們在建園之初就著重研究兒童和教師。
(一)研究兒童,創設園所環境
在設計幼兒園環境主色調時,我們思考最適宜兒童發展的環境色彩不一定是五彩斑斕、吸引人眼球的亮色,而是淺灰色、淺棕色等和大自然接近的顏色,因為這些接近大自然的顏色可以給兒童更多的安全感,也更能凸顯兒童作品的色彩,給幼兒更多自主創設環境的空間。在規劃班級互動墻面時,我們認為兒童的學習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主動建構的,是持續的、整體的,因此取消了墻面的板塊分割和面積限制,將主題墻設計為一整塊兒,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學習和探索路徑,和兒童一起自由地創設主題環境。
(二)研究教師,找到園所優勢
在確定園所特色發展方向時,我們著重分析了教師隊伍的現狀和專業發展特點:一方面,我園新教師和轉崗教師偏多,大部分教師缺乏教育經驗,而且由于幼兒園還沒有合適的教材大綱,園本課程建設需要從零開始;但另一方面,很多新教師都特別擅長藝術領域,喜歡帶著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畫畫。發現這一特點后,我園決定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將幼兒園發展的重心定位在藝術領域。
(三)研究教學,著力開展藝術教育
在組織藝術領域的看課、評課活動時,我們發現老師們雖然自己擅長藝術,但并不會“教”,使用范畫、關注技能練習、忽視藝術欣賞和創造等問題在藝術領域的集體教學活動中頻繁出現。為了改善藝術教育的質量,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我園開始組織藝術領域的園本培訓,重點研究藝術領域的教學特點和兒童學習方式,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師從“教”孩子畫逐漸轉變為注重兒童的藝術欣賞,學會借助環境和材料引發兒童自主創作,也從最初的模仿優質集體教學活動到嘗試自己設計活動,藝術活動在全園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經過了幾年的摸索和嘗試,我園的藝術特色逐漸凸顯,老師們不僅積累了一些藝術領域的教育經驗,同時也轉變了自己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愿意去了解兒童、觀察兒童、尊重兒童,相信每一位兒童都是美的發現者和創造者。同時,我園在藝術教育領域也取得了初步的實踐成果,出版了專著《做環境的主人:在創意美術活動中促進幼兒自主發展》。
第二階段? 進程中及時反思調整,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
園所的整體發展同教師職業發展一樣,也存在倦怠期和瓶頸期。在順利通過各項評級評類后,我們發現,雖然園所的藝術特色凸顯,但始終停留在同一水平,且五大領域發展非常不均衡。在一日生活中,老師們太過于關注藝術教育的感性元素,忽視了兒童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的發展,藝術活動開設比重也遠遠大于其他領域的活動。發現這一問題后,我園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教育初心和辦園理念: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要發展園所特色,而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幼兒園教育更不能為了凸顯辦園特色而一枝獨秀、偏廢其他。在這一階段,我園逐步引進了一些優質的教育資源,并調整了園所的發展思路。
(一)科研促教,補足科學領域發展短板
為了補足科學領域的短板,我園分別參加了十三五課題“幼兒教師科學領域專業成長的支持策略研究——以生命科學教育實踐為例”“基于數學領域教學知識的教師培訓及效能研究”,通過課題研究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實現園所教育質量的提升。
1.以養殖活動為依托,開展生命科學教育活動
在課題的引領下,教師深入學習了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以及兒童科學探究的基本路徑和規律,還結合本園實際,確定了我園的研究重點——在動物養殖活動中研究幼兒生命科學探索的途徑和方法。教師根據幼兒的養殖興趣和年齡特點,在班級中創設生態缸環境,和孩子們一起圍繞生態缸確定探究的主題和階段,生成了一系列的生命科學探究活動。在兩年的課題研究中,教師們不僅掌握了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還學會了靈活運用科學教育“六步法”來引發兒童的自主探究,班級中的自然角也更具特色,種植區、養殖區、探索區、觀賞區、四季桌都成為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的舞臺。
2.以核心經驗為抓手,開展數學游戲化教育活動
數學活動因具有獨特的領域特點和學科體系,一直讓老師們望而卻步。在課題研究的引領下,教師們從數學領域的核心經驗入手,研究了兒童數學學習的特點以及數學領域的教學方法,而后逐步探索游戲化和生活化與數學核心經驗的結合點。通過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數學核心經驗、創設游戲情境引發兒童數學學習等方式來滿足不同兒童的數學學習的興趣和需要。漸漸地,數學活動對于教師們來說不再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而變成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專業成長助力器。兒童也在生活化、游戲化的數學活動中發展了數學認知、邏輯思維和數學語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學會了用數學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借鑒融合,提升社會領域教育能力
學前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兒童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我園非常注重教師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榜樣示范作用,但一直沒有摸索出兒童社會性培養的有效路徑。2018年,我園引進了品格教育的理念,學習借鑒了幼兒園品格成長課程、40項社會技能訓練和兒童品格家長學校等內容,嘗試以繪本為依托開展社會性教育,并積極開展家長課堂,形成家園品格培養的合力。
不僅如此,我園還將品格教育和藝術特色優勢結合起來,重點研究了“品格環境創設”,探索如何通過創設品格教育環境,將品格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并積極申報了課題“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品格環境創設研究”。研究中,我們拓展了幼兒園環境的形式,按照場域分為公共環境、班級環境和區域環境;按照空間分為墻面環境和立體環境;按照功能分為審美環境、教育環境和綜合環境。在環境創設中,我園堅持以兒童為中心,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和兒童一起創設具有品格教育意義的園所環境。
(三)深入研究,發揮藝術領域特色優勢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園的教師隊伍在不斷地更新迭代,為了延續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特色優勢,積淀發展內涵,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我園也在持續開展藝術領域的研究,申報了十三五課題“區域活動中幼兒自發美術活動的研究”,重點研究除教師主導組織的教學活動之外,如何以一日生活為契機,充分挖掘生活、游戲的價值,為兒童提供更多感受、欣賞、表達、創造的機會,激發兒童自發的美術活動。
研究中,我們重點分析了兒童自發美術活動中的典型行為,如言語行為、嬉戲行為、中斷行為等,并研究了不同年齡階段幼兒適宜的區域美術活動,如小班幼兒喜歡在區域中玩色,中班幼兒喜歡用繪畫表現繪本中的故事形象,大班幼兒喜歡進行主題式的藝術探索活動。通過對美術活動的深入研究,我園教師進一步把握了幼兒園藝術教育的規律,積累了一些優質活動案例,在市、區級的展示活動中也充分發揮了藝術領域的特色優勢。
經過這一階段的反思和調整后,我園五大領域的課程發展逐漸均衡,藝術領域作為園所特色發揮著示范和引領的作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在教科研的帶動下也在齊頭發展,但同時我園也遇到了新的問題。一方面,教師認為研究的領域太多,負擔和壓力很重;另一方面,對于五大領域的課程研究還處于割裂狀態,幼兒的學習經驗無法連接為一個整體。接下來,我園開始總結經驗,尋求突破,在“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指導思想下,嘗試建構“藝術+”整合課程。
第三階段? 創生賦能,嘗試構建“藝術+”整合課程
“藝術+”整合課程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遵循兒童學習的生活邏輯,將兒童的學習內容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鼓勵兒童在藝術欣賞和創作中,將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相互關聯呈現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促進兒童的身心和諧全面發展,具體包含“藝·生活”“藝·空間”“藝·文化”三大方面的課程內容。
(一)藝·生活
“藝·生活”整合課程注重回歸兒童的生活本真,將藝術融入兒童的生活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注意的事物,尊重兒童的興趣發展,有意識地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對兒童進行整合教育。
“藝·生活”整合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兒童生活中的藝術,要學會用藝術點亮兒童的生活。比如,在大班生活化混班區域游戲活動中,老師引導孩子們發現顏色有規律變化的項鏈比雜亂配色的項鏈更受歡迎,愛心型、五角星型等有獨特藝術造型的手工皂比普通圓形、方形的手工皂賣得更好,精心裝扮的格子鋪比普通的雜貨店也更能吸引顧客的購買愿望。基于這一發現,大一班的幼兒重新設計雜貨店的店面,布置貨架,按照貨品的種類給每一層貨架創設了不同的風格;大二班的幼兒認真研究配色,在制作手工飾品時更注重同色系、對比色、顏色規律變化等的運用;大三班的幼兒在制作手工皂時加入藝術設計,比如變換手工皂的不同造型,加入不同花紋樣式等;大四班銀行的小職員們也嘗試自制小小藝術品作為禮物,吸引其他班級的幼兒來辦卡存錢。在這種回歸真實生活的游戲情境中,美術創作的藝術、表演的藝術、生活的藝術貫穿其中,兒童也獲得語言、社會性、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二)藝·空間
“藝·空間”整合課程注重整合兒童生活環境中的教育資源,創設多元、開放、立體的教育空間,利用環境資源來浸潤兒童,實現兒童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這里的“空間”既指幼兒園的空間,又包括社區、社會空間;既有物質環境空間,又注重師幼關系中所體現的精神空間。
“藝·空間”整合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利用環境空間來支持兒童的整合學習,充分發揮環境空間的藝術審美性和教育性。比如,在創設走廊環境時,教師會鼓勵兒童進行主題探索式的藝術創作,然后用兒童的藝術作品來布置走廊環境。中一班的孩子們有一段時間對生活中的“橋”特別感興趣,教師便根據兒童的興趣,生成了一系列關于橋的探索活動,幫助兒童積累了大量關于“橋”的感知經驗。緊接著,教師鼓勵幼兒進行“橋”的藝術創作,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在了走廊里。兒童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美術領域核心經驗的發展,也聯結了在主題活動中獲得的其他領域的核心經驗。兒童的藝術作品作為園所公共環境的一部分,既體現了藝術環境的裝飾、美化功能,又和課程建立了有效連接,體現了藝術環境的育人功能。
(三)藝·文化
“藝·文化”整合課程注重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通常以藝術作品為載體,“藝·文化”整合課程就是以藝術教育為媒介,將傳統文化融于兒童的學習與游戲中,引導兒童積淀文化內涵,集聚創想活力。
“藝·文化”整合課程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以藝術為媒介,豐富兒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比如,在“童祝百年”系列活動中,教師和兒童一起了解建黨百年的歷史故事,在講到南昌起義時,他們對故事的歷史背景和人物的心理變化非常不理解,教師就引導兒童欣賞《南昌起義》的藝術作品,通過起義前和起義后油畫作品的對比欣賞,兒童觀察到了天空顏色、紅旗的飄揚形態、人物的表情和裝扮等的不同,從而感受到了起義前戰士們不畏犧牲、勇敢向前的品質,起義勝利后戰士們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在這里,藝術欣賞活動作為媒介,幫助兒童更好地感受歷史、理解歷史,體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
從“藝術”到“藝術+”整合課程,我們堅持以兒童為中心,抓住兒童與生俱來的靈性,激發兒童的想象和創造。兒童在整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單一領域核心經驗的發展,還能獲得有益的跨領域經驗以及經驗整合能力的發展,最終收獲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全面發展。
園所內涵發展的關鍵在于人的發展。富力桃園幼兒園從建園起就關注教師和兒童:在研究兒童中,創設適宜兒童成長的園所環境,創生適宜兒童全面發展的園本課程;在研究教師中,找準園所發展特色,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建園十年,幼兒園不斷迸發著生機,同時也滋養著兒童和教師多彩生命的活力。我們未來會持續走內涵發展之路,期待幼兒園里的人、事、物都能綻放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