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登封市人民醫院超聲科,河南 登封 452470)
卵圓孔未閉(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由先天性房間隔發育缺損引起的心臟疾病,近年來的研究表明,PFO與多種疾病相關。PFO在青年隱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的患病率達46%左右,PFO造成的反常栓塞是其最常見的致病原因[1-2]。目前,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檢查被認為是診斷PFO的“金標準”,但TEE檢查為侵入性及Valsalva動作不易完成等缺點,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3]。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比增強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逐漸應用于PFO診斷中,具有無創、價格低廉、可行性高等優勢[4]。筆者探討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在PFO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登封市人民醫院診治的152例CS患者,其中女63例,男89例;年齡35~71歲,平均(52.7±8.8)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9.5~28.6 kg/m2,平均(25.1±1.7)kg/m2;高血壓43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癥27例。
納入標準:①符合CS診斷標準[5];②首次患病;③既往無顱腦損傷史及手術史;④患病前認知功能良好,無神經系統疾病及溝通交流障礙;⑤能完成本研究檢查;⑥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不全;②惡性腫瘤;③凝血功能障礙或有出血傾向;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腦動脈炎性病變;⑥穿刺血管條件差。
1.2.1 c-TCD檢查 使用EMS-9PB型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購自深圳市德力凱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采用1.6 MHz脈沖波探頭,造影劑為激活0.9%的氯化鈉溶液,制配方法:用注射器采集患者血液1 ml,隨后抽取10 ml 0.9%氯化鈉溶液,另取1支10 ml注射器抽取1 ml空氣,采用三通管連接注射器,來回快速推注20次以上。檢查前向患者說明Valsalva動作要領,即聲門緊閉強行呼氣以增加胸內壓,確保患者能完成Valsalva動作。檢查時,患者取左側臥位,探頭置于患者右側顳窗或眼窗,探測右側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頻譜,經左側肘靜脈快速注入造影劑,靜息狀態下監測微氣泡信號。2 min后微泡消失,再次注射造影劑,囑咐患者做Valsalva動作,并監測微氣泡信號,根據圖像上12 s微氣泡數量判定RLS級別,無微泡信號為Ⅰ級;1~10個微泡信號為Ⅱ級;微泡信號>10個,但未呈雨簾狀,為Ⅲ級;微泡信號呈雨簾狀為Ⅳ級。Ⅱ級及以上判定為PFO陽性[6]。
1.2.2 TEE檢查 使用ACUSON SC2000彩色超聲診斷系統(德國西門子),Z6Ms探頭,探頭頻率5.5 MHz,患者取左側臥位,咽部局部麻醉,口中置咬合保護器,將導管探頭插入約30 cm,角度110°左右,全面觀察房間隔,經左側肘靜脈快速注入造影劑,Valsalva動作下監測微氣泡信號,有微泡信號即可判定為PFO陽性。
①靜息狀態與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診斷PFO的診斷效能。②靜息狀態與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評估心臟RLS的價值。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2例CS患者,TEE檢查PFO陽性(+)85例。靜息狀態下c-TCD檢查PFO(+)45例,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PFO (+)69例,見表1,2。

表1 CS患者的TEE檢查與靜息狀態下c-TCD檢查診斷PFO

表2 CS患者的TEE檢查與Valsalva動作下
Valsalva動作下c-TCD診斷PFO的靈敏度、準確度均較靜息狀態下c-TCD診斷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Valsalva動作下c-TCD診斷PFO的特異度與靜息狀態下c-TCD診斷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靜息狀態、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診斷
c-TCD檢查評估,Valsalva動作下RLS級別較靜息狀態下高(u=3.382 8,P<0.05),見表4。

表4 靜息狀態、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
卵圓孔是心臟左、右心房之間的一個小孔,在胚胎發育至第6、7周時形成,一般在出生后第1年閉合。資料顯示,成年人約25%存在PFO[7]。長期以來臨床認為PFO一般不引起兩房間分流,對心臟血流動力學無影響,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空氣栓子、脂肪栓子、血栓等可通過未閉的卵圓孔進入左心系統,形成反常栓塞,引發一系列相應疾病,以CS、偏頭痛最為常見[8]。
目前,臨床診斷PFO的主要影像學方法有經胸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TEE和c-TCD,其中經胸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操作便捷、特異性高,但存在靈敏度低的缺陷,TEE雖準確度很高,但對受檢者耐受程度要求較高,部分患者難以配合檢查。因此,臨床尚不作為常規篩查方法[9]。c-TCD檢查能從腦血管水平評估PFO,配合Valsalva動作操作相對簡單,無創且可重復檢查,敏感性高[10]。本研究中,靜息狀態下c-TCD診斷靈敏度為52.94%,特異度為29.85%,準確度為42.76%,均處于較低水平,而Valsalva動作下c-TCD診斷PFO的靈敏度達81.18%,準確度為65.13%,均明顯高于靜息狀態下c-TCD診斷。趙秋霞等[11]研究顯示,Valsalva動作下c-TCD檢出PFO的陽性率明顯高于靜息狀態下c-TCD檢查,表明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在CS患者PFO診斷中具有較高靈敏度,有望替代TEE成為臨床篩查PFO的首選方法。本研究還發現,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評估,RLS級別高于靜息狀態下c-TCD檢查,這與諸磊等[12]研究結果一致,表明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不僅提高PFO檢出率,還可進一步量化評估RLS級別,使診斷更加準確、完善,從而為臨床救治CS患者提供更可靠的數據。需要注意的是,RLS有心外型和心內型兩種分型,心外型主要指肺動靜脈畸形,c-TCD檢查不僅能檢出心內RLS至腦血管微泡信號,也能檢出肺內RLS至腦血管微泡信號。但c-TCD檢查少見的肺內分流(如肺動靜脈畸形)疾病時,可導致診斷出現PFO假陽性。因此,對于c-TCD檢查呈陽性的PFO患者,有必要進一步行TEE加以驗證。
綜上可知,Valsalva動作下c-TCD檢查CS患者診斷PFO具有較高靈敏度,且在評估RLS級別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