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圓
(福建工程學院 設計學院,福州 350118)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民間剪紙作為傳統藝術中一種獨特的審美表達形式,經過多年的歷史傳承,融合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藝術魅力和市場價值。隨著科技和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發展,挖掘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優勢互補已成為市場和文化大潮流,不僅為現代設計帶來新理念和新表現,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新空間和新技術。
漳浦于南北朝時建縣,晉朝時已有北方大族遷移至此,唐末五代間北方也有大批人口移入,以及南宋末中原仕官和宋皇室避亂漳浦帶來的隨從等,這些北方移民帶來了獨特的剪紙藝術文化。漳浦地處閩南金山角沿海,有著獨特的海域文化,被稱為“魚米之鄉”“金漳浦”。漳浦剪紙最初從刺繡的“底樣”,逐步發展成為婚喪祭祖等民俗活動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剪紙藝人因擁有獨特的技藝不僅能獲得物質報酬也倍受尊敬,被稱為花姆,古老的民間手藝也因此被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經過多年的傳承發展,漳浦剪紙不僅有南方剪紙的細膩精致,也有北方移民所帶來的豪放大氣,相比較其他區域的剪紙,既播衍了中原文化,又形成了獨特的區域文化特色,蘊含了獨特的區域文化內涵。1993年漳浦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2010年漳浦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子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漳浦剪紙借助剪刀或其他輔助工具在紙上剪出樣式多元的造型和視覺樣式,表達最原始的情感訴求和美好愿景,也展現出藝人們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情趣等。這些剪紙藝人,或是漁民或是農民,沒有機會上學識字,并非以藝術為職業,剪紙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一種愛好,一種素養,一種在他們的環境與生活條件下的文化形態,并沒有意識到這是在進行藝術的創造,更不會有經濟效益的觀念,他們的藝術活動是與他們當時的生活、習俗、鄉里往來直接聯系在一起的,表現出一種淳厚之美,是一種深厚而純真的感情。在那個物質生活匱乏、生活貧窮的時代,他們通過刻苦磨煉,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相較于現代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更能體現出不同生活環境和不同時代的社會心理和情感,也有助于現代人對于精神文化的創新創造。
漳浦剪紙經過多年的多樣化傳承發展,有自己的藝術語言和比較成熟的表現手法。在技法上以陽剪為主,陰剪為輔,獨創排剪、長排剪等技藝,強調點與線、面與弧的整體感和層次感,整個畫面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富有立體感。構圖上注重豐滿勻稱,線條連貫簡練,從傳統走向寫實,從寫實走向市場,慣用有諧音、寓意、符號等表現內容的“象征法”,有一個形象內套疊另一個形象的“套疊法”,也有不同時空物象組合的“多維法”等。題材上突出反映民間風俗、勞動豐收和生活情趣,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色彩上以紅色為主,其他顏色作為陪襯,在顏色對比中產生強烈的工藝裝飾效果。
漳浦剪紙作為區域文化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勞動大眾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具有傳承文化、凝心聚力、美化生活和營造和諧等美育功能。從早期的北方移民傳承,到個人拜師學藝,再到家族傳承和政府組織傳承,漳浦剪紙的發展歷程反映出了區域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富含著歷史、藝術、邏輯、美學等知識,有著豐富的歷史知識、文化內涵和教育價值。從滿足祭祀、喜慶、節日等生活需求到為滿足精神需求而創造出具有一定市場價值的藝術品,不僅體現出美化生活、營造和諧的文化價值,更展現出文化藝術在凝聚群體合力和厚植家國情懷方面的精神作用。
越民族,越世界。在世界經濟多元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化、民族特色成為了產品設計的主標簽,文創產品設計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避免一味追逐西方審美偏好,實現民族文化與時代文化的融合。漳浦剪紙作為南方剪紙的代表,其歷史傳承發展有著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文化因素,是特定地域經濟、文化、生活發展的烙印,其表現和傳承形式是建立在傳承主體實踐參與的基礎上而不斷創新發展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漳浦剪紙作為一種活態文化,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理念和元素,是現代文創產品的設計源泉,不僅拓展了現代藝術設計的張力,豐富了現代藝術設計的內涵,也為文創產品設計的特色化、民族化提供了研究空間,對于推動文化記憶傳承,增強文化認同和家國情懷,拓展文化視野和提升品德修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當地政府部門和一代代剪紙藝人們的共同努力下,漳浦剪紙緊跟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潮流,已初步形成文化產業規模,成為當地挖掘傳統藝術文化價值的典范。但由于受傳統材質限制,作品時間較長,保護措施做得不夠,輕易不好拿出來展示,給傳承保護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文化創意產品作為區域文化的靈魂和物質載體,凝聚著一方水土和民俗的藝術形式及文化價值,通過創作、創造和創新,突出對區域文化傳播和紀念的功能,提升傳統藝術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作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現代文創產業所具有的時代性、創新性、個性化與科技化等特征,以及所擁有的獨特的教育文化和市場資源,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固態保護、活態傳承和業態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創設計工作者不僅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漳浦剪紙藝術的傳承創新,挖掘其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和時代意義,還可以進一步加強研究創作,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提升文創產品的藝術魅力和市場價值。
民間剪紙藝術的題材選擇無不體現著剪紙藝人的生活烙印、情感需求和豐富的設計思想。在漳浦剪紙題材中,有各種喜花、窗花、枕頭花、肚兜花等等,用來表現節慶和歡樂的主題;有各種捕魚、田野、果實等圖案,體現出對勞動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各種戲曲角色和歷史故事,體現出對善惡美丑的態度,這些題材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著長期的積淀和穩定的受眾者,凝聚著一代又一代剪紙藝人的藝術智慧,也紀念著一方水土和民俗文化,包含著大眾情感和價值選擇。文創產品設計要在國際化競爭中脫穎而出,不能一味模仿和依賴高科技,要將剪紙題材元素廣泛應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凸顯民族性、地域性和創新性,不僅豐富了設計內容和藝術資源,使文創產品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具備優質的市場條件,也有利于進一步挖掘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
民間剪紙藝術作為群眾參與最廣泛、地域文化內涵最豐富的美術形態之一,圖樣元素不僅僅是視覺直觀的平面圖形,更是一種最能表達人們情感、極具民族特色和個性的圖形語言,每一個圖形都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氣息和底蘊,是虛與實、抽象與具象的統一。漳浦剪紙藝術在圖樣提取上采用堆成、重復、發射和平衡等手法,如平鋪套疊的各種動物、花卉等虛實結合、活靈活現,這種簡練傳神、隨心達意的變形藝術,使得裝飾和視覺效果更加符合文創產品對情感化、個性化的訴求,也極大地豐富了現代藝術設計的圖形語言。文創產品不應僅僅局限于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更應是一種文化魅力的傳播和表現。設計工作者要在對區域文化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進行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不僅取“形”,更要會“意”,使漳浦剪紙的圖樣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得到延伸發展,進行再創造、再提升。
漳浦剪紙藝術在技法上主要是一種鏤空藝術,兼具南北方剪紙的技法特點,借鑒傳統刺繡的表現手法,首創排剪技法,主要采用了“象征法”“套疊法”“多維法”等,達到物中有物、套疊有致、圖文并茂的效果,把動物的毛羽、花果的蕊瓣等成組成排,有如發絲,夸張中不失真實和形象,令人拍案叫絕。隨著鏤空藝術技法在服裝、燈具、家具等多領域的融合運用,設計師們不再只是進行簡單實用的設計,而是注重利用人工智能和科技手段,融合民間傳統技藝特點,從規劃到設計,從生產到回收利用,充分展現出文創產品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魅力。漳浦剪紙技藝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利用和延伸,不僅為設計形式和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讓剪紙藝術的衍生品更具有現代感和時尚感。
色彩元素是視覺傳達設計中傳遞情感和審美需求的最直接的變現形式,也是民間剪紙藝術中最有效最親近的一種文化符號。漳浦剪紙藝術主要選擇富有感染力、沖擊力和生命力的紅色,也偶有搭配一些黑色、白色、青色等。漳浦剪紙把民間生活和“尚紅”情節表現得淋漓盡致,如紅心、紅運、紅榜、開門紅、滿堂紅等,“紅娘”是幫助男女結合而穿外引線的媒人,“紅角兒”表達受觀眾歡迎的演員等。在文創產品選擇時,第一視角因素往往是顧客最為注重的,顧客可以通過視覺的感染力和沖擊力對產品是否符合心理需求、消費需求和情感需求做出第一選擇。文創產品設計師更要注重通過色彩來突出主題,注入人性化、情感化的訴求,融入更多的民族風格和人文元素,增強產品的吸引力,展現文創產品大眾化、民族化、貼近自然和貼近生活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