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國務院任命甘霖(女)為國家反壟斷局局長。2018年機構改革前,反壟斷工作的職權分屬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三個部門,機構改革后反壟斷執法“三合一”,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負責。國家反壟斷局下設三個司,分管政策協調(含查處行政性壟斷、公平競爭審查)、壟斷協議與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調查、經營者集中審查。
當前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對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意義更加凸顯。國家反壟斷局的成立,體現了國家對反壟斷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將充實反壟斷監管力量,切實規范市場競爭行為,促進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規范健康發展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競爭環境。
甘霖11月9日指出,將持續規范數字經濟、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競爭行為,嚴格依法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依法加強民生、金融、科技、傳媒等領域經營者集中的審查,防止“掐尖式并購”,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良性互動、協同發展良好格局。
11月1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介紹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經貿工作。錢克明介紹,今年1~9月,中非經貿合作各項指標都呈現全面上升態勢。其中,中非貿易額達到1852億美元,同比增長38.2%,也達到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中國對非全行業直接投資25.9億美元,同比增長9.9%,增速高出中國整體對外投資三個百分點,已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中國企業在非新簽承包合同額53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6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2%和11.6%。這些數字充分顯示出中國企業對非洲未來發展和非洲市場前景的信心。
錢克明指出,在投資合作方面,中國企業赴非投資越來越踴躍,已經在非洲設立了超過3500家各類企業,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七成。我國在非直接投資存量是434億美元,已經成為非洲第四大投資國。
據悉,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將于11月底在塞內加爾召開。本次會議期間,中非雙方還將共同發布《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做好中非合作的中長期規劃,奠定雙方未來15年合作的主體框架,進一步增強論壇新舉措的前瞻性、系統性和延續性。
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兩黨基礎設施建設法案,使之成為法律。這是美國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改革法案。為重建美國基礎設施、加強制造業、創造高薪就業機會、發展經濟和解決氣候變化危機等問題提出了六個優先事項,以提供初步的指導方針。拜登當天在白宮發表公開講話,強調了兩黨基礎設施建設法案對美國工人、家庭和本土建設的重要性。
1萬億美元基建法案中包括5500億美元的新增加支出,其中1100億美元用于建設高速公路,660億美元用于建設鐵路,650億美元用于建設電網,650億美元用于建設寬帶相關設施,550億美元用于建設飲用水管道相關設施等。用于該法案的資金將在五年內發放。許多重大項目可能需要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才能開啟。
目前,拜登力推的另一項社會開支法案遭到了國會幾乎所有共和黨人的反對。這項1.75萬億美元的兒童保育、教育和其他社會支出計劃懸而未決。拜登表示,這是糾正社會不平等的歷史性努力。
今年以來,受寬松財政貨幣政策、供應瓶頸、能源價格高企等因素影響,全球主要國家通脹水平上升至多年高位。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1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該國通脹水平達到10年來最高。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英國9月CPI同比漲幅為3.1%,10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則超出預期。英國國家統計局辦公室說:“主要的上漲壓力來自電力、天然氣和其他燃料價格上漲。”英國房屋價格數據顯示,英國9月房價比去年同期增長11.8%,同樣加重了人們對通脹的擔憂。
美國正經歷著嚴重通貨膨脹。傳統假日消費旺季即將到來,但對一些美國低收入家庭而言,創下30年來最快漲幅的物價讓今年的假日氣氛有些變味兒。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7日報道稱,根據一項調查,超過11%的美國民眾打算在即將到來的假日期間一分錢也不亂花,這一比例為10年來最高,是2020年的兩倍多。經濟學家預計,價格上漲將在短期內遏制消費者需求。美國勞工部稍早前公布的10月CPI同比上漲6.2%,創31年來最大同比漲幅。
美聯儲為了配合美國政府巨額的財政赤字融資需要,持續實施超額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是導致美國今年4月以來通脹率不斷走高的根本原因。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國際貨幣,美國毫無節制的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具有以鄰為壑的效應:美國的通脹將通過貿易赤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美元匯率下跌等渠道向國際市場傳遞,給其他國家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此外,9月德國、加拿大、韓國、南非CPI同比分別增長4.1%、4.4%、2.5%、5.0%,分別創1994年、2003年、2012年、2018年以來最高水平。
11月15日,日本內閣府發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統計結果。初值顯示,去除物價變動因素后的實際GDP比上季度減少0.8%,按年率計算降幅為3.0%。這是日本實際GDP自第一季度之后再次出現負增長。日本第三季度消費比上一季度下降了1.1%,而第二季度消費增長了0.9%。第三季度資本支出也減少了3.8%,而第二季度經修正后消費增長了2.2%。國內需求疲弱拉低GDP增幅0.9個百分點。由于貿易受到芯片短缺和供應鏈限制的影響,第三季度出口比上一季度下降2.1%。
路透社報道指出,由于全球供應中斷,加上新冠肺炎病例增加,企業和消費者支出受到影響,給日本新政府的經濟增長計劃造成挑戰,日本經濟2021年第三季度收縮幅度大大超出預期。
日本經濟疲軟與美國等其他發達國家較為樂觀的增長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報道還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計劃制定價值數十萬億日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但一些經濟學家對該計劃對近期增長會產生多大影響持懷疑態度。日本企業仍面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供應瓶頸的風險,這些問題有可能在中短期內削弱經濟增長前景。

10月25日,尼日利亞正式推出央行數字貨幣“e奈拉”,成為首個正式啟用數字貨幣的非洲國家。
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表示,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全球商業活動和支付交易中使用現金的情況在減少,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尼政府2017年開始研究發行數字貨幣,“e奈拉”的推出使尼日利亞成為首個正式啟用數字貨幣的非洲國家,同時成為全球率先發行數字貨幣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布哈里說,“e奈拉”的推出可以助力跨境貿易、提升普惠金融水平并提高金融政策的執行效率,從而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有研究預測,數字貨幣及相關區塊鏈技術有望在未來10年使尼日利亞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90億美元。
尼日利亞央行行長戈德溫·埃梅菲萊說,政府推出數字貨幣的目的是為了在新形勢下補充和加強本國的支付生態和金融架構,維護支付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目前,尼央行已向金融機構發放2億奈拉(約合48萬美元)的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