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國
近期,有關韓國物價與民生的話題引發關注,其背后的韓國經濟狀況也自然引起人們的興趣。韓國不久前剛剛被聯合國貿發會議再次宣布為發達國家,為什么突然之間韓國社會又一片叫苦之聲?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將近兩年來,在能源價格飆升、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等因素推動下,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危機正持續發酵,不少國家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韓國大量制造業資本投資于海外市場,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韓國制造業的供應鏈也遇到了問題,生產和出口不容樂觀。2021年第三季度韓國制造業同比增長率從第二季度的13.5%下降至5.9%,與第二季度相比僅增長0.2%。
從制造業細分領域來看,汽車制造業生產受阻,拖累了整體制造業的生產業績。2021年第三季度,韓國傳統主導產業之一半導體及其零部件生產仍表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2.5%,但汽車制造業卻因汽車芯片供應不足而出現負增長(-8.6%)。除汽車、半導體及信息技術產業之外的其他產業增長幅度也僅為2.1%。汽車制造業的低迷也反映到國內設備投資額上,投資額雖同比增長4.3%,但環比增長率卻是-2.3%。
與制造業增長大幅放緩相比,報復性消費帶來的國內需求增長使得韓國服務業出現明顯好轉。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率的逐步提升,自11月1日起,韓國啟動“分階段恢復日常生活”,開始推行“與新冠共存”的防疫政策,服務業部分經濟指標出現穩步增長態勢。第三季度服務業整體同比增長3.8%,環比增長0.4%。特別是服務業領域的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同比增長2.3%。整體上,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4%,經濟增長從“放慢”變為“弱復蘇”。
席卷全球的物流危機也推高了韓國生活消費品的價格。根據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統計的數據,11月份豬五花肉每公斤價格達到2.5114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35元),同比增長18.02%,創下近十年新高。牛肉價格也大幅上漲,每公斤牛肉的價格達3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2元)。生菜和雞蛋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上漲82%和70%,洋蔥、卷心菜、菠菜等蔬菜的平均零售價更是創下近五年來的最高值,豆腐、火腿、食用油、蛋黃醬的價格也紛紛上漲。
韓國統計廳11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3.2%,創下近10年來的最大漲幅,這也是該指數連續第七個月漲幅高于中央銀行設定的2%的目標值。衡量消費者最常購買的生活必需品的生活物價指數的上漲幅度則達到4.6%。
韓國肉價普遍上漲與全球供應鏈危機有一定相關性。美國是全球最大肉類生產國,其航運體系陷入混亂和海運成本飛漲,造成韓國肉類進口量大幅下降,肉價也隨之飆升。此外,全球原油等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加劇了韓國通貨膨脹的壓力。根據韓國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韓國9月份進口物價指數同比上升26.8%,創下七年來最高值,其中礦產品和煤炭及石油制品的價格漲幅分別達到75.5%和68.5%。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好轉預期釋放了民眾的消費需求,這也不可避免地拉高了物價水平。
除生活消費品價格外,受韓國民眾關注的另一個領域是房地產價格。2021年10月,首爾市樓房的平均成交價格為每套12.163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57萬元),較去年同期上漲逾2億韓元。首爾周邊地區的住房價格也隨之飆升,京畿道樓房10月份平均交易價格為每套5.911億韓元,仁川房價也漲至4.2471億韓元,首都圈(首爾、京畿、仁川)和全國平均公寓價格分別達到每套7.7249億韓元和5.4132億韓元。
與飛漲的物價密切相關的經濟指標是失業率。2021年10月韓國制造業從業人數為432.4萬人,這是2013年韓國修訂產業分類方法后的最低水平。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8月份制造業從業人員同比減少7.6萬人,9月份同比減少3.7萬人。其中,韓國青年遇到的失業境況要比其他人群更加嚴重。將失業率和通貨膨脹水平相加而得到的“痛苦指數”是衡量民眾對經濟景氣度的直觀感受的指標,根據韓國經濟研究院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韓國青年痛苦指數達到2015年開始統計該指標以來的最高值。韓國通過不同年齡段群體的體感失業率(即包括暫不工作及小時工等人群的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計算出不同年齡段群體的“痛苦指數”,結果表明,15~29歲年齡段的體感“痛苦指數”最高,其次是60~69歲年齡段和50~59歲年齡段。這反映了當前韓國青年求職者面臨的窘境。今年上半年,韓國20~29歲青年的體感失業率達到25.4%,是30~39歲群體體感失業率的2.2倍、40~49歲群體體感失業率的2.6倍。
社會失業率的上升使得韓國居民負債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資產增長速度。從家庭戶主的年齡來看,青年戶主的家庭負債率在所有家庭中最高。2015年,青年戶主家庭的負債占資產的比重尚只有16.8%。但自2017年起,青年戶主家庭的負債比重超過了所有年齡段家庭戶主,到2020年已經達32.5%。其直接原因是青年的負債額持續上升,而資產卻沒有顯著增長。統計顯示,2015年韓國青年的平均負債額為1491萬韓元,2020年已上漲至3479萬韓元,年均增長率達18.5%,但資產僅從8864萬韓元增長至10720萬韓元,年均增長速度只有3.9%。如果不及時抑制居民家庭負債增長速度,會加劇收入不平衡現象,也可能會危害實體經濟。特別是一旦出現經濟萎縮或資產市場調整等外部沖擊,韓國居民很容易陷入財務困境。根據韓國中央銀行的預測,在當前金融不平衡的狀態下,實體經濟受到外部沖擊的概率設為10%時,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可能會下降至-0.75%。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在最糟糕的情況下,2024年韓國經濟增長率也可能將低至-2.2%。
新冠疫情肆虐暴露出當前不少國家供應鏈的弱點,從上游的原材料、制成品的加工生產到裝配與運輸以及銷售,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韓國政府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防控疫情和供應鏈危機帶來的風險。
第一,加快接種新冠疫苗的步伐。根據韓國疾病管理廳發布的信息,截至11月15日,完全接種疫苗人數達到4010.2萬人,在總人口占比超過78.1%;至少接種一劑疫苗人數則超過4196.2萬人,接種率近81.7%。首爾市組織439名醫護人員構成居家治療專門小組,專門為未滿70歲的無癥狀和輕癥確診人員提供醫療服務,還指定22家醫院和35家生活治療中心的7854個床位,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治療提供便利。
第二,召開第六屆“創新成長BIG3促進會議”,多個部委聯合發布“汽車半導體短期供需對策及產業力量強化戰略”,以緩解汽車芯片供應不足問題,也對相關企業人員和貨物實行通關便利化措施,免除人員的自我隔離,聯絡國際相關企業提出協助要求,盡量保障國內企業的產品供應。
第三,接連發布實行疫情時期的緊急經濟政策,多次召開緊急經濟政策會議,集結政府各部門力量,完善緊急經濟應對體系,發布緊急經濟政策措施。2021年兩次追加了財政預算,用于搞活地方經濟、扶持微小企業、補貼就業弱勢群體和保障居民生活。
第四,為應對物價上漲,擴大加油站庫存供給,還向市場投放儲備的蘿卜、辣椒、大蒜等農產品等,減輕民眾的生活負擔。另外,韓國中央銀行也在近期釋放出上調基準利率的信號,試圖通過加息的方式來抑制通貨膨脹風險。
第五,面對不斷攀升的家庭負債規模,韓國金融委員會在10月26日發布了家庭負債管理方案,為負債居民制定合理償還貸款方案。韓國政府還聯合韓國獎學財團和信用恢復委員會等機構調整負債居民的償債計劃,減輕有多重債務的青年債務人的負擔,幫助他們盡快償還債務,度過財務困境。

截至11月,韓國汽車國內外銷售量已連續四個月出現下降。圖為2021年11月2日蔚山市現代汽車公司出口碼頭上等待裝船的汽車。
在新冠疫情與全球供應鏈危機背景下,韓國經濟恢復之路并不平坦。尤其是2021年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并未達到政府的預期,整體經濟增長趨勢放緩。隨著全球供應鏈危機的緩解,韓國制造業生產會逐步得到一定好轉,但汽車芯片供應困境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性解決,仍將是影響韓國制造業復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民間消費在防疫政策放寬后出現恢復跡象,未來一段時間里服務業或許能夠挑起大梁,促進國內消費需求,引領宏觀經濟的復蘇。
通貨膨脹是韓國亟需防范的主要風險之一。新冠疫情暴發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沖擊、經濟增長出現停滯信號之后,韓國中央銀行加快了貨幣投放力度,大幅提高了貨幣流動性。貨幣供應的提升助長了物價的上漲。為了應對通貨膨脹,中央銀行不得不提升基準利率,這或將全面開啟韓國貨幣緊縮局面。
韓國政府的“與新冠共存”的防疫政策也有待于時間的檢驗。這也將成為影響韓國疫情趨勢與經濟增長的重要變數。實施“與新冠共存”的防疫政策不足一月,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出現明顯增長態勢,首都圈地區的首爾市、仁川市和京畿道重癥病床使用率分別達到78.6%、78.5%和73%,超過韓國政府當初提出的“緊急計劃”的標準。全國重癥人數和死亡率已接近2020年末~2021年初疫情高峰時期的水平。如何應對大幅增長的新冠肺炎患者仍是韓國政府需要解決的難題。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