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拓源文學社自成立以來,整合校內外的資源,開展諸多的文學社活動,培養學生閱讀寫作的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然而目前拓源文學社團活動課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本文分析了開展拓源文學社活動存在的問題,探究其原因,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可操作的對策,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建議策略,來促進文學社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文學社活動;存在的問題;解決策略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1989年廣州開發區中學成立了拓源文學社。在初中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學社團實踐活動,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2010年在校領導的親切關懷下,拓源文學社重新恢復了文學員活動。2014年11月拓源文學社被評為“全國中學生百牛文學社”,2014年12月又被評為蘿崗區“優秀文學社”。目前,在文學活動開展中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文學社活動的順利開展起著阻礙的作用。因此,需要學校層面和指導教師梳理出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創建研究有效的改善措施,從而在提高文學社團活動的教學質量,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一、文學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活動缺少學校物質保障和老師的支持
由于文學社是活動課程,活動課程需要學校層面的保障,尤其是物質的保障。例如,學校缺少文學社的專用活動場室。因此學校需要提供支持,像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一樣,保障必要的活動場所,以便有空間定期開展必要的社團活動。其次,學校缺少文學社的小辦公室,含教師的辦公桌椅,社員用的電腦、打印機、錄音筆等必備的辦公設置設備。學校需要提供文學社的機構必要的辦公物資。第三,雖然學校每學期都有校本課程。但是文學社的指導工作,缺少老師的指導。僅僅依靠一兩個老師的熱心工作是不夠的。
(二)活動中缺乏有針對性的校本教材
文學社活動課的形式多樣,如詩歌朗讀會、校園劇表演、美文閱讀會、寫作講座、外出采風、電影欣賞等。活動課的課程內容不相同,活動目標不一樣,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因此文學社團活動課沒有統一評價標準。文學社團活動課屬于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課程,在建設文學社團時沒有根據活動內容建立適合的校本教材,只是指導教師根據其教學經驗,在社團活動中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或指導學生參與活動,導致學生對文學社的認知存在偏差。
(三)活動中缺少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
完善組織,健全規章制度,是拓源文學社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文學社是學生有共同的文學興趣愛好,自愿參與、自我發展的學生組織。因此,確定《文學社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相當重要。管理制度是保證文學社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內容,文學社需要有效的規章管理制度并落實到實際中,從而促進文學社團高質量發展。實際上的文學社團存在的規章管理制度不完善情況,主要表現在考勤制度、課堂紀律、安全應急預案、經費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
(四)活動中沒有建立安全應急處理機制
文學社活動中需要學生外出參加活動的,如小記者站的采訪社區長者活動,社長、副社長參加中學生文聯的活動,社員參加區圖書館的本土作家講座等,都需要老師、家長的交通安全和飲食服務的支持,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確保安全。由于初中生是未成年人,容易在校外的活動中發生傷害事故。其次,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社區、公共場所都加強了安全防范,學生外出活動范圍和機會大大減少。因此活動中的安全應急處理機制迫切需要學校和文學社建立,來保障師生的安全。
(五)活動缺乏滲透立德樹人的德育教育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文學社的活動課程,本來就應該起到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思想道德以及樹立“三觀”的實際作用。文學社本身的功能性缺失,其缺乏文學內容、活動課程以及品味意識,在引領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構建中起不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文學社的寫作教學屬于課程類教學,在教育學活動中部分教師注重于寫作知識的傳授,缺乏德育教育的內容。同時,學校領導認為文學社應將主要精力與建設方向放在課程教學方面,對文學社德育建設不夠重視。“文以載道”,文學社能夠在培養學生寫作特長的同時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從而能夠滲透立德樹人的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實際中的文學社教學中,卻未融入德育教育,阻礙了文學社的發展。
二、提高初中文學社活動課程質量的策略
(一)以家長和學校為后盾,為社團活動提供支持
文學社活動的開展是為了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新的舞臺,把愛好文學的同學集合在一起,關注每一個社員的成長和成才,培養社員的語文綜合能力。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在開展活動時尤其是戶外拓展活動,如星期六日,節假日,寒暑假的校外采風,難免不出現意外情況,甚至社員會受到一些傷害,家長對文學社團的教育活動會產生抵觸情緒。
另外,學校層面上切實需要為文學社團活動提供支持。我們知道,提升語文素養的基本途徑是閱讀與積累。需要學校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好書。譬如,每年四月學生處按時開展讀書節的活動,有啟動儀式,有活動內容,有評價結果。開放圖書館,給與學生按時借閱圖書的機會。校園內利用有效空間創設讀書角,便于學生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同時,學校鼓勵支持文學社的外出采風活動,讀自然,深入天鹿湖公園,觀賞禾雀花的美景;讀生活,探訪社區長者,送去溫暖;讀社會,走進高新技術企業,感受科技的力量。因此,學校、家長、文學社指導教師“三位一體”,進行良好的互動,可以邀請部分家長前來參加活動,譬如讀書節啟動儀式,現場贈送書本。學校、家長和指導老師正確認知文學社活動,并理解活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學校鼓勵家長代表積極參與校外采風活動,確保學生的活動安全,并知曉活動的內容。學校一定做好活動的安全預案,建立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從而確保文學社社團的安全開展。
(二)結合活動的實際情況,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實現文學社高質量教學的重要因素,指導老師應積極探索適合社員學習的教育內容。從適合初中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學習興趣、理解能力、活動內容等因素,編寫文學社的校本教材。譬如,根據活動內容來編寫教材,開展校園小記者活動,就是培訓小記者,編寫新聞寫作類的教材。根據初中生的特點,開發簡單易懂的《初中生新聞與寫作》校本教材。教材分為新聞的定義、六要素、特點、寫作的原則和要求、采訪的準備、采訪的禮儀、采訪的過程、采訪的寫稿等專題,以形成作文教材的新序列之一。再如《美麗的開發區》校本教材,我們可以利用開發區的各種資源,通過介紹開發區的來歷、建設者的故事、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等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廣州開發區。
(三)建立組織機構,完善各項規章管理制度
建立文學社的組織機構,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是保證文學社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
組建社員隊伍,通過自愿加入或者語文老師推薦加入的方式,鼓勵學生參加文學社。及時召開全體社員大會,會議通過《文學社章程》,選舉學生社長,記者站站長,報紙編輯等。建立組織機構,在學校團委的指導下,拓源文學社下設三個小組,分別是教師指導組、學生編輯組、記者站。教師指導組的職責是負責統籌安排文學社內外事務,活動策劃。學生編輯組負責校報文章的選擇、錄入、編排、校對等工作。記者站負責校園新聞的采訪寫作,輔助學校的宣傳報導工作。
其次是制定文學社的規章管理制度,這里包括學員學校的規章制度、外出活動安全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等。學校的規章制度中,我們明確社員必須按時參加文學社的各項活動,包括考勤、紀律等。在外出活動時,必須要保證具備安全預案,家長同意書,教師的跟隊規則等內容,確保活動的安全有效。
(四)提高安全意識,建立應急處置機制
在學校內、校外開展文學社活動,首先活動師生都必須樹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建立學校的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在社團活動開展之前,給予社員開展安全培訓。結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校內有序安全地開展。特別是校外的活動,學習外出活動的制度,學習安全預案,要讓學生知曉學校安全的應急處理機制,一打無準備的仗。校外活動,一旦出現安全問題,指導教師按照學校的活動安全預案進行處理,及時報告校領導,主動聯系家長,避免學生發生傷害事故。
(五)激發社員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
開展有特色的文學社活動,激發社員愛好文學的興趣。通過活動,融入的德育教育,實現社員的自我發展。有計劃地開展外出采風、社團交流、主題辯論、作家講座、歷史劇表演、電影欣賞、寫作競賽、編寫校報等活動。如果是社員納新是為文學社注入新的血液,那么作家講座就為社員打開一扇文學的窗口。我們邀請黃埔本地作家來校開展文學講座,通過了解作家的成長道路、作家的作品,來開拓社員的視野,深入認識“文學即人學”的道理。積極辦好校報,校報代表著文學社的形象,凝聚著文學社的力量。校報的文章來自社員平時來稿和主題活動征文等。社員的正能量文章的發表,有利于培養社員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文學社活動的有效開展,要求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進行。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正確面對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應對處理。我們有家長學校的鼎力支持、有編印校本教材、有建立組織機構,完善規章制度、特別是確保有建立應急機制,在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后,這樣可以提升文學社的教學質量,推動文學社的持續發展,提高社員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何雯.初中文學社團活動課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教師,2021,(3):39-40.
(責任編輯: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