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云
課外閱讀課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學中高年級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的關鍵期,在此階段通過課內閱讀促進課外“悅讀”對高年級學生的成長具有推動作用。因此,筆者結合北京市海淀區永泰小學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小學高年級課內閱讀促課外“悅讀”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為了在閱讀時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內容,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地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小學階段,學生主要運用的閱讀方法有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摘錄批注法等,這幾種方法能夠從不同側面、不同程度地輔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
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閱讀材料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深思熟慮地進行閱讀的方法。傳統的三步精讀法指的是“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本x法是培養學生最主要、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對此,我引導學生在繼承中發展,通過課堂教學中精讀課文的指導,以學生易懂、易操作的“讀句子—抓詞語—談理解—感情讀”的方法引領他們體味、感悟語言雋永、情節生動或引經據典的文章,指導他們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中學會精讀方法,并以此法在課外閱讀中咀嚼、品味經典、精彩的課外讀物。
略讀法和瀏覽法 略讀即速讀,指對閱讀材料快速地觀其概貌,粗知大意;瀏覽即選讀,指的是在閱讀中快速、有選擇地閱讀相關篇目或部分,以根據需要搜集信息。《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閱讀提出了“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的要求。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拓展閱讀部分,通過高效閱讀訓練方法,如計時閱讀訓練、程序閱讀訓練、完成舒爾特表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增加速度和擴大識別間距的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幫助他們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摘錄批注法 摘錄批注法是小學階段貫穿始終的讀書方法,是指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已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進行標記、作注釋、寫感受評語等。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摘錄批注,幫助他們培養讀思結合、及時積累的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思想,在閱讀的過程中,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及時記下自己的讀書感受和疑點;文章中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等都可以摘錄下來,作為自己以后運用語言的素材;對自己訂閱的報紙雜志,還可以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分門別類地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師者引經據典,以博聞強識的魅力激發閱讀興趣 課堂上涉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它的外延和內涵,內涵的深淺取決于外延的長短,外延的長短取決于教師文化底蘊的薄厚。因此,筆者認為,教師的文化底蘊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位具有較深文化底蘊的教師,能夠把一節課的靈魂深入到每個孩子的心中,使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斑斕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真正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成長。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發現學生們比較喜歡有學問的老師,尤其是老師在上課時根據一個知識點巧妙地引經據典時學生都會側耳傾聽,甚至投去艷羨的目光。我曾在課下針對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引經據典的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調查訪談,發現每一個學生總能夠交流幾句,有的還能主動問詢或學習相關知識。由此可見,“博學多識”的老師能夠潛移默化地將自己對知識的崇尚、追求、熱愛、不倦探索的精神,或其在運用知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靈活運用的方法、全面準確的理解等巧妙地傳遞給學生,對于引導學生有效開展課外閱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使師生之間教學互促,可謂“一石多鳥”。
同伴共讀展示,以求真務實的成果激發閱讀興趣 有了教師的引領,學生的閱讀興趣已然被調動。此時,如果將課內外閱讀充分結合起來,讓同伴共讀展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持續閱讀。
首先,創新同伴閱讀形式。同伴閱讀作為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需要教師根據閱讀內容,相機引導學生組成合適的同伴閱讀小組,共同完成閱讀任務。推薦三種形式:第一,同質式同伴閱讀:將能力水平相近、志趣相投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閱讀。這樣的同伴閱讀組合,更容易讓學生產生相似的閱讀話題,在閱讀時較易產生思維碰撞,激發他們表達自己的閱讀見解,從而提高閱讀效率。第二,異質式同伴閱讀:在充分考慮學生現有年齡特征、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情況下,將思維活躍和想法不多的學生放在一起,讓先進生帶動需要進步提升的學生。第三,比鄰式同伴閱讀:將住在一起、經常有機會交流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閱讀。
其次,夯實同伴閱讀過程。無論采用怎樣的閱讀方式,都需要教師夯實學生的閱讀過程,以期在課堂展示中激發更多的學生愛上閱讀,向更深廣的書籍類別發展。我的做法是首先制定并引導學生遵守閱讀規則。同伴閱讀作為閱讀組合,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如每個同伴閱讀組合人員相對固定、同伴間的關系融洽、每個閱讀小組可根據自己小組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閱讀規則……其次,注重引領和提升學生的思維,使同伴閱讀成為有思維、有碰撞的閱讀。第三,強化方法滲透。同伴閱讀根據閱讀的內容均有其相應的方法,但主要歸結為兩種:一是為了獲得一些重要知識或者理解某些概念進行的閱讀,應該選擇精讀、研讀;二是娛樂性閱讀,僅僅為了獲取一般信息,應該快速閱讀。
最后,帶領學生進行風采展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完成了上面兩步后,水到渠成的風采展示能夠讓展示的學生“讀以致用”,讓傾聽的學生躍躍欲試,可謂一舉兩得。因此,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開展閱讀風采展示,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風采展示可分為幾種:第一,搭建平臺,課前自主展示。即固定每節課前3分鐘進行閱讀展示,從形式到內容完全由學生自主訂制,通過學生自主的表達、自信的展示激發同伴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二,引導點撥,課中使用資料。教學中,常常會有學生在理解文章時使用課外儲備的知識,但這部分知識的運用有時準確,有時卻欠妥當。對于學生的表現,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與引導。鼓勵目的在于給學生以肯定,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同時激發學生的持續閱讀;引導的目的則在于指導學生恰當地使用資料,讓課內外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自我優勢感中不斷拓展新的閱讀空間。第三,成果展評,課后自主閱讀。這一環節是學生在完成課前、課中環節后的補充,需與學生的自主展示相結合。即學生完成課前、課中的展示后隨機把自己的閱讀資料展示在班級圖書角,引導、促進學生提高自主閱讀興趣,形成自主閱讀行為。
班級營造氛圍,以趣味閱讀方式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在班級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從課外書中汲取知識的習慣,是小學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研究顯示:學生的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語文能力;一個人擁有的詞匯量和智商成正比。這一研究表明,大量有效的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嘗試運用趣味閱讀方式,營造班級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保持恒久閱讀的耐力。
一是圖書漂流,以新奇感助力學生愛上閱讀。圖書漂流起源于20世紀的歐洲,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隨意放在公共場所讓他人取走閱讀,然后再將其“漂”出手,讓下一位愛書的人閱讀,繼續一段漂流書香。在班級內,我也采用了這樣的圖書漂流方法,讓孩子們手中的圖書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在班級內,我以圖書角作為一個漂流臺,引導學生將自己讀過的書籍帶到學校與其他同學分享。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愿意把書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更愿意在漂流臺上尋找自己喜歡的舊書進行閱讀。更妙的是,孩子們在漂流臺上選擇書籍時總保持一種新鮮感、期待感,當他們拿起自己期待已久的書籍時那如饑似渴、專注閱讀的神情,總能夠讓人感到圖書漂流的確能夠助力他們愛上閱讀。
二是定期分享,以展示促進學生閱讀。隨著大數據信息時代的來臨,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量在不斷地攀升,有些甚至趕超了成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單單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分享來實現閱讀展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班級內的定期分享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可以定期在班級內組織小型的讀書分享會、讀書成果展示會等各類型、不同規模的分享會,以常規、易操作的小型活動給學生提供分享平臺,帶動學生閱讀。其次,在班級中,可以設立“匿名閱讀墻”,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收獲、疑問等寫在小紙條上,以特有的神秘感,促進學生對“匿名閱讀墻”的關注,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再次,可以通過在線分享,建立班級閱讀分享微博。微博作為當前傳播范圍較為廣大的媒介,能夠充分地傳播信息,促進分享的有效進行。
三是巧借網絡,用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閱讀。當今時代,微信工具逐漸深入人心,利用微信工具可以對創設班級的閱讀氛圍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首先,建立微信朋友圈讀書打卡機制。如今,“21日打卡計劃”風靡全球,許多人在社交媒體的促進下,對自己的習慣或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改良或提升,讀書亦然。教師引導家長通過微信朋友圈打卡機制,記錄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此使學生在家中養成定時閱讀的習慣。其次,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引導學生在家長的關注下進行閱讀的實時交流、消息發送和素材管理等,共享較好的閱讀書籍,在線提供閱讀方法的指導。
四是建立閱讀成長冊,讓學生在成就感中愛上閱讀。建立閱讀成長手冊是促進學生閱讀的好方法。因為成長冊是一個能夠展示學生閱讀的足跡本,對于學生而言,看著自已播撒的“一路花香”,更愿意在成功中繼續努力。由此,筆者認為,教師可為學生建立閱讀成長手冊,這不僅能夠體現評價過程的動態化,還能反映學生在每個階段的閱讀反思和自我評價。閱讀成長手冊中可以放置的資料有課外讀物、摘錄本、讀書筆記、閱讀記錄卡、優秀習作本等,還可以放置閱讀獎狀、教師評語、家長鼓勵等。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定期翻閱閱讀成長手冊進行了解,并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簡要的評價,提出相應的建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作家肖復興說過:“能夠熱愛讀書,并懂得怎樣讀書,對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幸福!”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成為引領孩子走上這條幸福大道的使者,帶領他們在課內習得閱讀方法,在課外注重閱讀實踐,讓課內與課外閱讀雙翼并舉,使學生如大鵬般“其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永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