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我們身處一個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的學生離傳統的農業勞動和體力勞動越來越遠。學生因為環境條件的限制,很難接觸到農耕勞動,但是他們對農耕勞動卻又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此,上海市嘉定區徐行小學積極通過“朝花夕拾”種植園及校本課程“蔬菜種養樂淘淘”給學生提供接觸農耕勞動的良好條件。本課程是我校在三年級開展的一項校本化課程,本文以此課程實施為例,探究農耕勞動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全面部署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在加強勞動教育方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制定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加強學生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教育。
我校創建于1914年,是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農村老校。基于學?!叭蕫?、敏學、強體、特立”的育人目標,我們在課程開發時注重發揚地域文化傳承的特色,結合學校育人目標,致力于打造最具鄉村氣息、人文情懷與科技范兒的學校愿景及特色課程體系。
我校的“朝花夕拾”種植園是一個集“育苗室”“溫室大棚”“室外多功能種植園”“無土栽培實驗區”于一體的高科技園區。依托這一鄉土文化資源,我們又開發了“蔬菜種養樂淘淘”校本課程,旨在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農耕教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還能親自動手勞作,親歷植物的種養過程。我們希望通過勞動,讓學生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以培養他們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我國目前關于勞動教育的概念并沒有統一界定。有很大部分研究者將勞動教育界定為德育內容之一,或認為勞動是德育的重要載體。雖然眾說紛紜,但這些研究者基本上都認為勞動教育對個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中提到的“小學農耕勞動教育”,是指在學校進行的農耕勞動教育,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讓學生在農耕勞動實踐過程中受到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獲得農耕勞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以校為本,凸顯校本課程特色 我校提出“心根教育”的教育哲學,以課程的開發、實施和評價為抓手,踐行“為生命立心,為幸福育根”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朝花夕拾”種植園是我校的鄉土特色資源,為開展農耕勞動教育課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基于此,我校三年級五個班圍繞“朝花夕拾”種植基地,又開展了“蔬菜種養樂淘淘”的校本化課程。每個班分別選擇一種蔬菜種養,有的班級種植黃瓜、有的班級種植青椒,有的班級種植西紅柿……從最開始的播種到最后的收獲,全班學生分組參與,每組學生負責一塊“責任田”,每一位學生負責一棵秧苗。在經歷了“松土”“播種”“澆水”“施肥”“除蟲”“收獲”等環節后,一棵蔬菜的種養才得以完成。在種養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流汗勞作,還需要記錄每一個環節的生長要素,完成《種養課堂》手冊的填寫。實踐證明,這一種養課程充分結合了我校的教育理念,深入鄉土特色,走近農耕文化,既充分利用了我校的豐富資源,又響應了國家關于“勞動教育”的相關政策,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
以勞促教,踐行“五育融合”理念 “五育融合”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在這一理念下,勞動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校在實施“蔬菜種養樂淘淘”校本化課程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普遍很高:平時不喜歡學習的和內向的學生都十分愿意投入勞動;平時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的學生也愿意為照顧好本組的蔬菜而努力。從開始的蔬菜播種到最后的果實收獲,學生全程參與,他們對于勞動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最開始怕泥土弄臟衣服,到最后愿意去羊圈和兔子窩收集糞便制作有機肥;從最開始不知道黃瓜苗是怎么培育出來的,到最后能夠和老師一起留取種子期待來年的播種。學生在種養課堂上表現得非常善于思考和探究,并且愿意吃苦勞作,體驗到了不一樣的農耕文化。同時,學生在整個種養過程中,逐漸懂得了勞動雖然辛苦,但是勞動的過程卻是愉悅的。我們堅信:學生會將自己在課程中收獲的動力延伸到他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勞動教育”也必然推動“德、智、體、美”四育發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把勞動當成一種習慣,從被動變為主動,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范為本,培養學生科學意識 蔬菜是日常人們生活中的必備品,學生們對此都很熟悉。對于蔬菜是如何種養的,學生有許多疑問和探求的欲望。對此,我們在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聘請了專業的蔬菜種養專家和有經驗的老農來指導學生如何科學種養蔬菜。課程中涉及的種植知識和勞動技能都盡可能做到科學和規范。在種養的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填寫《種養課堂》手冊,規范記錄蔬菜生長所需的各個條件和不同時期蔬菜的生長狀況。此外,蔬菜的種養應是有次序、有步驟地開展和進行的,教師會在教學設計時,根據蔬菜的生長規律來編排課程方案。學生通過參與學習和實踐,更加具體直觀地感受各種蔬菜從最開始的種子萌發到后期的收獲全過程,從而有效地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與種植方法,不僅培養了耐心和責任心,還培養了科學意識。
學校有限的勞動資源限制了勞動教育的開展 我校的“朝花夕拾”種植園包含了育苗室、暖棚、試驗田、農耕館等功能區,這些資源可以基本滿足部分年級的日常教學需求。但是由于場地和資源有限,學校無法讓大多數學生都接受農耕勞動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面,三年級每個班每周只有一節農耕勞動課。受課時的限制,有些內容僅僅是在教師講解之后,學生簡單地體驗一下,未能達到真正的勞動教育的目的。
學生的勞動意識嚴重缺乏 現階段,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長輩的掌上明珠。在家里,長輩幾乎包攬了所有家務,學生很少能有參加勞動的機會,于是逐漸養成了嬌氣、怕苦怕累、懶惰的壞習慣。在種養課堂上,有些學生嫌臟怕累,不愿意參與蔬菜的種養勞動;有些學生不認真對待勞動,只是把勞動當作一個新鮮事物,敷衍了事;有些同學在開始階段還能堅持參與勞動,到后面階段就開始放棄了。
本校的農耕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我校的“蔬菜種養樂淘淘”校本課程是一個完整的農耕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合我校的鄉土文化資源—“朝花夕拾”種植園在三年級學生中設置了為期一學年的農耕勞動教育課程。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會發現一些問題:學生在種養課堂上學習的一些勞動技能并不是完全按照難易程度來設置的,因此會影響學生的掌握情況;上學期和下學期的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完善,知識和技能沒有得到較好的順延;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勞動技能回家后沒有機會再去體驗和實踐,不利于勞動習慣的養成。
轉變師生的勞動教育觀,提升本校“五育融合”的能力 勞動教育首先是一種價值觀教育,要讓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為勞動教育創造寬松環境。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和學生更多的只是關注成績的好壞,很少關注到勞動習慣的培養。為此,學校要引導全體師生摒棄傳統教育教學中對勞動的錯誤認識,幫助他們樹立馬克思勞動價值觀和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將培養學生勞動素養作為教學重點,轉變教師教學理念與方式。
構建相對完善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完善本校課程體系 勞動課程是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載體,而新時期下的小學勞動課程設計就要更具創新性和發展性,學校要對本校勞動課發展情況提高關注,制定科學有效的措施。借鑒其他學校課程改革成功經驗,依托本校的鄉土文化資源,構建相對完善,適應本校當前實際情況的農耕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制定課程目標體系時,要綜合考量小學生身心成長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學生掌握與其年齡心智相符合的勞動水平,促進其良好勞動習慣和品質的養成。
提高家校共育水平,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 在現階段,多數家長更在意學生的學科成績,寧愿讓孩子花時間在學習上,也不愿讓他們把時間花在勞動上。孩子都是捧在手心里的寶貝,父母直接包辦家里的所有勞動,很多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有了這樣的生活習慣,學生在學校上勞動課時,就會拈輕怕重,怕臟怕累,在表面上做做樣子。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主張“勞動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學習,在勞動中成長”。家庭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想要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環境,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校要引導家長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否則,再完備的教育計劃,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在“蔬菜種養樂淘淘”校本課程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需要依托家庭才能完成的,比如學生在學校育好苗后老師會讓他們帶一株回去種植,讓他們練習獨自種養蔬菜。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勞動機會,也鍛煉了學生的勞動能力。這項任務如果沒有家長積極主動協助學生,學生是很難完成好的。學??梢岳眉议L會、宣傳手冊等方式來轉化家長的勞動教育觀,消除家長的不良心態,對孩子少一些溺愛嬌慣,多一些勞動技能的培養,提高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可以邀請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工作提建設性評價與建議,在學校勞動實踐中倡導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使家長辯證認識勞動教育的作用。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徐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