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莉
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人類多元智能思想,他認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他主張評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可以從單一的評價走向多樣化評價,從重視結果評價走向過程性評價;推崇更自然、更可行的雙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倡導多元的以評價促發展的評價觀。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學情,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科學合理地采用評價方式,以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驅動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美術活動,讓幼兒大膽抒發情感,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幫助幼兒習得美術技能,從而發展幼兒的美術綜合能力。筆者根據多年的幼兒教育實踐經驗,從多元智能評價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價值和實踐運用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進一步提升幼兒美術活動的質量。
(一)重視過程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指教師對幼兒整個活動過程的評價。教師在進行幼兒過程性評價時,既要考慮全面性,還要考慮及時性和可持續性,了解和剖析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對于幼兒在教學活動前、中、后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交流、指導和引領,并反饋給幼兒,以激發幼兒的學習驅動力,點燃幼兒的智慧火花,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后續活動。
(二)追求發展目標
加德納教授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特征。教師不能一味地以語言和數理邏輯智能判斷幼兒。幼兒的發展還應包括體力的發展、心理的發展、精神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課程的發展。因此,幼兒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教育和指導,以及有前瞻性、先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課程。評價的最終目標是挖掘每名幼兒的學習和運動潛能,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教育活動中體驗學習,積累經驗,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關注非正式評價
評價分為正式的評價和非正式的評價兩種,二者各有各的價值。非正式的評價有利于教師更多地了解幼兒的生活、學習和運動情況。教師可以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情感投入度、意志持久度、目標達成度等,對幼兒進行非正式的評價。教師還可以通過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幼兒之間的互評和自評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彈性,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熱情,發現每一名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深挖評價本質
部分教師對幼兒的評價集中在幼兒學習某一個知識點或在某一個活動中的完成情況,而沒有根據知識點進行遷移,沒有真正深入到學習的本質中進行評價。教學需要評價,評價促進教學。教師采用多元的評價可以讓幼兒獲取新知、習得技能,從而不斷提升幼兒活動的質量。
(一)均衡全面的評價內容
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掌握一些美術技能非常重要,但幼兒的活動興趣、學習欲望、情感投入、意志力、審美觀等方面的發展也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對于幼兒的評價內容不能僅從幼兒繪畫作品的色彩、圖形、完整篇幅進行考慮,應該全面、客觀地衡量、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教師要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幼兒,多角度、多方位地評價幼兒,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挖掘幼兒獨特的藝術天賦,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提高幼兒參與美術教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快樂地學習美術。例如,在一次繪畫活動中,筆者先給幼兒出了一個謎語:“耳朵長長吃蔬菜,蹦蹦跳跳真可愛”,讓幼兒開動腦筋猜謎語。幼兒立馬興奮地說道:“是小兔子。”筆者笑著說:“猜對了,那你們想不想把你們腦海中的小兔子畫出來呢?”幼兒點頭并立馬畫了起來。20分鐘后,筆者開始巡視幼兒的繪畫情況。樂樂覺得自己畫得太難看,用手擋住了自己的畫。筆者摸了摸她的頭,并把她的手移開,認真觀察了她的畫,贊賞地說道:“樂樂,你的色彩搭配得真好,這個紅色眼睛一看就是小兔子啊,如果你再重新修飾一下線條,那就更逼真了。”聽了筆者的話,樂樂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并開心地對筆者說:“老師,那我再重新畫一遍。”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筆者意識到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全面、科學、肯定的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還可以幫助幼兒取長補短,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
(二)尊重差異的評價標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了解幼兒的個性心理和需求,耐心細致地觀察、聆聽每一位幼兒的心聲,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發掘每一名幼兒的閃光點,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在美術活動中,幼兒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創作的過程和作品。因此,教師的評價要基于幼兒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元化、針對性的評價語言,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例如,幼兒在繪畫《我的家人》時,快快畫了這樣的圖畫:餐桌的椅子上坐著一只貓、一只狗和一個小男孩。看著快快的畫,筆者耐心地詢問他:“為什么沒有爸爸媽媽呢?”快快回答道:“因為爸爸是特警,媽媽是醫生,經常不在家,而小狗是爸爸養的,小貓是媽媽養的,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小狗和小貓就會陪著我,就像爸爸媽媽陪著我一樣。”快快的話讓筆者熱淚盈眶。筆者在全班幼兒面前夸贊了快快的畫很有意義,并鼓勵他將這幅畫帶回去給爸爸媽媽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筆者意識到,教師在評價時應挖掘幼兒作品背后所蘊含的真正情感,從全面、科學的角度評價幼兒的作品,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三)多元全面的評價主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所有的參與者都是評價者,這里的評價者包括教師、幼兒和家長等。傳統的教育評價由教師進行統一評價,幼兒被評價,家長則不參與。這樣的評價個人色彩濃厚,容易產生偏見,不利于幼兒獲得全面、客觀的評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評價主體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除教師評價外,幼兒和家長也會參與評價。多方的評價才能體現家園共育的效果,讓幼兒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比如,筆者所在幼兒園每月都會舉辦一次親子美術活動,要求幼兒、教師、家長全員參與,讓家長、幼兒、教師共同進行評價。
(四)靈活變通的評價方法
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要靈活變通,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評價幼兒的作品。教師既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相結合,還要將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從而實現多種評價方法的結合。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言行舉止、情感流露以及幼兒的美術技能水平等進行綜合性評價,確保每一位幼兒都能獲得客觀、科學的評價,以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美術素養。在日常繪畫教學活動中,筆者會提出若干問題,鼓勵幼兒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讓幼兒暢所欲言,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還能促使幼兒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筆者會先布置相關繪畫主題的任務,要求幼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后讓幼兒在小組間相互傳閱,最后再加以評價,幫助幼兒不斷完善作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教師借助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有助于激活課堂氛圍,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達到雙重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要認真學習多元智能思想和幼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提升教學的水平。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要依據每一位幼兒的學情和身心發展規律,發掘每一位幼兒的閃光點,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學習美術,為幼兒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促使幼兒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培養幼兒的美術鑒賞能力,提高幼兒的美術素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溧陽市昆侖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