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飛 吳瑞 莊祿昌 邵安澤
摘要:目的:探究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及對髖關節功能、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擇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觀察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對照組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髖關節功能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高于對照組(P<0.05),但髖關節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前,兩組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個月,觀察組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綜合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髖關節功能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功能;并發癥
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多伴有骨質疏松,因此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多見于老年人群,且男性發生率低于女性。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髖部有明顯疼痛感、腹股溝出現明顯壓痛感,對患者髖關節運動及日常生活均有較大影響[1]。目前,股骨頸骨折治療以髖關節置換術為主,其中髖關節置換術分為全髖關節置換和半髖關節置換,兩種術式均在股骨頸骨折治療中廣泛應用。本研究主要探究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及對髖關節功能、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觀察組女15例,男13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65.47±3.12)歲;病程2~6個月,平均病程(4.07±0.83)個月;骨折分型:頭下型骨折18例,經頸型骨折8例,其他2例。對照組女16例,男12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64.51±3.07)歲;病程2~6個月,平均病程(4.11±0.75)個月;骨折分型:頭下型骨折17例,經頸型骨折9例,其他型2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診斷為股骨頸骨折;未合并其他器官損傷;無精神障礙;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嚴重血液系統疾病者。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行半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取仰臥位,經Hardinge入路,充分暴露髖關節,再切開關節囊,暴露股骨頸,隨后切斷髖臼韌帶,取出骨折的股骨頭,植入股骨柄假體[2]。觀察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取側臥位,用電刀切開皮下組織,暴露關節囊,切開外旋肌等,通過股骨頸截骨等手術處理,取出股骨頭,并剪除髖臼窩中的軟組織,最后待截骨面修正良好、骨腔干燥之后,進行假體置入。
1.3 觀察指標
(1)手術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髖關節恢復時間(患者在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恢復負重行走的時間)、住院時間。(2)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標準(Harris)從髖關節活動程度、疼痛等方面對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個月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髖關節功能越好[3]。(3)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假體出現松動、疼痛及異位骨化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高于對照組(P<0.05),但髖關節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比較
術前,兩組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個月,觀察組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由于老年群體機體功能下降,且受骨質疏松、骨強度下降等影響,常導致骨折發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而股骨頸骨折成為危害老年群體生命健康的常見骨折類型[4~5]。目前,股骨頸骨折治療以髖關節置換術為主,特別是全髖關節置換術表現出良好的綜合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高于對照組(P<0.05),但髖關節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雖然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時間更長、術中出血量更多,但患者髖關節恢復得更快,住院時間更短,是良好治療效果的重要反映。髖關節功能是評價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也是患者股骨頸骨折后正常運動及生活的重要基礎。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2個月髖關節功能得到顯著提高,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無論是全髖關節置換術還是半髖關節置換術,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髖關節功能,但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效果更顯著。由于老年患者免疫低下,并發癥的發生會對治療效果造成較大影響[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髖關節置換術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相比半髖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綜合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髖關節功能及降低并發癥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鑫,李基新,谷文莉,等.全髖關節置換術聯合阿侖磷酸鈉片對老年股骨頸骨折的關節功能及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9,25(2):166-170.
[2]黃斌鑫,鄭章,郭大春,等.生物型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術后引流對圍術期失血量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16(4):170-173.
[3]王爭榮,魏翀,劉利軍.兩種髖關節置換術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髖關節Harris評分及運動功能影響的比較[J].貴州醫藥,2019,43(4):598-600.
[4]季英,潘利智,柳亞男,等.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利伐沙班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觀察[J].中華創傷雜志,2018,34(2):164-168.
[5]余作取,戴壽旺,吳銀生,等.前側開窗多方式植骨聯合空心釘內固定治療青壯年陳舊性股骨頸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9,34(4):384-386.
[6]陳喜順.外側小切口髖關節置換術與后路小切口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創傷性股骨頸骨折臨床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22):2459-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