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影
(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221011)
課堂教學活動離不開語言,學生發表觀點需要語言,相互探討交流需要語言.培養及提升初中階段學生數學這一學科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思所感,通過運用數學語言清晰直觀的進行表達,同樣也是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
數學語言是一種區別于日常交流語言的特殊語言,是數學這一學科獨有的符號體系,也是數學科目的重要構成部分,其具有極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其中,圖形、文字和符號是數學語言的三大構成部分,而且它們有著各自的優勢,文字語言揭示本質屬性,具有科學規范的特征,有利于學生解決同類數學問題;符號語言有著簡單明了的指意,記錄容易,可以將數學知識集中表達出來,在簡單的形式內呈現出各類數學公式,有助于數學運算且便于思考;數學圖形具有最直觀的特征,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思考.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數學語言使思路呈現出來.
我們可以用數學思維活動來定義數學思維,而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時數學語言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說明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與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聽與讀、想與說等教學形式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表達潛能.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兩種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一種是將一般語言譯為符號語言,如列數學算式;一種是將文字、符號、圖形語言譯回一般語言,如學生通過口述表達將數學解題過程用一般語言展現出來,使教師與其他學生能夠清晰了解他的解題方法和思路.
1.數學教師正確示范
培養與提升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積極且正確的示范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先學會模仿,然后進行自我思考和延伸.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準確運用各類數學語言,包括對文字、符號和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數學教師應在數學語言表達過程中做出正確示范.一些中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經常照本宣科,或者經常用一些非常晦澀難懂的語言,極大影響了知識傳授的準確性.中學數學教師在靈活運用數學語言表述的同時需要做到精準恰當與科學合理,教師正確的示范對學生提升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意義深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邊形知識時,教師應準確表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一個直角三角形必須滿足有一個角是直角.”使學生能夠在圖形和文字的數學語言轉換之間透徹理解.
2.督促學生強化閱讀
如果缺乏閱讀積累與吸收,也就無法進行語言表達.因此,加強初中生數學閱讀,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數學課本的內容一般呈現通常是文字與符號,以及圖形三類數學語言的結合.數學閱讀對于學生來說,重在充分理解和領會,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活動就是一般語言與數學語言的正確轉化.學生通過加強數學閱讀與練習,靈活轉換一般語言和數學語言來表述數學問題,從而提高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為學生創造表達機會
數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積極為學生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機會.如果學生出現了消極的學習態度,不主動參與到探究交流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應及時分析學生的心理因素.數學學科相較于其它學科比較復雜,難度較高,因此學生在心理上可能存在較大的壓力,使他們“望而卻步”,在對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倦,缺乏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意識到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與學生之間應該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相互尊重,為激發學生潛能營造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可以設置一些課堂游戲,使學生隨機進行角色轉換,扮演教師.師生之間成為一種新型關系,即數學知識的共同學習者,探索者和傾聽者.數學教師應盡可能減少對學生十分嚴格的要求,耐心聽取來自學生的不同想法及意見,在學生嘗試錯誤后給予耐心的鼓勵,站在學生的立場深度剖析其真實心理,對于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勇敢發言的差生著重表揚,使其能夠充分展現自己.促使學生在與同學及老師之間進行主動積極的交流探討,動口動腦,優化改革陳舊的學習模式,讓課堂教學活動能夠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人公的“舞臺”.在這種自由寬容、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初中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得到提升數學學科素養.
4.拓展案例解析過程
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過程,其本質就是數學解題探析的過程,這一過程能夠為初中生培養與提升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錘煉提供一個“平臺”.因此,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案例,在歸納總結解題方法這一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將所想所獲運用各類數學語言呈現出來.
例如在講解“如圖所示,半圓的直徑DB,AC是該半圓的切線,BC⊥AC.已知BD等于2,設AD等于x,CF等于y,試求關于x與y的函數解析式”這一函數問題的案例過程中,教師應在解析過程中向學生滲透數學語言表達的活動,要求學生結合這一函數問題的條件,說出問題所揭示的內在聯系以及相關知識點內容.學生指出:“該函數問題涉及到圓形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直角三角形以及一次函數解析式等知識點.”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采用“學生說教師寫”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出所推導的解題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內容寫出解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教師有效融合案例解析與數學語言表達,為學生提供表達機會.
5.巧借教學評價手段
教學評價是教師遵循教學原則與標準,應用教學語言評價判斷課堂中教與學活動優劣的一種手段.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深度參與教與學的教學評價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正好能夠為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數學教師在運用教學評價手段時,應具有創新意識,優化改革這一教學活動,需要積極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深度評價,成為教學評價活動的實施者,運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發覺出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如何有效解決的舉措.二是運用數學語言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評,成為教學評價活動中的接受者,對相互之間所闡述的觀點和見解進行深度的思考與辨析,學習他人優點并糾正自己缺點.
6.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老師應注重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的熱情,調動學生對數學進行深入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長方體體積的計算》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制長方體紙盒,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如何計算長方體體積,進而計算教室的體積.再比如,教師在教授數學七年級知識內容《鑲嵌》時,可以安排一個游戲讓學生用完全不同形狀的木塊拼合一個完整圖案,客觀存在的是用正方形木塊拼成無縫隙的圖案.四塊正方形木塊就能完整拼成360度的角,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想要拼一個完全沒有縫隙的圖案,如果是正三角形該如何拼成?如果要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兩種木塊又如何拼?學生可以用數學語言中的圖形語言呈現,再轉換為一般語言口述該題答案,即用六塊三角形木塊就可以拼成,若使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木塊,應確保只要每一個角的和是360度才可以拼成.教師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欲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在找出解決數學問題方法的同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小組成員的集體協作意識,使學生真正感覺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樂趣.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數學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不斷培養.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與提升學生靈活運用數學語言,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