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玲
(江蘇省如皋市白蒲鎮陽光初級中學 226511)
自主、合作、探究是當代教育最提倡的學習方式,而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則可以滿足這些要求,該學習方法的運用完善了教師“一言堂”教學的弊端,通過轉變課堂的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予到學生手中,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交流和討論,增加數學課堂實踐活動,培養出有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而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收獲的也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提升,更是思想和個人能力的拓展,符合當前初中生的基本發展需要,更能滿足學生的個人成長需求.這樣的教學才更有效率、有效果,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自然就更多.
小組合作是指將不同水平的學生組建成一個學習小組,在組中每個人分工合作,互相協助,達到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目的,之所以選擇不同水平的學生,主要是為了讓班級內的各個小組的成員的能力相當,而且在小組當中如果都是優秀的學生,那么這個小組的綜合實力非常強,而且成員之間可以幫助的地方不多,那么如果小組成員都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同學們普遍問題比較多,相互之間的幫助,也起不到任何提升的效果.所以選擇水平不同的學生組建小組是最有效的方式,有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有成績較弱的學生,通過組內成員的優劣互補,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而成立學習小組則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小組成立之后,學生之間要相互幫助,并且把小組建立成一個團結友愛的小組,不僅要以學習為目標,同時也要養成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長短互補、層次合理、個性平衡”的原則進行分組,通過學習成績、生活狀況、家庭背景、課堂態度等作為學生評價的依據,將不同等級的學生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小組當中,每個小組都要存在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再根據每個人的長處給予不同的任務.同組學生的座位要相鄰,以方便小組學習活動的開展,如果學生分成小組之后,座位還比較分散,一旦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極有可能會出現課堂混亂的情況,而且課堂的紀律很難保證,這對教師來講也增大了管理的難度.教師按照各項標準進行了小組劃分之后,需要由學生和教師一起溝通,來安排各個組員在組內的職責和任務.對于小組成員來講,各司其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每一個同學在主內都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應該僅僅依靠其他的成員來完成任務,每一個人都有搭便車的心理,小組的學習效果很難得到提高.
例如,筆者在班級將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其中包含一位優等生、兩位中等生、一位后進生.將成績最好的學生作為小組的組長,負責討論與合作的過程的安排,并監督和指導其它組員的學習情況;而兩位中等生則為記錄員和操作員,分別輔助記錄和評價每次小組學習的成果并進行反思,發現組內的不足并及時解決問題;操作員則根據組長的安排對活動實踐進行實際操作.后進生則作為向教師匯報情況的聯絡者,通過教師直接的聯絡能讓教師了解后進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同時該工作沒有很大的復雜性.但是,在班級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服從組長管理的學生,將這些少數學生和教師成為一個小組,這個小組就是教師直接負責管理.合理、有效的對班級進行分組,不僅對日后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有著高效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課外學習交流,提高學習的效率并增進組內成員的情感,避免出現個別學生被孤立的現象,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剛組建小組,組內成員難免有些不熟悉,小組成員的相互熟悉應該由教師引導,并且課后也應該積極溝通.因此,數學教師要運用教學課堂,在課堂中多構建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以此增進合作小組中的感情,加強彼此之間的認識.以數學問題為課堂導入引發學生討論和思考是給予交流空間最好的方式,科學有效的問題也是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紐帶,貫穿著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有一個問題來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表達出來,然后其他同學根據這位成員的表達去了解這位成員在思考數學問題時,有什么樣的特點,并且對今后的合作形式進行思考,盡可能找到小組成員都比較舒服的相處模式,在和諧的環境下進行問題的討論更容易得出優質的結果.通過提問能激發優等生的解題欲望,每一個小組的設置都會有組長,組長需要在小組的問題討論過程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要首先表示自己的觀點,而其他的成員也會受組長的影響,進而也積極加入思考問題當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提出的數學問題要遵循以下原則: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和開放性,使學生交流的過程有多種思路,能各抒己見;問題的難度要具有梯度,如果問題過難,那么討論的過程中無法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從而使教學的普及性下降,也容易打擊成績靠后的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太簡單的題目,那么學生就會覺得太簡單而沒有必要進行討論;問題要具有趣味性,有趣的問題可以加大討論的積極性,營造歡聲笑語的討論氛圍.例如,在講解全等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問題:當兩個三角形角度一樣,一條邊長也一樣,那么要在加哪些條件才能證明他們是全等的呢?讓學生自己動手作圖,進行討論,作圖是非常簡單的步驟,全員都能參與其中,同時手腦結合,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最后再由優等生得出結論,并講解給其它組員聽,教師在講解一遍知識點,進而達到雙倍教學,使學生對該部分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
在小組進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提出的問題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分析合作環節的時間和步驟要如何布置,明白自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應該做什么,說什么.在預估合作時間時,我們可以以中下成績的學生為參照物,估計可能思考的時間范圍,并以此估計自身介入討論的時間.教師在小組旁邊觀察學生討論,如果時機不當,則會讓小組成員感到緊張和不安,進而打亂討論的思緒,如果時機正確,那么教師則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解決討論中遇到的障礙,提升討論的有效性,因此,教師的介入時機一定要把握好.
定期對小組的反饋進行合理的評價和調整是小組合作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學生的反饋進行評價,即是對小組成員做出的貢獻給予肯定和贊揚,同時也引導學生明白在小組工作的過程中哪些方面自己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好,從而使學生明白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也讓學生明白小組做出的成果是每一個組員的功勞,給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調整是為了避免班級成為多個小團體,進而造成組間的不良競爭,而且每個學生都會有進步和退步,調整也能讓學生參與到不同的組內環境學習,進而保持學生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新鮮感,進而提升小組工作的效率和積極性.通過合理的調整,使班級整體的凝聚力提升,同時讓學生能從班級的不同學生身上學習到不同的知識,提升數學素養.
綜上所述,以往的教學方式,學生沒有自主討論和實踐的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低,雖然能給予學生成績上的提升,但是卻無法達到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發展的效果.因此,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當下能解決這些教學問題的最好方式之一,通過小組合作的開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再只限于教師,還可以是其它的學生,進而擴大學習的知識面,學生之間交流也更加方便,也能增進情感,同時在課堂上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在競爭激烈的氛圍下,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培養學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等,達到綜合發展學生各項能力的綜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