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紅
莆田愛丁堡友好醫院婦產科,福建莆田 351100
甲狀腺激素對于維持人體新陳代謝起著重要作用,而妊娠合并甲狀腺疾病是妊娠期女性的多發病[1]。受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影響,妊娠期甲狀腺處于應激狀態,會導致甲狀腺處于代償狀態,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最終會影響胎盤生長和胎兒發育,容易出現流產、早產等[2]。甲狀腺過氧化物酶參與甲狀腺素的合成,單純的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指甲狀腺過氧化物酶高于正常參考值[3]。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指患者易發生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其中,甲狀腺功能減退與妊娠不良結局關系最為密切,但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是否會增加妊娠不良結局尚未達成一致意見。基于此,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定期接受產檢的900例孕婦,經血清檢測確定72例孕婦為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再將72例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孕婦根據是否接受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擬通過臨床對照研究,探討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對妊娠不良結局影響的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定期接受產檢的900例孕婦,經血清檢測確定72例孕婦為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再將72例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孕婦根據是否接受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所有孕婦年齡20~45歲,平均(35.45±2.15)歲;孕次1~3次,平均(1.87±0.12)次;孕前體質量45~55 kg,平均(50.88±1.03)kg。該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及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參照《妊娠期甲狀腺功能異常最新指南解讀》[4]中關于甲狀腺功能異常的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妊娠早期患者;血清促甲狀腺激素處于正常參考值:0.28~4.20μIU/mL,游離甲狀腺激素處于正常值:12~22 pmol/L等。
排除標準:甲狀腺先天性發育不良者;近期使用過含免疫抑制劑、激素等干擾甲狀腺功能的藥物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等。
抽取孕婦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清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水平,血清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水平>5.61 IU/mL。給予觀察組孕婦左旋甲狀腺素片(國藥準字H20010522,規格:50μg),25μg/次,1次/d。對照組孕婦未使用該藥物,所有孕婦孕期復查1次/4周。
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及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對妊娠中晚期甲狀腺功能的影響,參照《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5]中的相關標準,血清促甲狀腺激素高于參考上限,游離甲狀腺激素正常為亞臨床甲減;血清促甲狀腺激素高于參考上限,游離甲狀腺激素低于參考下限為臨床甲減;血清促甲狀腺激素正常,游離甲狀腺激素低于參考下限為單純低T4血癥。
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及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對胎兒不良事件影響,包括流產、早產、死胎、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胎兒生長受限、巨大兒、有剖宮產指征。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孕婦占8.00%。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妊娠中晚期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發病率高于甲狀腺過氧化物酶陰性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低T4血癥、臨床甲亢發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發病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陰性妊娠中晚期甲狀腺功能對比[n(%)]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中晚期甲狀腺功能對比[n(%)]
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孕婦流產、早產、有剖宮產指征、巨大兒發生率高于甲狀腺過氧化物酶陰性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胎、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后,觀察組早產、有剖宮產指征、巨大兒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陰性胎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表4 觀察組和對照組胎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會導致甲狀腺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甲狀腺疾病。妊娠期女性處于低免疫狀態,更易發生甲狀腺疾病[6]。有學者認為妊娠合并甲減與高血壓、糖尿病、產后出血、自然流產等的發生有關[7]。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是否影響妊娠結局以及是否需要治療尚無確定的循證依據。
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環節中必需酶,其抗體即為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與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結合可誘發甲狀腺細胞損害,抑制甲狀腺激素分泌[8]。有報道顯示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是甲減的獨立危險因素[9]。該研究中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孕婦占比8.00%,比鐘琳琳等[10]調查的5%高,原因可能在于該地區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率較高。該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妊娠中晚期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發病率高于甲狀腺過氧化物酶陰性孕婦,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發病率低于對照組,與柴麗婭等[11]研究結果相符。其原因可能在于妊娠期后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發生改變,甲狀腺呈現代償狀態,已發生免疫損傷的女性在妊娠后無充足甲狀腺激素儲備,進入中晚期則可能出現甲減[12]。人體內源性甲狀腺激素生理作用會被左旋甲狀腺素彌補,不會影響胎兒健康。該研究結果還顯示,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孕婦流產、早產、有剖宮產指征、巨大兒發生率高于甲狀腺過氧化物酶陰性孕婦(P<0.05),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后,觀察組早產、有剖宮產指征、巨大兒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會增加妊娠不良結局風險,與劉艷麗等[13]研究結果相符。既往有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會導致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增加新生兒不良結局風險。此外還有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發生糖尿病風險的原因在于,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導致胰島素刺激的葡萄糖轉運下降,降低胰島素反應性,繼而影響蛋白質、脂肪等物質功能的生理作用,進而導致多種不良妊娠結局[14]。
綜上所述,妊娠早期單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會增加妊娠不良結局風險,可在妊娠早期開展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篩查,必要時進行左旋甲狀腺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