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衛明
邵武市立醫院,福建邵武 354000
腎結石指的是人體尿液中一些成分在腎臟內形成結石,其可引發泌尿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伴隨飲食結構、人口老齡化加劇,其發病率也逐漸升高。臨床癥狀為腰痛,若結石體積較大,會產生腰部酸脹、鈍痛感,若結石體積較小,出現陣發性絞痛情況,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如治療不當或者發現較晚容易并發腎病,常見類型為糖尿病合并腎結石,其病癥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在疾病治療時極易出現感染問題,易并發尿源性膿毒血癥,因此手術方式和質量需求較高[2-3]。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是腎結石的重要治療手段,結石清除率較高,在腎結石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較為廣泛,但對于糖尿病合并腎結石患者而言,其治療難度的增加使得其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亟須探尋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4-5]。鑒于此,該研究對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該院治療的74例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經皮腎取石術進行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接收的74例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通過隨機抽樣方式為患者劃分為常規組(37例)與研究組(37例)。常規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41~78歲,平均(50.11±2.13)歲;腎結石病程1個月~6年,平均(1.99±1.12)年;糖尿病病程5個月~11年,平均(5.99±2.35)年;結石直徑0.71~3.55 cm,平均(2.29±0.30)cm;結石類型:腎中上盞、腎下盞、腎盂、鹿角形、多發性分別為8例、7例、7例、7例、8例。研究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40~79歲,平均(50.22±2.24)歲;腎結石病程3個月~7年,平均(1.69±1.45)年;糖尿病病程4個月~12年,平均(5.88±2.47)年;結石直徑0.68~3.44 cm,平均(2.38±0.29)cm;結石類型:腎中上盞、腎下盞、腎盂、鹿角形、多發性分別為7例、8例、8例、8例、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經過檢查確診為腎結石合并糖尿病,符合《泌尿系結石診療指南》與《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6-7];②患者對該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協議書。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禁忌證患者;②凝血功能異常患者;③重大臟器功能異常患者;④輸尿管結石患者;⑤免疫功能障礙者;⑥精神疾病患者。該研究已獲取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常規組為患者使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進行治療,結石直徑<2.0 cm。利用B超檢查確定結石部位,結合結石具體情況實施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取仰臥位,設備電壓參數為14~16 kV,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碎石情況,結石徹底粉碎后再進行沖擊波治療,強化碎石成功率。
研究組為患者使用經皮腎取石術進行治療,首先進行消毒、鋪巾、麻醉操作,留置患側F5~7輸尿管導管后。改俯臥位,通過B超定位,穿刺點選取患側第12肋緣下或11肋間與腋后線交界處,使用18G穿刺針進行穿刺,當刺入目標腎盞并確認后,穿刺成功,之后置入斑馬導絲,擴張通道到18F,將經皮腎鏡置入,通過鈥激光碎石法碎石,碎石完成后進行清理,通過B超監測繼續處理殘留結石,直至清理徹底。
對患者手術成功率、復發率、結石殘留率、臨床指標進行觀察。臨床指標包括血糖水平、腎功能水平、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手術出血量。血糖水平通過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進行評定;腎功能通過尿素氮、血肌酐進行評定;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通過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介素-6進行評定,通過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采取患者術后2 h、術后1 d的靜脈血進行測定。手術成功標準為:B超檢測表明沒有殘留結石,臨床癥狀消失。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成功率高于常規組,結石殘留率、復發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結石殘留率、復發率對比[n(%)]
研究組腎功能、血糖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血糖等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血糖等臨床指標對比(±s)
?
研究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指標對比[(±s),mg/L]

表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指標對比[(±s),mg/L]
?
腎結石是泌尿科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糖尿病是引起腎結石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代謝功能紊亂,代償性胰島素較高,因此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下降,產生結石的概率較高,所以糖尿病合并腎結石具有較高發病率[8-9]。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主要特征為高血糖,給患者造成生理痛苦,影響其生活質量,所以要及時進行正確治療,將結石徹底清除[10-11]。體外沖擊波碎石是臨床治療腎結石的常用方式,腎結石密度較大,機械波原理可以在傳播時產生應力作用,按照腎結石反饋回來的阻力可以確定結石大小,最后利用應力將結石擊碎,具有一定的治療優越性[12-13]。但是,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會對腎臟、輸尿管造成損傷,導致腎臟出血或血腫,且碎石過程是將結石由大擊小,會導致輸尿管出現感染情況,所以該種治療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14]。經皮腎取石術是一種新興技術,屬于微創術,利用小創傷通道將內鏡置入,建立經皮腎通道后,通過器械將結石擊碎并取石,操作方式更加簡便[15]。另外,經皮腎取石術對于體積較大的結石,更具有優勢,可以利用激光、彈道的方式擊碎并取出結石,取石更加徹底、安全[16]。相關研究表明,圍術期應激性高血糖會提高胰島素抵抗,增加炎癥介質釋放率,糖尿病患者自身具有胰島素抵抗,更容易增加血糖,提高血糖波動幅度[17]。該文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有明顯改善,表明經皮腎取石術能夠減少機體炎癥反應。在侯繼開[18]的研究中,患者使用經皮腎取石術治療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明顯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6.76±1.11)、(8.72±1.99)mmol/L,明顯優于常規組;該研究中,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6.65±1.00)、(8.61±1.28)mmol/L,明顯優于常規組,其結果與侯繼開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經皮腎取石術會有效減少患者高血糖狀態。田博宇[19]在其研究中表明,經皮腎取石術應用于糖尿病合并腎結石患者后,患者腎功能指標明顯改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別為(4.19±0.57)mmol/L、(87.97±4.14)μmol/L,其數據與常規治療組別比較存在明顯優勢。該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經皮腎取石術治療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別為(4.08±0.46)mmol/L、(87.86±4.03)μmol/L,各項指標均優于常規組,該研究在腎功能指標方面的方式和田博宇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經皮腎取石術可以改善患者腎功能指標,促進患者腎功能修復。
綜上所述,為糖尿病合并腎結石患者通過經皮腎取石術治療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復發率和結石殘留率明顯降低,且患者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明顯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