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玉燕
福建省建甌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福建南平 353100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并發(fā)癥,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因此,實施行之有效的診斷及防治療措施,可挽救此類患者生命[1-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屬于前列腺素類藥,通過刺激妊娠子宮肌層強烈持久地收縮發(fā)揮止血作用[3-4]。Bakri球囊通過壓迫宮體及子宮下段宮腔,機械性阻斷子宮動脈,達到止血的目的,操作簡單。但單一使用Bakri球囊止血效果有限,需配合其他藥物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進行聯合治療[5-6]。BLynch縫合術通過機械性縱向擠壓子宮平滑肌,壓迫子宮血管,從而達到減少子宮出血的目的[7-8]。但縫合部位主要位于子宮體部,不能壓迫子宮下段的血管,對子宮下段止血效果不好,需配合其他藥物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治療減少子宮下段出血。該次研究以該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Bakri球囊填塞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B-Lynch縫合用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8例剖宮產術中因宮縮乏力所致產后出血的患者。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6例)和觀察組(32例)。觀察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肌注聯合Bakri球囊填塞宮腔治療,對照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肌注聯合子宮B-Lynch縫合治療。觀察組年齡22~39歲,平均(30.68±2.54)歲;孕周37~40周,平均(38.24±0.82)周;初產婦17例,經產婦15例。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30.25±2.33)歲;孕周37~41周,平均(38.92±0.85)周;初產婦16例,經產婦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4年版)》[9]中有關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術中出血量達1 000 mL以上,注射縮宮素后仍不能止血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產道破裂、胎盤殘留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產后出血患者;②伴有急慢性感染、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異常患者。
全部患者在娩出胎兒后立刻向子宮體注射10 U縮宮素(國藥準字H10930233,規(guī)格:5 U),以及靜脈滴注20 U縮宮素,術中出血達500 mL,立即靜脈推縮宮素,未能止血,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規(guī)格:250μg/mL,國藥準字H20094183)250μg對患者宮肌注射,宮縮無明顯好轉出血達1 000 mL即采取雙手壓迫子宮,觀察宮腔出血是否減少,若宮腔出血明顯減少,說明壓迫子宮對止血有效,立即予以行Bakri球囊填塞宮腔或子宮B-Lynch縫合。
觀察組:聯合Bakri球囊填塞宮腔。操作如下:排除胎盤殘留,從子宮切口兩側向中間分層縫合子宮切口,中間剩余3 cm左右切口未縫合時,塞入Bakri球囊至宮底,將注水導管從陰道口拉出,助手在手術臺下向Bakri球囊注入冰0.9%NaCl溶液 (國藥準字H20065567)作為填充液,填充液300~500 mL之間,確認宮腔內無繼續(xù)出血后停止注入填充液,縫閉子宮切口,縫合過程中注意切勿刺破球囊,陰道填滿紗布,防止球囊位置下移。一般在Bakri球囊留置24 h后,可逐漸將球囊內填充液放出,首次放出100 mL以下的填充液后,對患者進行評估,若存在出血風險,停止放液,若無出血風險,以100 mL/h的速度進行放液,放液時向患者注射縮宮素,液體完全放出后,取出Bakri球囊。
對照組:聯合子宮B-Lynch縫合止血。B-Lynch縫合具體方法如下:排除胎盤殘留,自盆腔取出子宮,先不縫合子宮切口,在子宮下段切口下2 cm,距離子宮左側緣3 cm處進針,切口上方2 cm,距離子宮左側緣4 cm處進針,縫線自子宮底部繞到子宮后方與切口相對應的子宮后壁進針,縫線穿過宮腔從與切口相對應的子宮后壁出針,縫線自子宮底部繞到子宮前方,從子宮下段切口上2 cm,距離子宮右側緣4 cm處進針,從切口下方2 cm,距離子宮右側緣3 cm出針,拉緊縫線,確認子宮腔出血明顯減少,在子宮前方打結,再逐層縫合子宮切口,關閉宮腔。
兩組均于術后24 h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儀密切監(jiān)護患者的生命體征、會陰墊計量宮腔出血情況、病情進展情況,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抗生素預防感染。
對比兩組患者止血效果。評定標準:①顯效:患者子宮收縮力得到提高,不再出血;②有效:患者僅有少量出血;③無效:患者持續(xù)大量出血。止血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記錄兩組患者術后24 h宮腔出血量。對比兩組患者產后血紅蛋白下降情況。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發(fā)熱、惡露異常(惡露多,持續(xù)時間長)癥狀。
兩組止血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止血效果比較[n(%)]
觀察組患者術后24 h宮腔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24 h宮腔出血量比較[(±s),mL]

表2 兩組術后24 h宮腔出血量比較[(±s),mL]
?
觀察組患者血紅蛋白下降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后血紅蛋白下降情況比較[(±s),g/L]

表3 兩組產后血紅蛋白下降情況比較[(±s),g/L]
?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6.11±2.33)d,短于對照組的(8.24±3.56)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s),d]

表4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s),d]
?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目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是孕產婦產后出血的最常見類型。產婦分娩時子宮肌纖維收縮乏力,壓迫血管作用喪失,血流不止,若不及時止血,患者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亡[10]。臨床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治療方法較多,止血效果不一。故該研究探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Bakri球囊填塞用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治療中的效果。
縮宮素是臨床常用止血藥,有學者將縮宮素應用于臨床產婦出血發(fā)現,縮宮素只能收縮子宮體部肌肉,對子宮下段處肌肉效果不佳,且存在受體飽和效應,止血效果有限[11-13]。單一的縮宮素藥物治療已無法滿足治療要求,需要尋求更有效的止血方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通過促進鈣離子濃度上升,阻斷患者體內環(huán)磷酸腺苷的生成,刺激胎盤部位子宮肌肉收縮,血竇逐漸閉合,還可促進血小板聚集,釋放凝血因子,最終以凝血塊堵塞血管,達到止血目的[14-16]。該藥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且半衰期較長,刺激妊娠子宮肌強烈持久地收縮。宮腔Bakri球囊填塞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通過機械性壓迫增加宮腔內壓力,從而壓迫動靜脈而暫時止血,等待機體自身凝血,形成血栓,從而達到抑制出血的目的。Bakri球囊具有雙球囊結構,宮腔水囊部分有可塑性,可以按照宮腔體積進行調整,充分填塞宮腔,防止留有空隙導致止血效果減弱;開口位于球囊導管端,增強了操作的可視性,可實時觀察宮腔內出血情況,對球囊體積進行調控,防止過度壓迫,簡單易行,填塞緊密,可有效緩解出血速度,具有快捷、有效等優(yōu)點[17-18]。子宮B-Lynch縫合止血[19],是一種古老的手術止血方法,通過直接機械性縱向擠壓子宮平滑肌,間接壓迫子宮肌壁間的血管,同時,兩條側向綁帶對供血存在一定的壓迫,可減弱子宮動脈及分支的血流供應,止血效果佳,在產后出血治療中占非常重要位置,但因為縫合位置較高,子宮下段的血管未受壓迫,下段出血無法完全控制,止血效果弱于球囊填塞。該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止血有效率高達100.00%,遠高于對照組;術后24 h宮腔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后血紅蛋白下降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Bakri子宮填塞球囊止血效果良好,崔雪梅[20]研究顯示聯合止血有效率為94.87%,高于單一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的76.92%,提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Bakri子宮填塞球囊止血效果確切。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配合Bakri球囊填塞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聯合Bakri子宮填塞球囊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效果顯著,安全性佳,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