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蕓潔
摘 ?要:音樂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占據著關鍵的地位,在新時期,教師應當積極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嚴格遵循“深度學習”這一宗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探究之中,從中獲取豐富新知、技能,最終實現高效音樂課堂的構建。基于此,文章將小學音樂教學作為載體,著重分析深度學習視野下的教學方法,希望提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一、基于音樂要素,組織深度學習
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音樂藝術形象是在節奏、旋律以及速度等音樂要素的前提下塑造的。對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從音樂要素入手,以此組織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從而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冬天的故事”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首先明確本節課主要講述的是一首四三拍的音樂作品,該作品富含律動感,傳達了兒童對冬天的喜愛之情。為了更快地達成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個以“四季的故事”為主題的歌詞創編活動。首先,教師拋出課題:“接下來就請大家圍繞本節課的‘冬天的故事’,試著創編一曲‘春天(夏天或者秋天)的故事’。”以此彰顯學生的主人公地位,讓學生就此展開創編。當學生創編完畢后,教師予以指導,“大家都很棒,創編出許許多多優美的歌詞。那么,我們如何歌唱出春天的特點呢?”以此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片刻后,有的學生說“在歌唱春天時,我們可以加快速度,以此表達出一種歡快的情感。”還有的學生說“在歌唱夏天時,我們可以嘗試改變拍子”……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將音樂要素作為出發點,將其與歌詞的創編進行有機融合,在實現深度學習的同時,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把握音樂特性,組織深度學習
基于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從音樂作品的特性著手,在把握其特性的前提下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從而對音樂作品形成更加立體的感知。
例如在教學“小小雨點”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明確本節課主要講述的是一首簡潔、明快的兒歌,作者通過擬人的手法,向聆聽者描畫了一個生動的雨景,使得作品富含童趣。對此,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把握“雨”這個關鍵詞,以此進行情境的創設:“同學們,如果我們在歌唱時融入一些‘雨’的聲音,整個作品會發生什么變化呢?”以此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有的學生在說:“在融入‘雨’聲后,作品一定會更加動聽”……于是,教師把握時機,繼續引導:“現在,就讓我們提煉出作品中的‘sol’和‘mi’,給我們的‘雨點’創編出不一樣的旋律。”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交流、互動,最終形成二聲部合唱,實際上,這個過程正是深度學習的有力體現。
三、結語
總而言之,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可以從基于音樂要素,組織深度學習;把握音樂特性,組織深度學習兩個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深度學習資源,營造一個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從而吸引更多學生主動、積極地融入音樂課堂,將深度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 周琦. 讓音樂學習真正發生——基于深度學習視越下的音樂教學策略[J]. 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07):14-19.
[2] 劉晶. 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學校音樂教學探析[J]. 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10(04):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