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摘 ?要:當今社會強調的是“終身學習”,達到這個要求,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這項能力不可或缺。從長遠目標考慮,合理規劃個體時間的能力應當從小培養,文章闡述了對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個體時間管理能力的觀點。
關鍵詞:學生個體;班級;時間管理
一、如何管
(一)班級自動化
筆者利用學校班級志愿服務崗和自己設計的一份量化表格來實現班級自動化。表格的內容分學習和常規兩方面;得分方式則依靠小組得分和個人得分。學生可通過平時常規表現、志愿服務得到分數。在每周班會結算,評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體,下一周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在實行了一個多學期后,班級可以在沒有班主任的情況下維持運轉,成效明顯。
(二)差異化管理
在班級中,個體能力有差異。基于教育的量力性原則,對于學生的時間習慣培養,也要進行合理安排,不要出現整個班級都做一個統一的目標。有的學生1分鐘能收好書包,但個別動作慢的,我們把時間放寬到1分半,讓學生努努力也能做到,設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三)價值引領
給“時間”一個描述性的設定。利用下圖,讓學生明白時間的重要性,感受時間的價值。
(四)教師及同伴的示范引領
在班上樹立一個同伴榜樣,讓同學們向他看齊。榜樣可以是高水平的:初始時就做得好的;也可以是高發展的:他的進步神速;再者就是教師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做好學生的榜樣,利用學生的向師性,帶領學生做好時間管理。
二、管什么
(一)學生的自筆者規劃
在上文“班級自動化”的敘述中,筆者班上學生的自筆者規劃能力就是在班級的自動化中慢慢鍛煉的。二年級時,筆者接手的這個班問題較大。舉個例子:作業收不上來,老師天天在班上喊得要死要活,但作業也收不快。而在實施“班級自動化”的過程中,小組長收得作業快,整組可以加分。在外部條件的激勵下,組長開始規劃:作業多,筆者先收好一份,確保老師空堂能改;組員開啟計劃:哎呀,作業太多了,組長我幫你收一份!針對作業收得慢的現象,學生開始注重對時間的安排。
(二)對頻發問題共性分析,個別問題個性診斷
對頻發問題,筆者利用班會、放學后的10分鐘和學生們討論,提出改良對策;對個別問題則和學生單獨溝通,為學生“私人訂制”解決方法。
(三)實踐操作
舉個例子,為了讓學生感知時間長度,可以設置一個活動——“一分鐘的魅力”,讓學生在1分鐘之內收好書包或者整理好抽屜。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活動。從而提升學生時間管理能力。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俞胤. 中高段小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 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2]楊玉茗. 小學生有效時間管理策略研究[D]. 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